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伯生③(2 / 2)

“速补四人欠俸,亡故三人每人加发抚恤金三十两。”

“得令!”

除了刘山茶之外,其它人的俸禄当场兑现了。

伯生接过属于自己的小盒,他的双手颤抖不已。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而是这种来自大明政府官方对他和他父亲的身份认同,是少年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天竟然真的来到了。这一刻,他终于相信了父亲的话,大明没有抛弃他们。

李氏施礼谢过知府后,接过伯柒的俸盒,一时间情绪难以自控,激动的掩面流泪。钱三的夫人秦氏也哭倒在地,三岁的钱风已经很懂事,拿着小手帕帮她擦拭眼泪。

“秦氏,待孩子大一些。就送到府内私塾公读,他长大了,想参加科举考试也可,想接父职在大同府做衙役也可。”胡知府说。

“谢知府大人施恩。”秦氏流着泪再拜,小钱风有模有样的学着母亲一同跪拜。

胡知府对着孩子微微一笑,随后看向伯生说道。

“伯生,你已经替三人完成复命。你子承父业忠君报国,朝廷定会另有赏赐。现在你有什么心愿也可说来本官听听。”

“回知府大人,伯生已经完成父亲遗愿。想向您辞去捕快一职,在关内安家求学。”伯生说。

“小吏有高志,甚好。汝父在天之灵定甚慰之,准请。”知府微笑着点点头。

“再谢知府大人。”伯生再叩首。

他脱下父亲的衙役服,恭恭敬敬的叠好,将父亲的铭牌放在最上面,并高高捧起。衙役上前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忠义。

衙门内外无不为之动容流泪,大家纷纷鼓起掌来。其中一人忽然发声:

“此父子二人乃忠孝之士,当千古流传,好啊!”人群闻言无不同感,一时之间掌声叫喊声渐起,满堂喝彩,久久不歇。

“此父子当千古!”

“我大明有此忠良,国家甚幸,黎民百姓甚幸啊!”

胡知府见百姓情绪热烈,并不打断。这对他而言不是坏事。

反正赏钱左右都要出,今天自己配合着演绎了这一出官有情吏有义的感情大戏,传扬出去,对自己的名声也是极有好处的。于是,他等着人声渐弱才响惊堂木。

“庶人伯生,你可还有其它请愿?”

伯生拿出八九本小册,捧在面前,恭敬的说:“此小册,涵盖正德五年十二月至今照马县屡次迁移,擒马匪,抗击蒙古人入侵抢劫之事,以及本县婚丧嫁娶之名录。”

“数年间,照马县共生擒马匪21人,由于没有县令审判,也无法报送大理寺。照马县依明律自设族规,其中凡挥刀者不论是否伤人,是否已抢得财物,皆以抢劫犯定罪,一律处斩,共十八人。未挥刀及主动投降者三人,蒙眼流放。

另今年四月,草民带领义从斩杀蒙古马匪三人后,抓其子嗣二人,由于都只有十二三岁,不知该如何处理,遂暂时关押讨论。两日后,由于草民看管不严,此二人偷马逃走,恳请知府罚伯生玩忽职守之责。”伯生叩头。

衙役将这些册子收去,知府和同知、判官每人分了两三册一一翻阅。看了好一会。胡知府开口。

“你父子二人诸事记录详尽,依册接籍之事准请。只是这玩忽...职守...”胡知府面露难色,顾盼左右。“二位大人看怎么办啊。”

“胡大人,此案依记录看,两小儿跟随父兄,其父兄抢劫,他二人并未参与,并不能定为罪犯。既然他二人不算罪犯,伯生小友就无玩忽职守之罪啊。”同知思考片刻先言。

“同知大人,蒙古十二三岁少年参与抢劫已是常事,其父兄带他们出来,也是为了培养他们劫财杀人之法。虽未拔刀,二人也是从犯。

此二人应当皆为罪犯,依明律,十岁以上犯罪皆应接受刑罚处置。伯生,本官说的是也不是?”通判随后又言,显然他审判经验更胜一筹。

“通判大人明鉴。”伯生叩首不起,等待责罚。

“既然如此,照马县吏伯生,你羁押疑犯不利至其脱逃。依明律有渎职之嫌,酌轻责。本该杖六十,但感念你父子二人尽职尽责保护百姓,可减其责罚。来人啊!”

“在。”

“当庭杖二十!”一道令牌应声落地。四个衙役步出,两个衙役压着伯生胳膊,另外两个抄起板子就开始打了。

旁观众人,看着胡知府威严,却没想到这真的要打要罚,都有些为伯生担心。说实话,这情况伯生自己不说,根本没人会知道。围观的百姓,都为他叹息。

张睿却笑嘻嘻,心里明白的很。这“渎职”胡知府能不罚当然不会罚。但庭杖却是伯生自己也希望挨的。

一来,他从来没有感受过官府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今天赏罚都来一套挺好。

二来,他自己没有做好看管工作,心里也是愧疚的紧。胡老狐狸看懂了他的心思,对自己而言,赏罚分明,又是一个加分项。这一通,你情我愿,真是妙极妙极!

啪啪啪啪,二十板子很快打完了。衙役们早已经掌握了响而不疼,疼而不响,响而也疼等多种模式。对伯生自然也是面上看的用力,其实不伤人。

伯夫人和几个孩子想上前去搀扶伯生,伯生摆摆手,示意自己能起得来。

胡知府见行刑完毕,惊堂木再响。他站起身来扫视全场,双目中有光泽闪动。不卑不亢的讲出今天的结束语。

“古有忠臣文天祥有诗云‘天地有正气,于人曰浩然。’各位都是大明的臣子,无论为官、为民、为商、还是为兵将,只要身负浩然正气,精忠报国,无论身份如何,寰宇间化身紫微帝星的陛下,必将降福恩荫子孙。

大同府今日代陛下感念烈士,本官多有感慨。望诸位谨记此刻,教育子孙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胡大人这番话说的政治正确、又符合气氛,表面上是说给大同府的官吏,实际也是说给在场的所有人听。十分高水平,想来他好歹也是进士出身,今天的开卷考试他肯定也是准备良久了。

“谨遵知府大人教诲。”衙府内众官吏齐声应到。

“退堂!”随着最后一声惊堂木响起。伯生与照马县的事情终于告一段落。

在那之后,照马县人迁到朔州东北的黄河支流边,过上了半耕半牧的安宁生活。

只是在这九边之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张睿蹙着眉,望向大同府外的一片祥和,这一州一隅的安宁还能维持几时呢?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