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不容有失(1 / 2)

兵部衙门。

谢迁在下午来到这里,找到了刚从皇宫出来不久的马文升,之前朱祐樘召马文升去乾清宫商议西北军情,一商量就是一下午,内阁不清楚个中状况,便派谢迁来打探。

马文升单独与谢迁会面,上来便表明宁夏周边的状况:“此战不容乐观。”

听到这里,谢迁大概就有数了。

单以杨一清,在兵部原有体系的配合之下,是很难打出一场酣畅淋漓胜仗的。

“这是对杨应宁不放心吗?”谢迁问道。

马文升叹口气,面色颇显无奈道:“应宁是曾有在甘肃为提学的经验,也对于军政多有涉猎,奈何他之前从未有带兵经验,军中威望不足,即便有安边侯配合,奈何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此番来势汹汹,以目前宁夏各路所能调度人马,想要正面迎敌,并非易事。”

谢迁问道:“宁夏可调度人马有多少?”

马文升显然之前已跟皇帝详细回答过这些问题,所以他也是张口就来:“刨除固守各城塞所必须的人马,能调遣集合的人马不足四千,且还分散于宁夏各关隘之内,能调动新炮不足百门,炮弹有千发上下,即便配合上旧炮,也难以在神机营火器上形成绝对的压制。骑兵数也不过两三千。”

谢迁道:“那鞑靼入寇宁夏西路的人马,有多少?”

“五万!”马文升道,“皆都是骑兵。”

“咳咳!”

谢迁听到这个实力差距对比,登时感觉到这不是让杨一清去打仗,简直是让杨一清去送死。

谢迁平缓了气息道:“鞑靼人这是吃一堑长一智,知道再与大明边军周旋,即便不倾巢而出,也不能分散兵马孤军深入。”

马文升叹道:“宁夏各路人马,即便从城塞中能调度出来的,也不过两三万之数,骑兵不足四千,这便等于是倾巢而出。除非应宁他决定孤注一掷。”

“别!”谢迁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守住关隘,哪怕是有些许的损失,西北边陲不容有失啊。”

“于乔,你觉得陛下的意图,仅仅是守住关隘吗?”

马文升的问题很尖锐。

皇帝就是让杨一清去打硬仗的,如果他没这种本事,那皇帝凭啥还相信他,又凭什么相信传统文官势力推举出来的人?

说大一点,可能此战出了状况,连现任兵部尚书马文升,都要让位。

谢迁气恼道:“陛下此举,不会是故意与我等为难,为了彰显朝廷缺了那张秉宽不可吧?”

马文升没回答,但从马文升的神色来看,他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让杨一清用可调度的四五千兵马,去跟鞑靼小王子亲率的五万主力交锋,还是出城之后的旷野作战……别说是给你新炮和黄火药,就算是天雷滚滚到处轰炸,也没机会取胜啊。

皇帝明摆着坑人。

“大不了,上一道奏疏,让张秉宽自己去!”谢迁也恼了,话就不太中听。

马文升问道:“于乔,眼下能做的,就是以延绥人马,配合宁夏各路出兵,再以甘肃回兵,如此能形成三四万的兵马之数,且延绥有大明于三边精锐的骑兵,就是不知……”

这意思是,我们兵部需要朝廷的政策支持。

皇帝是说让杨一清去宁夏,用宁夏镇本地的兵马,配合此战。

但没说不允许从延绥、固原、甘肃等处调兵,如果各路人马齐发的话,将鞑靼人屏退会有机会。

谢迁道:“火筛呢?如今火筛不是已归顺大明?他还驻营于东河套,为何不让他配合出兵?他至少有个一两万的精锐骑兵吧?若是能通力配合……”

马文升摇摇头道:“陛下明言在先,火筛必定会隔岸观火,若是此战大明有失,火筛复叛只是时间早晚。”

“唉!”

谢迁重重叹口气。

宁夏本地人马不足,火筛的人马也不能指望,大明只有从三边各处调兵。

“马部堂,你该清楚如今朝廷的情况,府库实在调度不出一场大战所用的钱粮,如今正值秋收之际,三边各处都在保收,若于此时从各处调兵,损失只怕……不计其数!所以应宁那边只能……唉!”

最后谢迁又在叹息。

大概的意思是。

杨一清他就凭自己本事吧。

能出去打就打,不能打那就龟缩着,大不了兵败之后被革职问罪,也算是为大局牺牲了。

马文升面色沉寂,他也明白谢迁不是故意不帮忙,而是因为西北情况的确如此。

“那能否请奏陛下,从偏关和大同、宣府调兵?”马文升又提出个新概念。

谢迁差点要翻白眼。

宣大现在是张周的地盘,明明朝中传统文臣说了,西北没了张周照样立得住,现在却还要从张周深耕的宣大一线调兵……这不是抽自己的脸吗?

“三边要保收,难道宣大就不需要了?”谢迁叹道,“再看吧。如今这状况,九边各处哪边能抽调出人马?各自防备豺狼还来不及……如今蓟州的情况也颇为着紧……我算是看出来,草原那群饿狼,也是奸邪狡猾之辈。”

没明说为什么草原人狡猾。

但其实意思很明显……张周的势力在宣大、辽东,鞑靼等草原部族就是从张周的势力范围之外……三边和蓟州左右开弓。

张周的地盘不敢动,就拿秦纮、王宪等负责的传统地盘开刀……鞑靼人这简直是在挑软柿子捏啊。

马文升道:“宣大和辽东这两年铸炮的数量明显过多了,也该多往其余各处调动,三边之防备也应该加强。”

谢迁道:“之前朝中多番有人上奏请旨陛下停止开矿,如今却要增加三边等处的火炮屯驻,会不会……自相矛盾了些?”

马文升面色不善道:“兵部可从未有过如此的奏请。”

“那是,张秉宽人在兵部,如今他也算是兵部的一员吧?”

谢迁又要展开他毒舌的一面,当他看到马文升脸色不善之后,只好将头别开,叹道,“那就增加铸炮,不就是开矿吗?只要他张秉宽有本事,哪怕他把大明各处的矿山给刨烂了,骂名他一人担!唉!多事之秋啊!”

……

……

谢迁自然能感觉到,大明九边边防这两年很捉紧。

即便几场大捷,但每次大捷也不过是杀鞑靼人个一两千的人马,公侯伯都封了好几个,但结合起来鞑靼人损失也不过才万数上下。

只是对比以往时期功劳变大,但完全还没到对草原部族伤筋动骨的地步。

就这时候……还把张周派去南京……鞑靼人“趁虚而入”也就不难理解了。

“内斗,要斗到什么时候?”谢迁相对开明,这会也觉得张周不可或缺。

似又想起来,之前自己不支持去参劾张周。

恼恨那些同僚自己没本事,还非要打压张周。

等他回到家,也要整理措辞,准备来日早朝时跟皇帝上奏,请旨从三边等处调兵……不得已而为之,也不能说为了保各处的秋收,就把宁夏西路等处给放弃了,也把皇帝主攻的战略给改变……他谢迁不想当罪人。

“老爷。”一名仆人出现在谢迁面前。

“嗯。”谢迁看到府中人,心情有些不佳,正要进去准备整理一下,随即想到什么,“有事?”

仆人道:“老爷,二少爷回乡了。”

“什么?”

谢迁皱眉。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