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新兵(1 / 1)

陵阳城内外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场景,但是回到陵阳的孙策,却发现自己好像找不到事儿干。

孙策作为主公,江东集团的一把手,虽然现在没人这么叫他,但是大家都早已经默认了。

政务方面全都是张云在负责,孙策在张紘手下鞭策了这么久,要说帮忙也是能帮上的,但是没必要。

就不去干扰子昂了。

孙策大摇大摆的从县府门口路过,丝毫没有进去看一眼的打算。

看一眼不要紧,万一被张云抓了壮丁,孙策可没地儿说理去。

相比起令他头大的政务,孙策还是更喜欢军务一点。

由于之前的战果太过丰硕,陵阳一下子有点吃不下,出现了明显的消化不良。

这种情况下张云就更不能让孙策再领兵外出了,吃撑了没关系,撑死了关系就大了。

所以张云这个三把手,直接给一把手下了禁足令,没有他的允许,孙策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陵阳城中。

既然不能领兵外出,又不想去处理那些繁杂的政务,孙策只能一头扎进军营之中。

可是孙策扎进去后,却发现好像没自己的位置了。

几位丹阳教官,原本是专门训练丹阳精兵的,而如今黄盖已经基本掌握了丹阳兵的训练方式,算是出师了,而张云明显更信得过黄盖。

所以所有丹阳兵的训练都是黄盖一人在负责,几位丹阳教官,在张云的刻意安排之下,被迫成为了新兵教官。

张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断绝私兵这种情况。

后世东吴之所以那么拉跨,除了十万大帝本身拉跨之外,跟各个将领的私兵也有很大的关系。

不光是东吴,曹魏蜀汉两大集团也有这样的问题,或者说,天下诸侯都有这么个问题,那就是军队大半都是由将领的私兵构成。

例如乐进,当年二爷在江陵,把驻守襄阳的乐进揍得够呛,手中的士卒几乎损失殆尽。

打光了怎么办?曹老板可没那么好心还给他补兵,给钱给粮就不错了,把乐进丢到合肥自己去补充兵源,自己去练兵。

练得怎么样曹老板也不会过问,反正到时候战场上拉了胯就是你的责任。

相比起其他的诸侯,曹魏集团有一点不同,也是曹魏集团之所以那么能打的原因,就是因为曹老板手中有青州兵作为基本盘。

这些青州兵不属于任何一个将领,只听曹老板一人的,所以上阵杀敌时,也不会存在担心战损而故意不出力的行为。

因此曹老板也格外的纵容这些青州兵,不因为别的,只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兵。

以至于曹操死后,这些青州兵吵着闹着不干了,要回家种田。

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曹老板的兵,既然曹老板死了,头头没了,那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而由一群理想主义者组成的蜀汉集团情况比较复杂,大耳朵和丞相还在的时候,还能够维持这份理想,各个派系的争斗还隐藏在水面之下,该出力的时候也不含糊,只是偶尔犯点迷糊。

等到丞相仙逝后,理想破灭,作为继任者的姜维,显然不具备维持这份理想的领导力和魅力,蜀汉的派系之争也逐渐浮出水面,拖后腿的事情时有发生。

江东集团的情景则更要艰难几分,因为十万大帝和姜维一样,是作为继承者,而不是开拓者。

十万大帝为了维持孙策打下的这份基业,不让其产生分裂,付出了大量的代价。

不同于从底下爬上来的孙策,一开始就处于上方的孙权脱离了群众,周瑜这个二把手在时还好说,周于死后,孙权只能依托于政治手段来掌控兵权。

人人都担心自己沦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而手中的士卒,是为数不多能让他们感到安全的东西,要是打光了,岂不是沦为鱼肉任人宰割。

所以往往外出作战时,既不勇猛,但是也没有退缩,保存实力的同时,不停的观望。

要是胜了,那就冲上去抢两口吃的,要是露出一丝败像,那这些人早早的就做好了溜之大吉的准备。

人人都这么想,人人都不愿出力,仗怎么可能打得赢。

以至于在合肥,张辽率八百骑兵冲进来的时候,孙权这个一把手差点被活捉。

当然打防守战的时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除了不好退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说。

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新兵营的存在就十分有必要了。

所有的士卒在新兵营中走了一遭后,身上就已经打上了孙策的标签,怎么分配兵力那是孙策的事,反正整个江东集团只能有一个私兵头子。

有了这么一出,转了一圈之后,回收将领的士卒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将将领的私兵回收,换成新兵营中经过了系统训练的士卒,搞不好还多分你几百人,任谁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有句话叫做崽卖爷田不心疼,既然都不是自己的兵,谁还会刻意的缩在后方,打光就打光呗,反正只要作战勇猛,没有拖后腿,等战后再分配就是了。

当然这样也不是没有缺点,为了保证战斗力,不可能到打仗了才临时给将领分配士卒,不然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下场,大宋已经给张云演示过了。

士卒在一个将领手下呆久了,势必也会收到影响,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再怎么说,也比私兵要好得多。

其次就是可能会出现不爱惜士卒的情况发生,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但好像只有三爷有这个习惯。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