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和萧何瞬间就不想说话了啊。
王离根本不是在拍马屁,而是在说一个事实啊,这就让他们很扎心。说起来,两个人也都算是天资过人的,但奈何看跟谁比。
比天资,人家过目不忘。
比资源……
算了,这个不比了!
一句话,自己自从跟了皇长孙殿下,才知道天下藏书原来真的可以用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来形容。尤其是陈平,跟着赵郢之后,跟着见识到了许多秘而不宣的珍本密本,读到了许多以前他根本无法接触到的思想论著,真是大开眼界。
学识都跟着涨了一大截。
萧何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赵郢出征之前,也送了他几本法家商鞅和李俚的的孤本,这些时日以来,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对法家的解读又上升了一個层次。
听着王离这毫不要脸的言辞,赵郢不由一阵无语,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我前几日给你的书可曾读完了?”
王离:……
“咳,那啥,我那边还有些事没有处理完,得赶紧过去了,告辞——”
说着,拱了拱手,转身就走。
赵郢哭笑不得。
“今时不比以往,你现在可是武威的主将,我给你的那几部书,务必通读完毕,过几日,我就要亲自考核,过不了关,你这次就跟着我见大父去……”
王离:!!!!!
脚下一个趔趄,头也不回的走了。
我今天就不该来!
瞧着王离那快步而逃的狼狈样,陈平和萧何忍不住哑然失笑,他们对这位出身王家,身上却丝毫没有纨绔架子的将军,都颇具好感。
整日看他插科打诨耍无赖了,今日看到他在皇长孙这里吃瘪,反而生出几分亲切。
王离走后,几个人又在山坡上看了一会。
如今,各项事务都已经走上了正轨,需要他们亲力亲为的事情反而没有多少了,就在三个人刚想回去的时候,却看到张良脚步匆匆地向这边走了过来。
“主公,从教资格的考题,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全部拟定完毕,请主公过目——”
来到近前,张良朝着赵郢躬身行礼,然后从袖中取出一沓稿子,双手递了过来。
“子房辛苦了——”
赵郢笑着接过张良递过来的考题,当即展开,仔细地看了起来,看完之后,眼中不由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
所谓的从教资格,是他根据后世的经验,专门设立的一道门槛。
除了对《铸军魂》的掌握情况之外,就是对河西郡各项措施的评价与解读。
无他,要的就是一个统一思想!
河西郡,乃是新附之地,不比关中,也不比山东六国,久受中原文明熏陶,而是长期掌控在匈奴和月氏之手,即便是现在,也只是暂时形成了一种秦人与月氏各部落杂居的状态。
而且两者之间,无论是衣食住行,风俗习惯,还是部族信仰,都截然不同。
在这样的地方,推行读书,若是放任自由,一个不好,就可能会养虎为患。赵郢跟在始皇帝身边数月,被始皇帝耳提面命亲自教导,又有着两千多年的见识在,自然不会不明白这里面的厉害。
所以,兴办教育,培养人才都在其次,毕竟,大秦幅员辽阔,人才济济,想要人才,何处不可得?此举重要之处,在于两点。
一,收河西黔首之心。
人无欲则刚,身处低谷,则悍勇无畏,逼至绝境,虽胆怯懦弱之人,亦敢以死相拼。赵郢兴办教育,推行教化,是借这个时代的黔首对读书写字极度渴求的心态,给他们手中塞一件让他们舍不得撒手的砝码。
给他们一个希望,让他们变得有所求!
想读书吗?
想改变命运吗?
想成为人上人吗?
想成为秦人那种彬彬有礼学识渊博的先生吗?
遵守大秦律法,配合朝廷政令,则可读书,则可参加科举,则可有出息!
就算是不为自己,也得为子孙后代考虑。
二,统一河西思想。
兴办教育,并不意味着这些读书人谁都可以来兴办私学,只有通过赵郢考核的儒家子弟,才能取得这个资格。
他要保证自己教育的单纯性,至少目前必须是。
他要让这些百姓,跟着儒家的这些子弟,学会忠孝仁义,诗书礼乐,养出恭顺良善之心,生出忠君报国的念头。
什么样的人,最好控制?
答案是:读书人!
读的道理越多,心中欲望越多;心中欲望越多,身上枷锁越多;身上枷锁越多,越是瞻前顾后,不敢肆意妄为。
故而,他要的教书先生,必须是他要的教书先生!
而在这一点上,善于改变自己,时刻能够调头的儒家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尤其是他的忠孝仁义,诗书礼乐,正是赵郢现在心中所求。
来,河西,变成彬彬有礼,忠孝节义的仁人君子吧!
至于心中血勇,悍不畏死,仗义死节,则请交给于秦卒!
可以看得出来,张良这几日下了苦功夫,对自己的要求理解的很到位,几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涵盖了所有的要点。
赵郢要的,就是这些请来的儒家子弟,能贯穿自己的这些基本要求。
此谓之,师之德!
凡是不合格者,虽博学大儒,亦敬而远之。
“你们两个也过来看看——”
说着,赵郢笑着把张良出的这份考题递给身旁的陈平,陈平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看完之后,默不作声地递给一旁的萧何。
赵郢也不着急,等两人看完,才笑呵呵地道。
“如何?”
“子房大才,此考题颇见功夫,臣以为可用——”
陈平笑着开口夸赞了一句,萧何也忍不住看了一眼躬身立在一旁的张良,出声附和道。
“臣也觉得子房先生此卷甚好——”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