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从蜃国与唐国签订和平条约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在购买了唐国的战列舰技术之后,许多国家都开始建造属于自己的战列舰。
冰寒帝国建造了永冬级战列舰,他们在无畏舰的基础上增加了排水量,一口气把排水量提高到了3万吨,比唐军的无畏舰更大。
这种全新设计的战列舰采用了更新式的动力系统,输出功率更大,保证了战舰的航速。
与此同时,战舰本身的装甲也更厚,战舰的防御力也更高,战舰的火炮也更强大。
305毫米口径的主炮显然已经不足以让客户们兴奋起来了,所以350毫米口径立刻成了永冬级战列舰的首选。
全新的技术全部采购自大唐集团,包括火炮的身管技术,还有膛压数据等等……
不过崭新的战列舰确实在性能上全面碾压了唐国的东湾级战列舰,甚至连航速都略高一点。
整艘战列舰前后一共布置5座炮塔,采用最先进的中轴线布置法,比唐军自用的东湾级战列舰的炮塔布置更先进。
这一级的战列舰一开工就让全世界都行动了起来,那些拥有海岸线拥有港口的国家,都开始陆陆续续的开工建造自己的战列舰。
因为战列舰一经问世,就成了海军决胜的终极兵器,之前诞生的那些巡洋舰和驱逐舰,都只是一些在高端局里上不去场的喽啰罢了。
所以莱恩斯帝国立刻开工建造了布纳斯级战列舰,排水量三万两千吨,同样采用了膛压更大射程更远,也更加精准的大唐集团350毫米口径舰炮。
全新的布纳斯级战列舰火力配置与冰寒帝国的永冬级战列舰一样采用了五座炮塔的设计,主炮口径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布纳斯级战列舰的吨位更大,舱室更多,装甲更厚一些。
毕竟有那么一点儿后发优势存在,所以布纳斯级战列舰从设计的时候开始,就力图在所有的性能指标上都压永冬级战列舰一头。
事实上布纳斯级也做到了,它的抗沉性更好,防御也更高,航速还差不多,可以说整体性能要略好于永冬级战列舰。
多恩海军直接采购了两艘东湾级战列舰,与此同时还聘请了大唐集团的设计师,设计了属于多恩自己的战列舰。
因为舍得下血本,多恩的战列舰甚至有了那么第一点儿跨级的意思——他们的战列舰已经可以划归到第二代战列舰的范畴内了。
多恩的战列舰采用了380毫米口径的主炮,牺牲了主炮数量,换来了主炮口径的大幅度提升。
整个战舰装备4座炮塔,采用前二后二的经典布置,一共装备8门主炮,单纯看火炮口径已经碾压了之前所有的战列舰。
战舰的设计基本上照抄巴伐利亚级,部分性能已经接近二战时代的战列舰。
它的吨位已经接近3万5000吨,装甲超厚而且设计精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海上堡垒。
多恩开工建造两艘此类战列舰,命名为无冬级战列舰——三個国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用港口城市命名了他们的新一代战列舰,而巧合的是,这三个又都是之前属于大唐集团的港口城市。
楚国也开工建造了新型的战列舰,这个造舰计划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儿大华帝国的影子。
一向不怎么重视海防的楚国一口气建造了三艘大型战列舰,基本上照抄了唐军东湾级的设计,保守的选择了305毫米口径的主炮。
有意思的是楚国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选择了另一条浅水炮舰的道路:他们的新型战列舰吨位只有一万八千吨,比唐军的东湾级战列舰还要小上一圈。
因为缩小了吨位,楚国的战列舰重新设计了炮塔布置,同样采用了更高效的中线布局,而且将炮塔缩减到4座。
希瑞克方面也没有闲着,他们也一口气建造了五艘战列舰,抄袭了大唐集团的铸炮技术,把自己的战列舰主炮定到了相对成熟的350毫米口径。
比起激进的采用380毫米口径主炮的多恩海军,希瑞克在主炮选择上相对保守,不过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投入绝对不少。
希瑞克的战列舰排水量达到了惊人的3万3000吨,同样也是一个庞然大物,数不清的钢铁堆砌起了它超高的防御,拿到了优秀动力系统的希瑞克,也没有吝啬在战列舰的侧舷安装上足够厚度的装甲。
蜃国也没闲着,他们虽然已经彻底破产了,可为了保住自己的海岸线,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还是咬着牙举全国之力,建造了属于他们的新式战列舰。
其实他们是没有建造如此巨大战舰的船坞的,所以他们不得不向希瑞克和大唐集团同时订购了船坞设备,在自己的大南湾港口,建造了两个符合条件的船坞。
建设船坞严重拖后了蜃国海军建造战列舰的时间,所以他们参考了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然后修改了一些己方战列舰的技术参数。
在北海之战中吃尽了装备性能劣势的亏的蜃国上下,这一次下定决心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他们为自己的战列舰选定了一个奇葩的410毫米口径,硬是咬着牙把自己的战列舰口径又扩大了30毫米。
为了让自己的战列舰战斗力更高,他们还见缝插针的在自己的战列舰上安装了5座主炮炮塔,搞得整个战列舰舰型长的吓人。
最后,为了安装下动力系统,堆砌上足够多的装甲,蜃国的战列舰吨位严重超标,直接达到了惊人的4万吨!
