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是蒋文佐主要防御的南侧城墙之外的,掌管东、西、北三面城墙的叛军,掌控了这支叛军的是蒋文佐昔日的袍泽。
第二部分,三天的鏖战中的获胜者,他们不仅占据了内城,还掌握着柳城内唯一一张人肉活命券——已经彻底疯魔的第五轮。
至于第三部分,则是占据了城内唯一幸运的躲过大火侵袭的一座粮仓的千余叛军。
经过了三天鏖战,一天大火,这三支力量,加上蒋文佐就构成了柳城内所有成建制的力量。
在实力上,最强者,无疑是从一开始就卧薪尝胆、坐收渔翁之利的LYB蒋文佐。
占据的面积最大不说,掌握的军械最多,人数上也在不断的收编城内零散叛军之后扩张到了近万人,更掌控了城内外联通的主要通道。
但是,这家伙的问题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粮食。
要知道,缺少粮食才是蒋文佐冒险提前出击的真正原因,只不过出击之后过于顺利。
而蒋文佐也不是迂腐之人,自然不会放弃唾手可得的优势,只不过兵力暴涨之后,这个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其次的,则是占据了东、北、西三侧城墙的叛军。
这位蒋文佐昔日的袍泽,打的是和蒋文佐一样主意:渔翁得利。
只不过,因为防守面积更大的原因,这家伙的手中的兵力数量比蒋文佐更多一些。
然而,这家伙倒霉就倒霉在这一点上。
相对充足的人手,相对强横的战斗力,使得他没能如同蒋文佐一样等到最后。
城内的战斗刚刚进入第三天,他就带着兵马出击,虽然没能拿下内城,但是也拿下了内城不小的地盘。
然而,还没等这家伙高兴,蒋文佐就点了一把火,让这倒霉孩子只能放弃拿下的东西,老老实实退了回去。
事实上,相比较城内的其他势力,这倒霉孩子算是幸运的,至少他还有安全的地方可以躲藏,还保留下了四千人左右的战斗力。
占据了内城的,是三天激战的最后胜利者,只不过胜利的代价也着实不小,只剩下了两千左右的人手。
最后一支,则是城内真正的幸运儿。
蒋文佐在城内点燃了大火,但是有一座粮仓的位置正好避过了大火,而且在大火带来的混乱中被这支千余人的力量占领。
人虽然少,但是他们却掌握了成为这一座唯一幸存的粮仓,其他力量,想要获取粮食,就必须通过他们,凭借粮仓,却也幸运的维持下来。
四支力量,就这样保持了一份动态的平衡。
………………………………
事实上,在这样一场混乱过后,能活到现在没有傻子,同样知道这一点的,当然也包括城外的郭戎。
要知道柳城之内本就有禁军的侦察兵,放百鬼回柳城的时候,郭戎又偷偷的送了几个侦察营的老兵油子。
城内进行混战的时候,城外唐军的主力也没有闲着。
郭戎在柳城的行动,很好的配合了李愬的布局,确定唐军主力在围攻柳城之后,渤海国的大军同样开始围攻襄平。
随着渤海国的兵马入坑,郭戎将随行的所有骑兵,甚至所有的战马被临时抽调编成了三个骑兵团,由董嘉率领,向东去支援正准备坑杀渤海国的李愬。
至于柳城城下,不需要再做掩饰和伪装之后,十万精锐的唐军开始进攻,趁着城内混战,开始对第五轮精心构建的柳城外围的防御体系进攻攻击。
严格说起来,对于这一整套防御的体系,第五轮确实非常用心。
因为侦察兵潜伏的缘故,郭戎、何芒等人从一开始就知道第五轮打造的防御体系的可怕,从一开始就没有放松过警惕,参谋们也拟定过强攻的方案。
然而,真正抵达柳城,认真实地研究过第五轮的整套防御体系之后,上至郭戎,下至参谋和工兵,所有人的人都沉默了。
首先外围所有的营地本身,从壕沟到陷阱,从营墙到望楼,防御设施完备,每一座营地都可以看成一座小型堡垒。
在营地和营地之间,每隔百余步的距离,会单独设置小型坞堡或者堡垒,用以相互增援,保持联络。
这种营地套营地,坞堡套坞堡的模式,既方便增援,又方便运输,在无法坚守的时候也可以顺利的撤出。
而且,这恰到好处的间距更是让进攻一方,很难实现对于单一营地的包围。
就算这样也就算了,第五轮在重要的营地之间挖出了地道,这就属于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了。
要知道,第五轮修建柳城周围防御体系的时候可是在冬季。
辽东、辽西的冬天的冷可不是形容词的,风雪交加也就算了,土地也冻得邦邦硬。
就连长缨军工兵营的土木大佬,自称可以在关中、河洛自由行,摸金世家出身的何芒,都不知道第五轮是怎么在这天寒地冻的时间弄出来规模如此庞大的地道。
事实上,何芒都承认,第五轮构建的这一套防御的体系确实已经濒临登峰造极的程度,长缨军的工兵们虽然思路和第五轮不是完全一样,但是达到的效果也不可能比第五轮的柳城更强。
郭戎和李愬为什么一定要把第五轮的兵马调出来,郭戎为什么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依旧选择攻心为上,先是把第五轮逼疯,再对柳城用反间计,不就是因为柳城这完善到令人发指的防御体系么。
如果第五轮还能保持理智,紧紧清除外围的一系列营地,恐怕就要消耗无数。
然而,第五轮已经疯魔了,柳城内已经打成了一锅粥,失去了内城的支持,失去了第五轮的统筹之后,第五轮苦心经营的防御体系已经只剩下了空壳。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