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西征(1 / 1)

随着年龄的增长,秦寿有时候越发感觉时间的宝贵。

从建立秦国之初,他大多数时候都不在王都之中。

不是在征战四方,就是在征战四方的路上。

好不容易吞并了巴蜀之地,彻底的稳固了秦国的根基。

但是,又出了一档子官员腐败,御史中丞犯上作乱的事情,以至于秦寿巡视秦国,又耗费了足足三年的时间。

而今回到秦国不久,又遇到楚国攻伐列国,秦国正好借机西拓,彻底的消除秦国西北的隐患。

如今的秦寿已经40多岁,虽然正处于一生的黄金阶段。

但是,秦寿却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让他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妻儿。

至于教育子女这件事,更是被全部寄托到了秦王后的身上。

而今秦阳已经快十九岁了,秦寿却总觉得他还像是一个少年。

自己还有许多许多的事情没有与他述说,还有许多许多治国理念没有教授于他。

所以趁着自己留在秦国的时候,秦寿便想要把自己的为君之道一股脑的灌输给秦阳。

秦王后能够感受到秦寿那种莫名的急迫,这让她的心底隐约生出了些许的不安。

所以,她总是寻一些借口打断了秦寿,只觉得这样能够让秦寿心底再多一些牵挂,在战场之上的时候,也能够更加的注意自己的安全一些。

时间就这么悄然流逝,转眼间便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秦国的军队已经整装待发,在秦国百姓的目送之下,追随着他们的君王一同离开了咸阳城。

北风冽冽,旗帜飘扬,蹄声阵阵,马鸣萧萧。

玄色的战甲在阳光下折射出幽冷的光,却无法熄灭秦军将士内心深处那熊熊燃烧的战火。

军功授爵,改变了秦国大多数寻常百姓的命运。

一个又一个勋贵在战争之中崛起,获得了财富,官职,以及秦人最为珍视的荣耀。

每一次出征之前,总会有年龄达到四十五岁的老卒带着荣耀解甲归田。

而随着那些满载荣耀的老卒回归乡野,总会激励那些立志报国的热血男儿从军入伍。

在天下诸国都为士兵的厌战情绪而绞尽脑汁之时,秦国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了新兵的入伍门槛。

原本需要年轻力壮的要求,逐渐变成了需要年满二十且不足三十岁。

然而在限制完了年龄之后,也依旧无法浇灭秦国男儿的从军热情。

于是,紧接着便有了擅角斗,擅弓马,擅骑射,高六尺有五等等限制。

然而秦国这些年百姓都能够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家中的子嗣要么送到学堂读书,实在读不进去的,便会将他们托付给那些退伍的老兵训练。

虽然不敢保证都能够训练成十人敌与百人敌,但是在大多数孩子成年之后,几乎都能够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士兵。

有些天赋异禀的少年,还会被老兵们推荐给郡县,让郡县考核之后送到咸阳学宫的兵家进修。

进修的机会并不多,但是秦国的老兵却很多,能够有条件供养家里一两个孩子习武的秦国百姓也很多。

所以,当秦寿准备西征犬戎之时,主动前来投军的青少年络绎不绝。

刚刚离开咸阳的时候,有龙骧重骑三千,轻骑七千。

秦国步兵两万,总计三万大军。

运送粮草辎重的伏兵不计其数,其中有秦国征召的民夫五万,更多的却是自发携带着粮食随行帮忙的秦国百姓。

咸阳的百姓带着口粮帮助王师运送辎重到了召邑,然后便又成群结队的回家去了。

召邑的百姓见状之后,又自发的组织了一批民夫来帮忙。

等过了姜邑之后,秦国的军队来到了曾经秦国的兴起之地——秦邑。

旧的秦邑虽然被一把大火焚烧殆尽,但是新的秦邑却又在秦人的手中被重建了起来。

并且,秦邑还与北方的秦池合并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座更加雄伟壮阔的雄城。

而秦邑周边有牧场,这里的百姓多以牧马为生。

再加上秦国骑兵的出现,秦邑的少年大多从小练习骑术,期待将来能够有一天加入秦军之中,成为一名所向披靡的骑士。

当大王西征的消息传到秦邑,秦邑的少年们欢欣鼓舞。

秦破虏原本没有名字,在数年之前,他们举家从卢国逃难到了秦邑定居之后,便以秦为姓,以志为名,取名为秦破虏。

在逃难到了秦国之后,父亲凭借着一手箭术还有相马之术成为了一名“秦国牧马人”。

而秦破虏也在机缘巧合之下,拜了一名退伍的“老卒”为师,向他学习了用兵之法。

虽然他不止一次向“老卒”问起对方的身份,但是对方都不肯告诉他,只是自称为“秦国的罪人”。

秦破虏不想逼迫自己的师傅,所以没有过多的追问,但是,他也在心底暗自发誓,一定要替自己的师傅洗刷耻辱。

于是,在这两年多以来,秦破虏越发刻苦的练武,学习兵法,就算是听到了秦王西征大军抵达秦邑的消息,他也没有与同龄的少年一般前去看热闹,而是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习武。

“破虏——”

一道略显沧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打断了正在习武的秦破虏。

秦破虏的脸上没有露出丝毫的不悦,反倒是急忙丢下了手中的长枪,而后快步迎了出去。

“师傅,您怎么亲自来了?”

秦破虏一边将自己的师傅迎进了院子里,目光却是被对方牵过来的一匹白马深深吸引。

“师傅…”

“为师名为林言,原本是追随大王左右征战天下的老臣。

蒙受大王信任,命为师为镐京太守…奈何为师为了一己之私,竟忘了自己当年从军入伍,追随大王之初衷。

为师醒悟之后,实在无言继续呆在镐京为吏,便回了秦邑,想要在此了此残生。

却不想竟然在这里…为师余生已经别无所求,只愿能够再为秦国尽绵薄之力。

这匹踏雁白乃是汝父两年前赠予为师的拜师礼,今日物归原主,只望破虏能够替为师追随大王大破犬戎。”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