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粮食明明充足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囤粮炒粮者,依然我行我素,完全不听劝告,就是要囤粮炒粮,就是要发这笔不义之财?
且越是到了王朝末期。
越是到大乱之世,这种囤积居奇现象就越严重,且主要针对的物资就是粮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要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采取武力,大量的杀人可以杜绝么?
其实最根本原因,就是民间的有钱人太多了,闲散资金太庞大了,而资本天生就有增殖的欲望,粮食又是人人必须之物,炒作粮食风险很低,利润却非常不错。
原理跟现代社会,人们热衷于炒房炒股一样,就因为手头闲钱多了,又想增殖获利,结果什么东西价格上涨他们就炒什么,什么出现短缺就炒什么,或主动制造热度,主动炒高某些东西的价格,从而达到从中套利的目的。
即‘炒’这种投机行为,从古至今一直存在。
大明社会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商人、勋贵、士绅、藩王等,乐此不疲,年复一年的炒粮囤粮,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手头的空闲金银太多了,与其藏在地窖里发霉,不如拿去低价囤粮,高价卖粮,每年至少三五成的利润,简直赚的不亦乐乎,让家族财富滚雪球般不断壮大。
这套简单粗暴的模式非常有效,且越是到王朝末期,越有暴利可图,如同进入了最后收割期,如同一场财富游戏即将决出胜负,理论上,只要穷人们不揭竿造反,他们的下场就是被干干净净的收割,被彻彻底底的淘汰。
这不以人的道德高低决定,是由金钱游戏的本质决定。
许远看过某些专家经过研究得出的资料,给了一些感觉非常违反常识的研究结论。
如宋朝最富裕时期,人均消费水平,大概相当于现代社会的3万元。
明朝的民间黄金储备量,可能超过了8000吨,占全世界的八成。
我大清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GDP的确占全球40%,以每年-1.5%的速度负增长了近百年,直到2020年左右,华夏才终于赶上1840年的财富水平——不是说生活水平,只以财产价值计算。
由此可以说明,华夏的古代王朝,在处于巅峰期时,是极其发达富裕的,可能大大超出现代人的想象,大部分普通人不一定活的贫穷悲惨,几千年的历史都极其黑暗等,这种结论不一定正确。
但不论如何,至少在1840年前,华夏大地都是一片具有无数财富之地。
因为价格等于等重量黄金的丝绸卖了上千年。
昂贵的只有东方才有的茶叶,也卖了数百年。
还有精美的陶瓷等产品,都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没有,可以卖出天价的奢侈品。
像是现代社会许多华夏人追捧的西方的名牌包包、服饰、豪车等产品,每年贡献上万亿的销售额,这些喜欢西方奢侈品的人不会意识到,他们的老祖宗,才是卖奢侈品给西方人的行家,且一卖就是几百上千年,不知从西方赚来了多少黄金白银,只是后世子孙不争气,这些财富大部分流失掉了不说,还被抢走无数的瑰宝和文物,还反过头来爆买西方的奢侈品,看不起自己国产的东西,老祖宗知道了恐怕会被这些东西气死。
当然对许远而言,崇祯八年的大明帝国,毫无疑问,依然是个民间积累了无数财富的地方,这种积累不只是大明立国两百多年的积累,而是过去上千年的积累!
即便这些年通过销售玻璃镜、机械手表、香皂、自行车等产品,许远赚到了超过200吨的黄金和10亿银元的利润,但大明民间的财富,就只有这么一点么?
