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聪明人的做法(2 / 2)

路上李谕专心写好了化学入门讲义的一部分,其实现在国内涉及到西洋各门科学,最受欢迎的就是化学了。

毕竟做实验有意思,上手相对也比数理简单一点。

回到京城,李谕回到家后,凤铃竟然早就打出了一封来自英国的电报,发信人是开尔文勋爵:

“东方的李谕先生,经过我与皇家科学院会长哈金斯的商量,决定对你授予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身份。不过哈金斯会长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你能再提交一份专业的科学稿件,这也是私人一点要求。以上。”

内容很短,不过消息蛮炸裂。

没想到这么快他们就已经想要给李谕外籍院士的身份,恐怕李谕要成为近现代第一个拿到此殊荣的人。

英国皇家学会有不少外籍院士,之前遇到的门捷列夫就是。

李谕立刻回电报:“尊敬的开尔文勋爵,收到您的电报,不胜荣幸,我将为你们提供一份极有价值的稿件,敬请期待。”

能拿到这个外籍院士好处不少,最起码李谕可以光明正大剪掉辫子。

而且凭借着这个身份,李谕可以拉来不少赞助。

既如此,就要严肃对待了,必须搞一个足够响亮的论文才可以。

正思考之时,有人来找上了门。

“李谕小友,听说你终于回来了。”

李谕一看,来的竟是梁诚。

“原来是义哀兄,来到寒舍,不胜荣幸。”

梁诚道:“你可真是忙啊,听说湖广总督张大人都请你去府上坐过。”

李谕笑道:“京城里的消息真是快。”

“那当然,”梁诚说,“能同时成为直隶总督袁大人与湖广总督张大人的座上宾,现在京城里的官员们对你也是另眼相看。”

李谕向屋中伸手:“义哀兄快里面坐,”然后对王伯道,“快给梁大人上茶。”

梁诚看到东厢房中的电报机,讶道:“难怪我看东厂胡同口架上了电报杆,原来电报机是在你这。”

“有个电报机确实方便点,”李谕说,“义哀兄今天找我有什么事?”

梁诚说:“最近我得到了朝廷的委派,要出任美国大使。管学大臣张百熙大人与京师大学堂西学总教习丁韪良知道后,希望我能尽快再次打通委派学生赴美的途径。张百熙大人说可以带上你一起,因为你可是现在全国最懂西学的人,名义上虽然是学生代表,不过大家都知道不止这样。”

李谕感觉自己还真是奔波,笑道:“我前脚刚到,后脚就要再次登轮船。”

梁诚说:“你这么年轻,历练历练嘛。”

李谕摸摸额头:“好吧,何时动身?”

“用不了多久,你尽快准备准备。放心,船票已经给你买好了。”梁诚说。

李谕笑道:“票都买好了,我是不去不行了。”

梁诚也笑道:“你知道就好!”

这几天李谕就有的忙乎了,先找到裕德龄,她已经翻译好了《星球大战》的稿件,正好这次可以带上去往美国,找个出版社出版。

又马不停蹄多写出了一些化学入门讲义。

然后还去给光绪补了几节课。

真是越忙就越忙。

李谕这天照例去瀛台时,正巧遇到了给光绪送饭的小德张。

于是二人同去,崔公公则留在了西苑慈禧处。

小德张这人非常机灵,与前辈李莲英一样,各处讨好。

每天御膳房做好了给光绪的饭,都要在慈禧检查后送去给光绪。但小德张动不动就会偷偷调换几样光绪爱吃的,所以光绪对小德张也非常信任。

小德张今天手里还拿着一份折子,在给光绪饭菜后,拿出了那份折子:“万岁爷,这是军机处的调令,必须有您的盖章才能生效。”

光绪现在没多少实权,但军机处还是有点地位的,照规矩,朝廷大员的调令都要有皇帝的盖章。

当然了,如果是慈禧看重的人,她会直接任命,根本不管这么多。

这次的调令是调动江西布政使杨士骧为新任山东巡抚。

并不涉及京官,只是地方上的调令,慈禧一般不会过多关注,所以军机处就要按照规矩拿到光绪的盖章。

但杨士骧是袁世凯的人,光绪对袁世凯那是恨得牙痒痒。他要是能亲政,第一件事估计就是干掉袁世凯。所以看到调令是杨士骧后,就非常不情愿。

不过山东一向也是袁世凯的势力范围,他必然是要让自己人出任山东巡抚。

杨士骧心知肚明,他是聪明人,托关系找到了小德张,声明只要是光绪盖了章,就给他20万两银子的好处费。

这么大的金额,小德张立刻心动,应承下来。

光绪此刻心中还是很不情愿,只是说:“朕知道了,先放在这。”

小德张知道放下后光绪也不会盖章,于是劝道:“万岁爷,奴才知道不该过问朝廷大事。但如今山东黄河水患眼中,已经多年决堤,百姓苦不堪言。万岁爷知道的,杨士骧他最擅长与水打交道,治理水患一事,没有谁比他更合适。”

“可是……”光绪已经有点动摇。

小德张趁热打铁:“而且现在山东威海与青岛有不少洋人,杨士骧能通洋务,会与洋人打交道,这不就是一举两得的委任。”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都是为了百姓,为了社稷。”

光绪思忖片刻,叹了口气,“好吧,朕盖这个章。”

小德张高兴道:“万岁爷英明!”

他心里想的当然是二十万两白银。

李谕看着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光绪就是这样的人,有点优柔寡断,耳根子太软,劝一劝就动摇。

如果是真正的帝王,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行事哪管对错,必然是果断坚决,说一不二。只不过好的帝王懂得如何再以帝王的方式认错罢了。

所以如果光绪能再亲政,估计上限也就是嘉庆或者道光,没什么大用。

但杨士骧到任山东后,倒还真做了一些好事。

也很简单,因为杨士骧懂得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水患大多数时候根本不是水患,而是人的问题。所以他压根不去管黄河,管好责任人就够了。

正是这个原因,他在任期间黄河就没再出过问题。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