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此事只能我们三人知道(1 / 1)

“启禀老佛爷,炮弹确实是贵,可是不训练海军那能成。如果为了节省军费,舍不得打炮弹,不练兵,到时候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候,我们的士兵不就都抓瞎吗?”

慈禧皇太后哪管李鸿章说的这些事情,她关心的只是修园子的钱从哪儿挪出来。

现在听李鸿章哭穷,她心里就不舒服了。要是别人这样说,慈禧皇太后早已经发怒了,现在是李鸿章在哭穷,她还是忍了忍,没有发怒。

李鸿章是朝廷的重臣,有功之臣,第一个封疆大吏,因此,她还是对李鸿章比较客气的。

慈禧皇太后看着李鸿章一脸委屈的样子,说:

“好了,李中堂,你再别说了,你有难处,哀家心里有数。现在这件事就交给你,你去和总理衙门商量着办吧,就说是哀家的意思。”

李鸿章还能说什么,慈禧皇太后已经给他给足了面子。如果他还不识相,不知趣,真的惹恼了慈禧皇太后,那他就是吃不了兜着走。

当下李鸿章就说:

“臣谢过老佛爷,臣这就去和总理衙门沟通这件事,臣一定会为老佛爷办好这件事的。”

“李中堂,这就对了,这事就让你费心了,哀家等着听你的好消息。”

李鸿章正准备告辞,慈禧皇太后好像又记起了什么事,她叫住李鸿章,说:

“李中堂,哀家刚才忘了一件事,前阵子有个英国人给哀家上过一个条陈,说他有办法让法国人把这个教堂搬迁走,你可以去问问。还有,修园子的事情,现在还不宜声张,此事只有你,哀家和李莲英三个人知道。”

李鸿章清楚了,现在这件事,只能在他们三个人的小圈子里说说,其他人还是不能知道的。

“臣知道了,臣一定会保守秘密的,绝不会露出半点风声的。”

李鸿章跪别慈禧皇太后,和李莲英一同走出了储秀宫。

在这里先说说这个教堂的来历。

这个教堂位于西苑西安大街南路的蚕池口,又名叫蚕池口教堂,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

那一年,康熙皇帝偶感伤寒,后又转为疟疾,三天两头,寒热发作,浑身难受。

康熙下旨,遍征天下名医,前来给他看病。

随后,天下名医络绎不绝,纷纷前来给康熙皇帝看病,结果,康熙皇帝吃了许多药,还是不见效果。/apk/

就在康熙皇帝心急如焚之时,来了两名法国传教士,听说了康熙皇帝的病情,特地前来为康熙皇帝就诊。

他们给康熙皇帝呈上一种白色的药粉,说是法国产的,叫“金鸡拿”药剂,专治疟疾,而且还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如果康熙皇帝吃了这种药,他的疟疾就会很快好的。

康熙皇帝听了非常高兴,当下就按照两位传教士的说法,服用了这种药剂。

没想到,这种药剂效果非常明显,康熙皇帝吃完后,时间不长,疟疾就没有了,身体很快恢复了健康。

康熙皇帝龙颜大悦,给这两位传教士在皇城内赏赐个宅第一座。宅邸就在西安大街路南的蚕池口。康熙帝亲自题写了“仁慈堂”,表示对这两位传教士的感谢。

第二年,两位传教士想在仁慈堂西侧的一块空地上修建一座教堂,于是上奏康熙皇帝,请求康熙皇帝恩准。

康熙皇帝自然恩准了这两个传教士的请求,批准他们建教堂。

教堂修建好后,康熙皇帝给两位传教士赏赐“万有真元”横匾及长联,命名为“救世祖堂”,即所谓的北堂。

由于蚕池口紧挨宫廷,加之北堂所建钟楼过高,可以从北堂俯瞰内城。

后来在咸丰十一年的时候,总理衙门曾经向法国使馆提出过这一问题,但是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反而在同治四年,重新加高扩建了北堂。/

于是,这个问题在大清国朝廷内就变得异常尖锐了。

现在,慈禧皇太后打算在修建清漪园的时候,顺便把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修葺一下,再趁此机会,把北堂搬迁走。

李鸿章从储秀宫出来,径直就向他的府邸走去。

李鸿章一边走,一边在想,如何把那个北堂搬迁走,这是他最头疼的问题。

李鸿章的府第贤良寺位于东安门外的冰盏胡同,他的府第是由当年怡贤王舍改建而成的。

李鸿章的府第,气势宏伟,飞檐翘角,油廊画栋,飞阁流丹。

春日里的贤良寺,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更显得曲径幽静。

李鸿章回到府上不久,总理衙门就派人把那个英国人上奏给慈禧皇太后的条陈送了过来。

上奏条陈的这个英国人,名叫郭约翰,几年前,李鸿章和他有过一面之交。

李鸿章立即派人把这个英国人请了过来。

“中堂大人好。”

“郭约翰先生好。”

李鸿章和郭约翰见面后,两个人先是客套了一番,接着李鸿章就直奔主题。

“郭先生好,你上奏的条陈我看过了,建议非常好。今天,我特意把郭先生请过来,就是想请教一下郭先生,想听听郭先生的具体想法。”

“中堂大人太客气了,谈不上请教。中堂大人有什么想法,咱们可以彼此敞开心扉,推心置腹的说说话。”

“郭先生所言极是,这正是我请郭先生来这儿的本意。郭先生能否现在给我细细谈谈您的想法。”

“中堂大人,依我的看法,这个北堂搬迁工作,只有一个办法可行。”

郭约翰说完,看了看李鸿章。

“哦,郭先生,您说说,这是一个什么办法?”

“中堂大人,这个办法就是在京城里另外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按照北堂原来的样子和规模,重新建造一座教堂,让他们搬迁过去。”

李鸿章一听郭约翰的这个法子,觉得此法可能行不通,因为以前朝廷曾经提出过这个建议,但是没有得到北堂传教士的同意。

现在再用同样的法子,让他们搬迁,可能性不大。

李鸿章只好试探性地问郭约翰:

“郭先生,这个法子能成吗?”

郭约翰看着李鸿章一脸的怀疑,知道李鸿章对这个法子采取怀疑的态度,不相信这个法子能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