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柳暗花明又一村(1 / 1)

史上第一败家子 墨书 1361 字 2023-10-16

“我将杜康酒的酒方和在白国的售卖权,全权送给了令尊大人。”

杨明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柴世冬陷入了震惊。

他常年混迹风月场,非常了解杜康酒的销量有多恐怖。

仅京师一地,每个月都能卖出上百万两。

他无法想象,嗜酒如命的夷人面对这世上最烈的白酒,会是何等狂热。

“这酒若是卖去白国,到底一年能卖多少钱?”

“几百万吧。”

杨明这还是往少了说。

目前为止,他所创办的酒业协会大概掌握了大兴七成的市场。

这七成市场的总销量,三个月就已经达到了二百多万,假以时日破千万也不是什么难事。

况且夷人比汉人更好酒,北地亦是苦寒之地,更需要烈酒。

而他每隔一个月往白国送的十万斤酒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在白国只有顶尖的贵族才能喝得起,价格也远远超过大兴。

如此惊人的利润,若不是因为时日尚短,早就出现走私了。

杨明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假如要开拓白国的市场,在大兴酿酒不成,每年粮食消耗也会大大增加,有伤国本不说,运输费用也不值当。

但要是把酒坊开在白国,若没有足够强硬的势力为他撑腰,这酒方不出三天就得传遍全天下,届时就连大兴这边都会受到影响。

左想右想,杨明都觉得不妥当,才一直搁置了。

这块骨头虽然肉多肥厚,但对他来说,还是太硬了,根本啃不动。

既然如此,倒不如把这块硬骨头送给能啃得动的人,实现利益最大化。

果不其然,柴永锦瞬间就被说服了。

杨明在柴家的地位,立刻从“不相干的小喽啰”变成了“送财童子好贤侄”。

“一年几百万两啊,杨兄,大气!弟不如矣!”

柴世冬这声“杨兄”叫得无比真挚。

一年几百万两的生意,别说是柴家,就是皇帝都得心动了。

杨明坦然受之,说起来这桩买卖,还是他吃亏得多一点。

别看柴家现在热情,可那是因为白国的酒坊还没开始动工,一切都还要仰仗杨明和石家帮忙。

若等酒坊开起来了,白国的市场打开了,到那时,杨明若还是只有六品小官,没有了其他利益纠缠,柴永锦少不了要过河拆桥了。

这官场上的人情冷暖,比生意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杨明心里门清儿,是以并未对柴家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只是让他们适当地给自己撑撑场面罢了。

柴世冬就不同了,他年纪本来就比杨明小,又是个讲义气的性子。

这一听杨明如此阔绰仗义,登时都恨不得把心肝掏出来。

这兄弟,他交定了。

“到了,前面就是韩侍郎府上。杨兄在车上稍等,小弟去递名帖。”

柴世冬屁颠屁颠地跑下马车去递名帖。

有柴家出面,韩侍郎果真不敢得罪,立刻便将他们请了进去。

“柴衙内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

韩侍郎名叫韩庸,是个四十出头的矮瘦汉子,看着老实巴交,一点也没有三品大员的气场。

听闻韩庸只是韩希明的远房侄子,因韩希明无子,才将他接了过来,本意是让他过继。

怎知韩希明封魏王后,都五十岁了,忽然老树开花,后继有人,对这个侄儿便不甚上心了,只不过为了表示歉意,才在官场上推了他一把,让他能当上这个工部侍郎。

但很显然,这个工部侍郎就是他的仕途尽头了。

所以在京城,也没什么人看得起他。

这都是路上柴世冬跟杨明说的。

柴世冬拱手道:“实不相瞒,我是陪杨兄来向韩世叔赔礼道歉的。”

杨明起身行礼,面带歉意道:“韩大人,下官杨明这厢有礼了。”

韩庸回了一礼,满脸纳闷地看着他:“老夫和杨大人素未谋面,杨大人因何要向老夫赔礼道歉?”

好家伙,这还是个呆子,前几天还在打官司,这就不记得他了?

杨明委婉地提醒道:“炭行之事,下官多有得罪,陆二掌柜冒险抢劫常平仓,杨某也难辞其咎,因而向大人请罪。”

“哦哦哦。”

韩庸木讷地应了几声,方才明白过来,继而摇头道:“此事与杨大人又有什么关系,只怪他们利欲熏心,人心不足蛇吞象罢了。”

“其实,这炭行的事,老夫其实是不欲插手的。只是工部俸禄低微,拙荆不知怎得去向叔母哭诉,叔母不厌其烦,才把这原属于魏王府的生意,分润给了老夫。”

韩庸的语气有些不好意思道:“这次的事情,倒是老夫该向杨大人赔礼才是。”

不好,这特么居然是个老实人!

杨明表情有些古怪。

他自问看人还是很准的,任凭什么妖魔鬼怪,都别想骗过他这双火眼金睛。

可是无论从韩庸的神态还是口吻上,他都没有看出半点撒谎的痕迹。

假设他说的是真的,这样一个对钱没什么兴趣的人,怎么可能收受价值二十万两的贿赂?

这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工部,主管土木器物、农事水利等等建筑的制造工程,包括制造军械的军器所!

本来杨明还以为,这当中可能牵涉到兵器走私之类的。

现在看来,至少韩庸不是嫌疑人。

一瞬间,他开始怀疑起了账本的真实性。

“既然误会解开了,杨大人请回吧。”

韩庸客客气气地把杨明和柴世冬送了出去。

临走前,杨明突然道:“对了韩大人,陆二掌柜临死前曾嘱托下官,说松风巷有一位朱明先生,与他相交甚笃,托下官向他问好。”

说完话,他死死地盯着韩庸,想看他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然而韩庸的脸色毫无变化,呆呆道:“啊,朱明先生?老夫住在松风巷十余年,未曾听说这里有姓朱的。”

杨明大失所望,拱手告辞:“那可能是下官记错了,或许他说的不是松风巷,打扰了。”

杨明转身要走,正当此时,他们身后有一老一少走了出来。

那老者身上,传来一股浓郁的胡椒香气。

……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