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无心插柳(1 / 2)

这次出国,李谕准备先到美国,然后再去欧洲。

同船的还有侯德榜等一同赴美留学的学生。

船只刚抵达旧金山,司徒美堂就带人前来迎接。

“疏才兄弟,两年多未见,你的气质越发出众了。”司徒美堂高兴道。

李谕说:“在船上颠簸半个多月,哪还有什么气质一说。”

司徒美堂身旁一人道:“院士先生,本人驻美公使馆参赞容揆,一直未能得尝与先生见面,这次专程从华盛顿赶过来,就怕又见不着您。”

李谕笑道:“还怕我跑了?”

容揆是“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先生的族弟,早年间受容闳影响,报名成为了第二批留美幼童。

后来清廷突然中断留美幼童项目,召回所有学员。

留美幼童一共四批120人,回国了94人,剩下的要么被提前遣返,要么就是不幸病故。但其中还有两人拒绝了清廷命令,选择留在美国完成学业,这两人中有一个就是容揆。

(另一个叫作谭耀勋,虽然完成了学业,但24岁时不幸患病,英年早逝。)

容揆在美国耶鲁大学读的化学专业,后来又去哥伦比亚大学读了两年矿业工程。此后他就在驻美使馆工作,专门负责赴美留学生的事务。

不是什么大官,但容揆兢兢业业,一干就是几十年,所有从国内来美留学的学生都是由他负责管理照顾。

容揆看了看学生名单和介绍,欣慰道:“一年比一年好了。”

李谕道:“有劳容先生安排。”

容揆随后又问道:“义哀(梁诚)在国内如何?”

李谕说:“梁兄被免除驻德公使职位回国后,一直待在广东老家。此前内阁总理唐绍仪与财政总长周自齐等高官邀请他出仕,梁兄并未同意。所以我也一直没有再能见到他。”

容揆叹道:“义哀的身体状况几年前就不好,安享晚年或许就是他最大的愿望。”

司徒美堂留下他们一行人在旧金山先休息一天。

司徒美堂对国内局势非常关心,向李谕问道:“看报纸上说,现在袁世凯当上大总统,驱逐了国党所有议员,导致国会停摆,孙先生也被迫再次流落日本国。”

李谕道:“确实是这么个情况,好在没闹出重大战乱,否则百姓就要遭殃了。”

司徒美堂心急如焚道:“一切努力已经前功尽弃?”

“不至于如此悲观,”李谕说,“共和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不可能再有人逆势而为。”

司徒美堂握紧拳头,恨不得回国一趟,可想想连孙先生都被逼走,他去了似乎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重重叹了口气。

“司徒大哥不必忧愁,”李谕说,“你想,整个有清一代至少有上千次大大小小的反清复明起义。但进入民国后,谁会想着反民复清?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要真有人那么干,会被笑死。”

司徒美堂琢磨了片刻,感觉李谕说的有点道理,“前清已经尽失人心,确实不可能有人发了疯去复辟。”

李谕笑道:“就算复辟,辫子已经剪了,还能等它再长起来?”

虽然民国前六年就发生了两次登基事件,但都在极短时间内被扑灭,宛如闹剧,不得人心。

至于清朝两百多年内发生的各种起义,真心多如牛毛,从没消停过。

司徒美堂问道:“可孙先生为何还是被迫流亡海外?”

李谕说:“权力这东西说不清道不明,总有人会上瘾吧。”

司徒美堂无奈道:“只能再静观其变。”

李谕接着问道:“康有为回国后,保皇派在美洲应该没有多少动作了吧?”

司徒美堂说:“确实省心不少。”

——

次日,大家一起坐上火车前往美国东海岸,李谕先行在芝加哥下车,他要去芝加哥大学看看胡刚复,然后到底特律视察一下生产情况。

芝加哥大学。

密立根的实验室很整洁,与上次来相比,密立根已经获得了更大的学术声望。

几个月前,密立根发表了那篇重要的论文:通过油滴实验,给出了电子电荷的数值。

他得到的结果已经非常精确,与现代数值仅相差1%左右。

美国科学界对此尚且存在一定争议,因为有些实验室得到的结果与密立根的不太一样,甚至飘忽不定。

大学里做过油滴实验的可能有所体会,以百年后仪器的精密程度都难免存在不可控误差,更别提二十世纪初。

但密立根论文中的数据又确实比较清晰,所以科学界更多人士还是倾向于密立根是正确的,关键是实验设计经得起推敲。

“院士阁下,”密立根走过来道,“很荣幸再次见到你。”

“我也很荣幸,”李谕说,然后问道,“我推荐的那位中国学生胡刚复,您还满意吗?”

“非常满意,”密立根说,“中国的学生异常刻苦,刻苦到令我恐惧的程度,他在实验室可以待一整天,饭都不吃。”

李谕笑道:“也可能是贵校饭菜不太行。”

密立根被逗乐了:“我想让他做个中国菜,没想到他却说不会做,要不我也能尝尝传闻中的水饺、豆腐。”

李谕看着办公桌上的论文说:“将来教授先生一定少不了一块诺贝尔物理学奖,可喜可贺。”

密立根已经知道李谕被诺奖评委会再次授奖的事,于是说:“院士阁下年纪轻轻已身负两块诺奖,该被祝贺的是你。”

李谕旁敲侧击道:“今年诺奖再次分授两人,我认为这是鼓励科研人员最好的办法。”

密立根似乎没有听出画外音,只是说:“分授三人岂不更好。”

李谕心中叹了口气,知道如果他不同意,其助手是不可能获奖的,因为刊登的论文最后署名只有密立根一人,那名叫做哈维·弗莱彻的助手注定与此无缘。

李谕想起同在芝加哥大学的迈克尔逊教授,又说:“迈克尔逊教授一次又一次刷新光速的精确值,教授先生有没有继续精进油滴实验结果的想法?”

密立根苦涩道:“这已是我能得到的最完美结果,就算继续做多组实验,也不可能更精确了。”

密立根说的没毛病,他的实验结果存在误差的原因出在空气黏滞系数的选取上。

简单说,计算油滴在空气中的浮力时,需要用到斯托克斯定律。当油滴非常小,小到接近空气分子时,这个定律就不适用了,即空气的黏滞系数需要调整。

但目前科学界并不知道这件事。

总之油滴实验对于密立根来说,已经基本告一段落,他现在忙的是另一个实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