听说这型战舰的舰体部分有许多设计师参与设计,有一部分还匿名咨询了大唐集团的设计师们。当然了,咨询费并不便宜。
南拉帝国也在大唐集团的帮助下自行设计建造了他们的战列舰,全世界有海岸线的国家,几乎都加入到了战列舰的建造队伍中来。
杨木王国同样开工建造了自己的战列舰,松木王国也不甘落后建造了他们的战列舰。
不过两个国家因为国力有限,都选择了和楚国差不多的设计思路:他们的战列舰吨位都较小,更贴近于浅水炮舰的概念。
比起之前各国建造的驱逐舰和巡洋舰,这么多全新的战列舰上都安装了各种型号的高射炮武器。
为了对付来自空中的威胁,几乎所有的战舰都在疯狂的改装,改装的内容都是“安装新式高射武器”。
唐军的飞机给世界各国海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价格昂贵的战列舰必须具备对空防御的能力,这成了全世界海军的基本共识。
因为不需要考虑体积也不需要考虑搬运,所以安装在战舰上的高射炮的整体性能要先进不少。
许多国家都参考大唐集团推出的高射炮,为自己量产的高射炮安装了专用的瞄准器,也提高了射速。
把这些火炮安装在战列舰上,安装在巡洋舰上,安装在驱逐舰上,也成了最近各国海军全力投入的事情。
战舰太贵了,每一艘都是心头肉啊,轻易沉了那可真的是扎心,能提升一些防空能力就必须提升一些,总不能还让士兵们上甲板,用步枪对空射击吧?
所以这些国家的战列舰上,或者说所有的战舰上,都安装了大量的高射炮,这也算是一种提前的技术普及吧。
这些高射炮口径繁杂技术不同,有些来自希瑞克有些来自各国自己的研发,良莠不齐非常混乱。
为什么这么多国家突然间就开始建造战列舰了呢?其实是有他们的算计的。
这些国家觉得在空军方面,短期内是竞争不过拥有绝对技术优势的唐国了。既然无法取得优势,那么打败唐国就必须要想一些别的办法。
然后他们就想起了唐齐战争中,唐国海军舰队被牵制无法北上参战的窘迫。
于是乎,这些国家纷纷觉得自己找到了唐国的软肋:只要切断龙岛与临水之间的航运,似乎就可以瘫痪唐国的工业。
临水与龙港之间那脆弱的海上运输线,似乎就是唐国的命门。只要切断了这条运输线,唐国的空军与陆军再强,也要面临无燃料可用的窘境。
在这些国家看来,发展海军,绞杀唐陌的海上运输线,避开唐陌的空军,似乎是击败唐国的最优解。
虽然投入不小,可效果同样也很拔群,所以各国都开始建造属于他们的战列舰,准备在海上压倒唐国的舰队。
现在,各国服役的战列舰比是唐国5艘,其他国家一艘都没有。不过两年之后,唐国的战列舰最多也就十艘,可那时候无尽之海上其他国家的战列舰总数大约有35艘……
按照计划,那时候各国的战列舰数量是:蜃国6艘,冰寒帝国5艘,杨木王国2艘,松木王国2艘,莱恩斯帝国4艘,多恩帝国7艘,哥布尔(希瑞克)5艘,楚国4艘。
以唐国海军一己之力,似乎已经无法应对那么多个国家的集体挑战。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