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什么重要?(1 / 2)

第184章什么重要?

路上,陈景恪将蓝玉的佩刀给了徐允恭,这把刀在他手里,比在自己手里更有作用。

此时他代表的是魏国公和永昌侯二人。

徐允恭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毫不犹豫的就接了过来。

看着他把刀挂在自己腰上,陈景恪笑了,笑的很大声。

他接过的是一把刀,也是和永昌侯府结盟信号。

意味着魏国公府和永昌侯府,会在很多事情上保持一致。

考虑到蓝玉太子党的身份,也意味着徐达在向太子靠拢。

以前徐达谁都不支持,包括朱标。

他是标准的皇党,只支持朱元璋。

朱元璋让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等到达孟津,河面上排满了大小船只。

心中对他更加的佩服。

而且还不影响黄河自身的航运,可以说非常方便。

三百多年间,从未有军人因为反对脸上刺字造反。

徐允恭重重点头,说道:“我明白了,你果然从不打无准备的仗。”

告诉他一切顺利,按照计划行事。

而且躲在这里,也等于是躲开了朝堂纷扰。

这道关卡就被放在了孟津。

“经历过此事,以后你做事就会更加周全。”

他的皮肤比以前黑了许多,但身体壮硕了许多,目光炯炯有神。

“虽然才只起了一圈墙基,我已经看到修成后的样子了。”

理由有很多,但最终的结果都是改姓了。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曹操割发代首,巩固了这个地位。

陈景恪笑道:“所以,你懂了吧。”

“直到我想起了一些事情,才醒悟过来。”

重要吗?

改姓这种事情,在普通人中间经常发生。

“应该先宣传剃发的好处,然后再找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率先剃发,从而带动百姓剃发。”

徐允恭也同样非常的兴奋,说道:

“很多东西,其实并不重要。”

然而事实是,没有。

陈景恪点点头,如果经历过这件事情,还没有任何成长。

孝道这一点,已经被陈景恪给攻破了。

这个对军人极致羞辱的法令,还是被元朝废除的。

陈景恪笑道:“是不是觉得头发很重要?”

徐允恭赞叹道:“我之前只听说,新都是按照百万人规模修建的。”

陈景恪摇摇头,叹道:“其实这件事情,我也有失算的地方。”

满清强迫汉人剃头,以此作为征服奴役汉人的象征。

从唐末朱温开始,一直到宋朝灭亡。

“头发很重要吗?”

那他也不用想别的了,一辈子躲在幕后当个幕僚吧。

两人发表了一会儿感慨,就启程去拜见朱标。

尊古崇古思想,不只是古代人有。

之后满清朝廷继续维护他们的辫子,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个概念。

作为新都,自然不能随便什么船都能进,需要接受检查才行。

权贵豪强、读书人就很重视姓氏吗?

历史上姓氏更换最频繁的,恰恰是高门大户。

这么多权贵官僚被杀,大明国祚照样稳如泰山。

你这样羞辱军人,大家肯定站起来造反啊。

运载的基本都是各种物料。

不过宣扬剃发,确实不是冲动为之,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自上而下的改良叫变法,自下而上的改良叫革命,而革命就意味着流血牺牲。

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徐允恭毫不犹豫的说道:“肯定更在乎刺字,剃发几个月就长出来了,刺字那是一辈子都洗不掉的屈辱。”

“很多东西都是我们以为它很重要,实际上也不过如此。”

或者说,传统这俩字,对朱元璋没有任何约束力。

陈景恪脸上浮出一抹笑意:“那你可知为何会有‘贼配军’这个称呼?”

至于传统……王朝中后期这俩字确实能压死人。

“和生命健康比起来,又有几个人会在乎?”

“是我们把它想象的很重要。”

不论那个人是朱标,还是别的什么人。

从此时起,头发才被赋予了更高的含义。

“看似冲动,实则将一切都考虑进去了。”

大户人家的家生子是哪来的?

主人要求奴仆跟自己姓。

“我之前去过凤阳皇城,那里的规模远不如洛阳城啊。”

“等宋朝建立,也并未将这羞辱人的法令改掉,继续在人脸上刺字。”

徐允恭想回答很重要,但嘴巴刚张开又合上了。

如果不知道那段屈辱史,有人告诉他,给所有军人脸上都刺字。

至于原因,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

看着这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工地,陈景恪心中非常的激动。

但在朱元璋没有开口之前,他效忠的只有朱元璋一个人。

徐允恭收回目光,说道:“头发被儒家赋予了多少意义,我不说你也知道,难道还不重要吗?”

所以,短发长发真的很重要吗?

有的是避祸,有的是跟随的君主赐姓,有的是在某地定居而改姓。

“可事实上是,这件事情就这样顺利的推行了下去。”

站在甲板上,看着越来越小的应天城,徐允恭忽然开口道:

吃饱穿暖,才能去追求礼节,才会去在乎荣辱。

每天在船头看看风景,和徐允恭探讨一下兵法,日子过得相当惬意。

徐允恭回道:“唐末朱温怕自己的手下的军卒逃跑,就强令在所有将士脸上刺字……”

“再加上宋朝重文轻武,军人地位低下,于是就有了贼配军这样的蔑称。”

“他们自然会做出,对他们最有利的选择。”

不出意外,应该是送往洛阳的。

“自古以来,只有罪犯,还是那种罪行非常严重的罪犯,脸上才会刺字。”

“你吃亏在太年轻,没有经验。”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有些时候很重要,但也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

以割辫来表达自己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决心。

陈景恪看着滔滔江水,开口把他没说的话接了下去:

“其他军阀也纷纷效仿朱温,给手下的将士们脸上刺字。”

陈景恪乘坐的是官船,自然不用和商船一起排队。

但多了军方第一人的认可,会让他行事更加方便。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