保守估计,至少还有一千吨黄金,和超过三十亿银元的财富,并未落到许远手中。
而这些财富的十分之一,就足够买下3亿石的粮食了。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囤粮炒粮者们,个个信心十足,这次定要大赚一笔的原因了,大明广大中下层的百姓,要想避免饿死的结局,恐怕只有倾家荡产买天价粮一条路了。
至于许家庄,则完全不被他们放在眼里,不认为许家庄能妨碍到他们的发财大计,即便许家庄往市场投放低价粮,但投放多少,他们就吃下多少,反正绝不允许粮价降低下去。
……
于是从八月二十日起。
就以京城的去壳小麦价格作为参考。
京城上百万的百姓们发现,二十日,小麦的价格是最低的,只要35文钱一斤。
二十一日,价格就上涨到了40文/斤。
二十二日,又暴涨到50文/斤。
然后只见上涨,难见下跌,引得无数百姓怨声载道。
这个时候,在不少百姓的呼吁声中,如同救世主般,许家庄宣布放粮遏制粮价,在《东方时报》上表态,不允许粮价继续上涨。
故而二十三日,许家庄释放出四万五千石的小麦,价格35文/斤,立刻被抢购一空。
二十四日,释放出小麦三万石,价格40文/斤,依然在短时间内,被人抢购一空。
然后以每天释放三万石的速度,把价格保持在40文/斤左右,但就算采取了限量购买等措施,也是很快的被抢光。
而这只是京城一地而已。
许家庄还在天津、南京、扬州、海港城等四十多座的城市,设置了廉价售粮点,平均每天抛粮150万石,但都被各方势力抢购一光,即便把粮价暂时压制了下去,但下午又会反弹,难以长期压制。
在那些廉价粮食销售点覆盖不到的城市和地区,粮价更是飙升到70文、80文乃至100文/斤,导致1块银元的购买力,从原来的三五十斤米面,降低到了只能买十斤。
还带动了杂粮、白糖、棉布、煤炭等基础民生物资的上涨,搞的无数百姓焦头烂额、怨气冲天,天天大骂奸商无良,而大部分民生商品都坚持不大幅涨价的许家庄,则赢得了无数口碑和夸奖。
只是许家庄的根基在扬州,影响力最多辐射到南直隶,只能这块区域内的物价给稳定住,出了南直隶就很难管到了,某些地区物价就算涨上天,许家庄也无能为力。
时间进入到九月。
许家庄加大了抛粮力度。
九月上旬,平均每天抛粮达300万石。
九月中旬,南方粮食抵达,平均每天抛粮达500万石,终于把高高在上的粮价打压到20文/斤左右。
但这个势头没能维持多久,到九月下旬,抛粮力度又降到每天300万石,粮价又出现明显回升。
这个时候。
许家庄的余粮储备,已降低到不足2亿石,按目前这个抛粮力度,估计连七十天都坚持不了,顶多撑到年底。
这让许家庄不得不把抛粮力度,降到每天两百万石左右,另外在《东方时报》上发表多篇文章,号召人们降低粮食的消耗,发出了诸如这些倡议——
【每人每天吃四两饭就够了,剩下的可多吃肉多吃鱼多喝奶,确保食物来源的多样化】
【蔬菜每天应食用六两左右,再加一两的油,也可节约粮食消耗】
【今天吃糖了么?糖是高能食物,再吃些花生、瓜子、干枣、果脯等零食,饱腹感等同吃饭】
【号召!海港城内进饭店的消费者,应多吃菜多喝酒,尽量少吃饭,为缺粮地区百姓省出粮食】
以上这些新闻报道出来后。
南京,魏国公府。
聚集在一起的勋贵们,此刻发出十分爽朗的大笑。
“哈哈哈,每天只吃四两饭,其余的吃鱼吃肉喝牛奶,许家庄竟然也能发出这等‘何不食肉糜’之语!”
“看样子许家庄无计可施了,只能用这种办法,从牙缝里扣出点粮食出来,但管用么,又能省出多少粮食?”
“许家庄这是黔驴技穷了。”
“最多再坚持百日,许家庄手里就没有多余粮食,只能眼睁睁看我们发财了,就是恨的咬牙切齿,也只能徒呼奈何,除非他们自己饿肚子不吃饭,也要挤出粮食跟我们作对。”
“呵呵,许家庄能挤出多少粮食?放出1亿石我们就吃下1亿石,放出3亿石我们就吃下3亿石!除非许家庄还能拿出更多粮食,有能力供养所有缺粮百姓,坚持到明年夏收为止,问题是许家庄有这么多粮,能坚持这么长时间么?”
“与全天下的商人、士绅、勋贵作对,想在粮食上面打赢我们,这是在痴人做梦!”
“是啊,许家庄根本不知道我们实力有多强,我们从来没输过,许家庄的廉价粮,是不可能送到大部分百姓嘴里的,只有我们可以,但必须加价数倍,我们掌控了绝大部分的卖粮渠道,不买我们的粮,他们只有饿死!”
……
河南,洛阳城,福王府。
“王爷,许家庄的廉价售粮点,今天又放粮了,数量减少到了1万石,价格是30文/斤,我们福王府派人买下多少比较合适?”管家站在体型肥胖的福王朱常洵面前问。
“30文一斤?能吃多少就吃下多少!尽量别被泥腿子们抢到。”坐在一张躺椅上,胖到很难坐起身的朱常洵道。
“是,王爷。”
“对了,许家庄还有多少余粮储备,还能放多长时间?”
“不到两亿石了,最多坚持三个月左右,王爷,要不我们还是少收点粮吧,府上的库存银剩下不到百万两了。”管家建议道。
“继续收,把银子花完为止!银子不能吃,粮食可以吃,还能加价卖出去,放粮仓里一两年也没关系,河南年年大旱,不愁粮食处理不出去。”极有商业头脑的福王道。
“是王爷!”管家点头。
类似的这幕,也发生在开封的周王府、济南的德王府、太原的晋王府等藩王府邸中。
包括广大的士绅地主、官员背后的商人等,他们在了解到许家庄的余粮,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后,都不约而同的大量买入,即便价格3~5银元/石,都是疯狂买入,只等许家庄弹药耗尽,无力支撑低粮价时,再从广大的大明百姓头上,至少是加一倍的收割回来!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