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寿脸上的笑容骤然变冷,他神色冷漠的盯着对面的褒侯,语气幽幽的说道:“楚自立国以来,无故吞并南方诸国,毁人宗庙社稷,奴役别国百姓。
又曾不尊天子,自立为王,至今未曾主动削爵。
其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趁着寡人身在犬戎,率领楚军袭击秦国腹地。
借助伐秦的名义,谋害鄀国先君。
一桩桩,一件件,那一件事情是一个周天子之臣该有的举动?
昨日楚国伐秦,褒侯不曾仗义执言。
今日秦国伐楚,褒侯就不要再来劝和了吧?”
褒侯没想到秦寿的态度一下子就变得强硬了起来。
又想起秦国如今的百万大军,听上去确实是让人头皮发麻。
他略作沉吟之后,还是咬牙开口说道:“寡人并非是前来劝和,而是代表楚国前来向秦国求和。
楚王而今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楚国愿意赔偿秦国的损失。”
原本还在盛怒之下的秦寿面色逐渐缓和了一些。
但是他的语气依旧有些不善的说道:“因为楚国伐秦,我秦国举国皆兵,誓要覆灭楚国。
因此错过了耕种,以至于我秦国来年必定会陷入粮荒。
若想要秦国退兵…绝无可能。”
秦寿故作犹豫不决的模样,立即便让褒侯看到了希望。
随后他急忙开口说道:“而今褒国与楚国的援兵已经抵达,就算是不能正面击败秦人,但至少也能够保持丹阳不败。
长时间的消耗下去,这对秦国岂不是更加不利?
还请秦君为了秦国的苍生百姓,暂熄无名之火!”
好一个褒侯,言语之中充满了威胁的意味,又带着几分道德绑架。
最为关键的是,在道德绑架的同时,又给秦寿留下了一个合理退兵的借口。
秦寿面色转冷,丝毫也不留情面的说道:“与其退兵归国挨冻受饿,不如在楚国浴血厮杀,说不定最后还能够搏一条生路。”
褒侯温婉双眸微动,秦寿如此说话,也就代表着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只要能够解决秦国的粮食问题,那么便很有可能通过和平的手段说服秦国退兵。
于是褒侯紧接着开口说道:“楚国冒犯秦国,致使秦国百姓受难,这是楚国的过失。
寡人愿意游说楚君,使其补偿秦国粮食,以助秦国安顿百姓。”
秦寿的面色变得缓和了许多,但还是摇头拒绝道:“楚国蛮夷,若是等其缓过神来,再继续对我秦国出兵又该如何?”
褒侯对此似乎早有准备,于是他急忙开口说道:“楚国愿意与秦国签订互不侵犯的条约,有我褒国与庸国联合作保。
若是楚国再敢犯秦,我三方诸侯可联合打之。”
褒侯的语气虽然恳切,但是秦寿却知道这是一句屁话。
毕竟是利益共同体,褒国又怎么可能会帮助秦国伐楚?
但是秦寿却并没有拆穿褒侯,而是紧接着开口说道:“听闻楚国世子贤能睿智,以弱冠之年冢宰大周,令大周百官心悦诚服。
我秦国刚刚收复失地,正需要有才干的贤士去治理。
不知,可否请楚世子前往秦国三年的时间,助我秦国安定百姓呢?”
随着秦寿的话音落下,褒侯立即便领会了他的意图。
秦寿这是在索要质子,只是给出了一个好听的借口而已。
对于褒国与庸国来说,楚国的世子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楚国不被秦国所吞并。
所以,褒侯略作沉吟之后便开口应承道:“秦国的动乱皆是因楚国而起,楚世子自当为秦国效力,以此赎罪。”
随后秦寿又一一提出各种各样的条件,大多都得到了褒侯的应允。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事情一共有三点,其一是楚国对秦国开放贸易,允许商贾在楚国用秦币进行结算,并且不得限制任何物品的出口。
其二是楚国向秦国赔偿粮食两百万石,绢布等共计十万匹。
楚国虽然富庶,但是这些东西楚国自然是拿不出来。
所以,褒国与庸国最终还得借一些粮食给楚国用来赔偿秦国。
其三,开放秦楚两国边境,允许楚国的百姓移民秦国。
这件事情遭受到了褒侯的强烈反对,这很有可能会让楚国的人口大量流失,最终导致楚国的灭亡。
然而秦寿却是十分坚决的表示“楚王无道,百姓却是无辜。不能够因为自己不是楚人,便对楚人的苦难熟视无睹。
看看这一路所见的累累白骨,褒侯当真忍心不给他们一条活路吗?”
褒侯也是一个传统的周国封君,他同样有着一颗爱民之心。
在听到秦寿的话语之后,终归还是陷入了犹豫之中。
秦寿见状趁热打铁道:“秦国刚刚吸纳了周地的百姓,正是积贫积弱之时,就算是举国之力,又能够收纳多少百姓呢?”
随着秦寿的话音落下,褒侯顿时恍然大悟。
既然秦国不能够因此而得到迅速发展,那么他又担心些什么呢?
于是,褒侯答应了这一条令他后悔终身的条件。
等到与秦国达成协定之后,褒侯又亲自去见了屈晏,转述了秦国所开出的条件。
屈晏的面色变得铁青,秦国的每一条条件都直击楚国如今的要害。
楚世子正计划着夺位,这个时候被迫离开楚国,无疑会给楚王一个喘息的机会。
以那位暴君的手段,三年之内足以重新树立威望,到时候便又会给楚国带来无尽的麻烦。
楚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叛乱,正需要钱粮去征召士卒平乱。
结果秦国一下子几乎便抽空了楚国的国库,并且还得让楚国向邻国借粮,这无异于是掏空了楚国的钱包,短时间内不给出国喘息的机会。
其三,开放两国的边境,这无疑是给了秦国一个吸纳楚民的机会。
只要开放了边境,内乱之下的楚国,不知会有多少百姓,商贾,奴隶等等,或是迁徙或是逃亡到秦国。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