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栗腹的要求(1 / 1)

话说赵国的计划韩非也是知道一部分的,赵括一统天下的目标韩非也明白,作为韩国的公子,魏无忌内心的纠结他也能感受到。

不过他比魏无忌要看的开,因为他没有办法。

现在的韩非还不是后来那个名扬天下的韩非子,他在韩国的地位不如魏无忌在魏国的地位,他在赵国的地位同样也不如魏无忌在赵国的地位。

魏无忌尚且不能改变赵国和魏国,他又如何改变赵国和韩国呢。

而且韩国比魏国更加弱小,韩王比之魏王也有一定的差距,魏王虽然有时昏庸,但有时还会支棱一下,韩王连支棱都不支棱。

“仅仅一个祭祀,就能够在大家心中树立一个共同的信念,将一个国家融为整体,何乐而不为呢。”李斯也说道。

他们虽然拜师荀子,但学的却是法家,而法家本身就讲究与时俱进。

“这里面的漏洞怎么办?”孔穿问道,这件事可不只是立一个像,祭祀一下那么简单,想要真正深入人心,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至少不能被别人挑出漏洞。

“只要是赵国境内,就是寡人说了算。至于赵国境外,以后也是寡人说了算。”赵括沉声说道。

他本来打算等到一统天下再拿出来的大杀器,现在仓促拿出来,怎么可能没有漏洞,只要有心人一查,必然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最简单的,炎帝和黄帝是什么关系,你赵国说是兄弟,证据呢?

赵国没有,还没来得及造。

如果是一统天下之后再拿出来,赵国能将所有的东西准备好,谁来了都无懈可击,但现在时间不够。

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之后大家的关注点必然不会放在这上面,等到大家反应过来,赵国已经找到证据了。

赵括看了一眼城下张贴告示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催化,围观的群众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变得更多了,到处都是议论的声音。

不过大部分都是谈论四天节日取消入城货物税收和宵禁的,自入城货物税收和宵禁设置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有国家取消。

特别是商人,更是奔走相告,商税最大的部分就是关隘和城门的税收,赵国取消入城货物税收,就相当于降低了商税,虽然每年只是四天,但是加上取消宵禁,赚的钱至少可抵平时三五天。

“大王,河套总督栗腹和贺兰郡守乐间求见。”这时,一匹快马从王宫方向冲来,骑士见到赵括后立即翻身下马禀报。

“让他们稍等一会儿。”赵括迈步朝城下走去。

……

“臣栗腹、乐间,拜见大王。”栗腹和乐间看到从外面走来的赵国,连忙俯身行礼。

“坐吧。”赵括看了看栗腹蓬头垢面的样子,随意的指着椅子说道,“河套从零开始发展,辛苦你们了。”

“臣理当为君分忧。”栗腹说道,从袖子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递给赵括,“大王请看,这是臣制定的计划。十年,只要给臣十年时间,臣有把握将河套治理成不亚于河北的沃土。”

“说吧,想要多少钱?”赵括没有打开册子,直接问道。

足足小拇指厚的册子,压根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看完的,而且不看,赵括就知道里面写满了六个字:需要朝廷拨钱。

栗腹脸上没有一丝尴尬,坐直身子说道:“不要钱,臣需要大王给臣再拨十万俘虏。”

“不是已经给你十万了吗?”赵括说道,这可全是青壮啊,不是老弱病残,放在有心人手中,都能造反了,栗腹居然还想再要十万。

“大王,十万远远不够啊。移民过去的百姓需要建造房屋,开垦农田,官府没办法从里面招人。但是开挖沟渠,疏通河道,建城,修路,建厂,采煤等等都要用人。臣还要派一部分俘虏开垦土地,尽快实现自给自足。十万人太少了。”栗腹苦着脸说道。

“大王,总督所言甚是。”乐间附和道。

“寡人会想办法从煤矿和建设团队中抽调十万人过去。”赵括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下来,“还需要什么?”

“水泥厂。”栗腹立刻说道。

“可以。”赵括点了点头。

“河套可以使用水运,但是臣手下的人只能制造小船,无法制造大船,所以臣需要能够制造大船的船匠。”栗腹说道。

“我赵国会造大船的船匠不多,寡人想办法拨二十个人给你,剩下的你自己想办法。”赵括说道。

“多谢大王。”栗腹心中一喜,继续说道,“还有兴修水利的人才,河套水资源丰富,宜耕宜牧,只要开挖运河,兴修水利,必然能成为塞上中原。”

栗腹本身也懂水利,但是不多,到现在他都没有把贺兰一个郡的水利规划做完。至于乐间,对水利方面更是完全不懂了,栗腹也指望不上他,只能指望赵括给他派几个人帮忙。

“水利方面的人才。”赵括眉头一皱,这年头最厉害的水利大师就是蹲在巴蜀的李冰,但是人家压根就没有来赵国的想法。

虽然赵括每次派人送信,李冰都和善的回信,信中也不乏对赵括和赵国的夸赞,但是却一句不提加入赵国的事情。

至于另一位水利大师郑国。赵括也不是没有派人寻找过,但是只知道一个名字,以及是韩国人,别的一概不知,连年龄都不知道,到哪找。

“水利大师没有,不过有几个水利学徒,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带过去,另外,还有秦国蜀郡郡守李冰送来的《治水要记》,你也可以带回去。”过了好一会儿,赵括才开口说道。

这两年来赵国兴修水利,没有培养出水利大师,倒是培养出不少水利学徒,也该让他们干个大的了。

毕竟李冰、郑国在修建都江堰、郑国渠之前,也不是水利大师。

“多谢大王。”栗腹大喜道,他本以为会无功而返,没想到赵国连水利方面的人才都有储备。

“还有吗?”赵括问道。

“禀大王,我河套地广人稀,最适合棉花种植,而且棉花一开始就是在我河套发现的,由此可见,河套的土壤非常适合棉花生长……”

栗腹还没说完,就被赵括打断了,“棉花农家还在培育种子,没到推广的时候。”

“还有……”栗腹继续说道。

“好了,再继续下去,其他地区该有意见了。”赵括挥手说道。除了十万俘虏之外,其他都是赵括本来就准备给栗腹的,但是也只能给这么多了,毕竟其他地方也要发展。

“诺。”栗腹俯身一礼,见好就收。

能得到这么多,他其实已经很满足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