当时王振就想着在沈忆宸仕途上,造成一些坎坷,让这小子吃点苦头才能明白自己的好。
只不过那时候他心中还是有着一丝“爱才”之心,加上不愿意跟成国公所代表的勋戚集团决裂,于是收着手没打算把事情做绝,只要沈忆宸服软就好。
结果万万没想到,沈忆宸得寸进尺公然与自己作对,那么就不存在什么手下留情的说法,斩草必除根!
外派为官只是王振的第一步,后续一旦沈忆宸治水失败,才会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做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听到王佑的推荐理由,朱祁镇也觉得有几分道理。沈忆宸学识、能力俱佳,三元及第的翰林清贵身份,也足以在地方服众,综合起来确实比徐珵更为合适。
就在此时,成国公朱勇出列说道:“启禀陛下,犬子年纪尚小,入仕未深,恐难当此重任!”
“还望陛下择其更优人选。”
就算顶着徇私顾亲的骂名,成国公朱勇也必须得出面阻止沈忆宸外派。治黄河水患难度天下皆知,就算真的能做到治理黄河,此去也不知哪年才可以回朝。
三年一大比,要是沈忆宸在三年之内没有治理好黄河之患,新科状元一出来,谁还顾得上昨日黄花?
而且这是王振谋划之事,以他小肚鸡肠的性格,定然会极力阻碍治水成功。沈忆宸要是这么去了山东治水,朱勇几乎可以肯定会出现怎样的结局,此事决不可为!
看到成国公朱勇站出来了,王振脸上闪现出一抹厉色,如果今日让沈忆宸逃过此劫,那么以此子的聪慧跟勋戚集团的帮助,日后再想要抓住机会就难了。
所以他也咬了咬牙豁出去道:“万岁爷,沈修撰的能力在朝野内外有口皆碑,就连奴婢身居宫中都有所听闻,成国公这是谦虚了。”
听到这话,成国公朱勇怒目圆睁,一股久经沙场的气势澎湃而出。
王振,你是一定要置我儿于死地吗?
既然选择了硬刚,那么到了这一步成国公朱勇就不可能再退缩,就在他准备继续推辞的时候,朱祁镇把目光却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杨溥。
“杨爱卿,此事你怎么看?”
杨溥是托孤重臣,文官之首,资历地位朝野中无人能比。
廷议本身就需要听取各方意见,现在朱祁镇也陷入了私心跟大义的挣扎中,此时就需要一位老成谋国的重臣来定调了。
“回陛下,老臣认为少司空(工部侍郎)之言可行,沈修撰确实在各方面为不二人选。”
什么?
听到杨溥这句话,成国公朱勇满脸的不可思议。
王振的陷害之心,可谓路人皆知。沈忆宸再怎么说,也是走科举之路上来的文官,你杨溥身为为官之首,却帮助阉党为虎作伥?
面对朱勇这震惊神情,杨溥细不可闻的叹了口气,他很欣赏沈忆宸的公心大义跟才华,但此时除了惋惜之情外,却别无选择!
原因很简单,勋戚集团的出面站队沈忆宸,不单单是王振感到忌惮,文官集团更为担忧。
对于文官集团而言,宦官王振再怎么权势滔天,也不过是一时瑜亮,终究有衰败的时候。而沈忆宸所代表的勋戚集团一旦登场,武人治国将天下大乱,征战不休!
两害相较取其轻,王振属于可控的范畴,武人却不可控。
终明一朝,文官对于武官的防范,都要远甚于宦官。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决策也不能说是错误。王振、刘瑾、魏忠贤等等权阉,颠覆巅峰期相加起来,也不过才二十来年,一代文官都熬不死。
但武人要是掌权了,越到王朝末期就越无法控制,最终将各种藩镇割据,文官彻底沦为附庸。
王振、杨溥的支持,让朱祁镇心中都天秤出现了一边倒的倾斜。
思索了一会儿,朱祁镇最终把目光放在了沈忆宸身上,朝着他问道:“沈爱卿,你愿意去山东之地,治理黄河水患吗?”
对于这个问题,朱祁镇心中其实是有答案的,估计任何一名前途似锦的翰林新秀,都不愿意外放为官。
如果沈忆宸要是开口拒绝的话,朱祁镇也不会勉强,毕竟这种事情没到非他不可的地步,徐珵同样可以替代。
而王振听到这声询问,内心可谓是满满心惊,自己冒着公然干政的风险进言,再加上内阁首辅杨溥的附议,居然还不足以让皇帝下定决心。
什么时候开始,沈忆宸在皇帝心中,已经有了如此重的份量?
还好自己选择今日出手,如若再让此子成长一些时日,恐成大患!
同时文华殿内群臣,也把目光望了沈忆宸,皇帝算是给了他一个拒绝的机会,此子真是圣眷优渥,让人心生羡慕。
“臣愿往!”
这下不仅仅是成国公朱勇满脸震惊了,文华殿内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就连王振,都没有想到沈忆宸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往山东治水。
这小子是疯了吗,摆明陷害的火坑也去跳,以往的聪慧跟圆滑呢?
“沈爱卿,你考虑清楚了吗?”
朱祁镇都有些不可思议,他已经抱着最大的私心,给了沈忆宸一个拒绝的机会,没想到对方却选择了答应。
“回陛下,臣考虑清楚了,愿往!”
当初在镇江府运河畔,面对流民孩童天真的话语,沈忆宸询问过自己。
如果自己有一天做到了掌控权利巅峰,不再居于人下,是否就真的圆满了呢?
当时的沈忆宸说过,要是有一日真能做了大官,定当以天下为己任,不再让百姓流离失所。
现在这道选择题,就摆在了沈忆宸的面前。是继续为了权势不管不顾的前行,还是前往山东治水拯救千万百姓,不再让他们流离失所,易子而食?
曾经的沈忆宸可能会犹豫,但如今卷入到于谦之事后,让他想明白了很多东西。
于谦天生是一个英雄吗?
他在大明存亡之际,选择以文官掌武事,身披铠甲站上京师九门力战,想的是日后升官荣华富贵吗?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当时的大明精锐全军覆没,京师人心惶惶。更有先宋的前车之鉴,一旦蒙古铁骑攻破京师,千万百姓将惨死在屠刀之下!
相反南迁应天府,别的不说保命至少没问题,照样能歌舞升平、灯红酒绿,何必要做这种玩命事情,最后反被朱祁镇猜忌而冤杀。
除了于谦外,岳武穆、文天祥等人,他们同样能安稳享乐一生,为何要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的重责?
时势造英雄,而英雄本身就在做着异于常人的事情!
沈忆宸不敢自诩这些英雄,但他同样有着自己的心中坚持。重活一世与其天天空谈什么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不如踏踏实实为天下苍生做一点实事。
山东之地黄河水患,这个时代任何人去都没用,哪怕徐珵也不可能做的比自己更好。如若无法改变天下大势,至少做到了护得浮世一隅,这就是沈忆宸目前的信念。
*******,*******?
虽千万人,吾往矣!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