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董卓针锋相对,并拉上了赵云(2 / 2)

权力的得来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使用权力时也就不敢太过放肆。

在这个时空,董卓远远没有另一个时空那么残暴。

当着大臣的面胡乱杀人的事,他从来就没做过。

放纵士兵抢劫洛阳城的事,同样没做。

一些士兵私下抢掠了百姓,都被董卓下令处死。

因此,处于朝廷治下的百姓们,对于董卓的观感其实还算不错。

九月份开始,李儒开始学习夏国进行“变法”。

一举废除了许多杂税,并强令地主们降低田租。

由于董卓已经将手下大将派去各地当官,这些政令是在军队的督促下推行下去的。

即使在下面被打了折扣,也使得治下百姓们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百姓们因而对董卓拥护起来。

民意也会影响军队。

除了中上层的一些军官,基层的士兵,大都是拥护董卓的。

军心民意尚可,董卓自然不会产生逃跑的想法。

也就是说,这个时空的董卓势力,也比原时空的要强大得多。

还有一些变化,也是不容忽略的。

讨董大军方面:

孔融、韩馥之类的文人酱油党,根本没有出现在指挥体系之中。

董卓军方面:

各军将帅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地盘,算是成了董卓势力的股东。

董卓军的成败,将影响将帅们的未来利益。

因此,各军将帅的战斗意志,要比原时空强烈n倍。

原时空中,吕布为了和胡轸斗气,就将战事视为儿戏。

在本时空中,这种事情再不可能出现。

即使吕布依然脑抽,他手下的将士也不会跟着他蛮干。

此外,或许是研究过夏国的军队体系,两大阵营,都把战兵和辎重人员区分了出来。

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在原时空中,后勤人员很不受重视,甚至是胡乱抓来的。

缺少粮草之时,军队就会把民夫杀了吃掉!

民夫们因此而十分畏惧军队,对于军队的忠诚度极低。

这导致后勤运输的效率极为低下,面对敌军的突袭之时,运粮人员立即就会崩溃。

而有了正编的辎重队,这些问题大都不会出现。

后世人都清楚,打仗就是打后勤。

在这个时代,这一条同样适用。

双方的后勤更有保障,军队的耐力和韧性就会更强。

如此一来,双方最终会打成什么样,连赵云也猜不到了。

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

夏国是站在董卓军一边的。

夏国一直和董卓势力的关系不错,甚至是借助了董卓势力方才成长起来的。

只以利益而论,夏国也不能任由董卓势力倒下。

当然,最好也不要让董卓轻松取胜。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而渔翁要想得利,就得让鹬蚌处于难解难分的状态。

国与国之间,首先要考虑利益得失。

当然,如果统治者更有道德,可以得到国民的更多支持。

为了做到这一点,赵云提前给戏志才去信,让他写一份战斗檄文,于24日这天登报发表。

24日晚间,赵云看到了刊登在报纸上的那篇檄文。

看了作者名字以后,赵云先是吃惊,然后就露出了满意之色。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