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我和黄大哥都是你应该推举的人,我能力比黄大哥强点,但黄大哥跟你亲近,你会推举谁?”
老朱刚想回答推举能力强那个,但话在口边他突然闭嘴了。
人性……
如果让大多数人选择,这个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官场本身就讲究抱团,他让手下人举荐人才,这其中的猫腻就不用说了。
皇帝不是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危害,所以开恩科势在必行,可如果真如张异所言,开了恩科他又不满意然后选择继续沿用举荐制。
那这一来一去的这些年,朝廷上的士子集团不知道会安插多少自己人?
也就是说,他本来想要限制相权的动作,最后反而成全了他想要限制的那些人……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沉默了。
“其实你们也别太捧杀陛下,他毕竟也只是一个人,人就会犯错,许多政策的作用是几十年,几百年后才会显现出来,不过这个问题太大了,我也懒得展开……
就说科举改革本身吧,他的矛盾在于,限制思想,等于限制了选拔上来的人才的品质,这些人陛下好控制是不假,可是大部人的能力不行。
陛下选拔人才是为为了干活,为了好控制他又选上来一批不能干活的人……
这其中的矛盾,就没有办法解决!
如果他一开始做好心理准备,为自己的改制捏着鼻子认了也行,但他又不认,不甘心吗,最后还不是蛇鼠两端……?”
老朱的脸黑了,张异这话直接质疑了的执政能力,他在一边气了半天也说不出话。
张异早就习惯了老朱的脾气,也没有理会他。
反正他说得又没错,信不信就是别人的事。
人总喜欢脑补,尤其是对大人物有太多不实际的期待。
或者站在上帝视角极力贬低别人,或者无限拔高了一个能力。
在这个君权神圣的时代,黄和对君王产生一些光环是可以理解的.
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到皇帝的传奇一生,有太多供人去想象的空间。
可是他们却忽略了,老朱毕竟也是个人,他的出身决定了他拧巴的性格,会做出一些很矛盾的事。
从举荐制到科举到后来的胡惟庸案再到南北榜案,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因为前期政策导致的积习难返。
南北榜之后,皇帝也许才真正意识到大明的问题,可老天爷已经不给他去改变的时间了。
你说身为一个皇帝,朱元璋厉不厉害?
那无疑是非常强的。
但他的性格缺陷导致他做的错误决策,一样不少!
“其实咱们那位陛下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他的性格,他就跟许多强势的父亲一般,有个臭毛病!
他觉得自己行,就觉得别人也行。而他又不相信别人比他行,所以又想将什么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明明不是仙神,却想做仙神之事,祸乱之源也……”
朱标不能认同太多了,在老朱后边频频点头。
朱元璋的面子实在挂不住,主动转移话题:
“咱们是来问科举之事,你扯那么远干什么?
你说陛下改革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那你自己要来改,你怎么改?”
张异耸耸肩:
“那陛下不把我头砍下来才怪!
其实如果按我看呀,他反正也摆不脱儒家那些人,老老实实推行科举好了……整什么八股文祸害人,这可不是祸害一朝一代的事!
但要是我改革的话,我肯定要往里边加私货,比如将算学之类的学科加入科举,
但那个时候,别说陛下,就是朝中那些大人恐怕都要砍了我?”
“算学?”
朱元璋和朱标面面相觑,张异怎么提了一个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问题?
“没错,就是君子六艺中的算学,也是从晚唐开始,被踢出科举的算学!”
“比起四书五经,算学不过是小道,为什么要加入这种东西?
这不是胡闹吗?”
朱标忍不住反驳张异,他和老朱不同,算是受过比较正统的儒学教育,张异这种说法,对于他来说是叛经离道。
“叔叔你看吧,黄大哥自己先受不了了!”
张异捧着肚子笑起来。
对于所谓的科举改革,张异也不过是随口胡说,反正关起门来吹牛逼又不用负责。
但老朱听到张异的说法,却若有所思。
他问:
“反正只是闲聊,你干脆说说其中的道理!”
“很简单呀,因为陛下无论怎么改,他做的动作其实都是在儒家的范畴内修修补补,这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他通过改革削弱了读书人的自主性,但也加强了他们对儒教本身的忠诚!
你想呀,那些读书人就跟我们和尚道士一样整天念经,整天琢磨圣人怎么想,不是培养出一批低能还狂热的信徒吗?
这对于皇权来说,是好是谁能说清?
可算学不一样,它虽然是君子六艺,但和儒家的关系也不大!
加进来,也实实在在可以提高选人才的标准!”
“怎么说!”
老朱阻止了朱标想和张异辩经的冲动,冷静询问。
(本章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