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变天了(2 / 2)

靖明 冬三十娘 3271 字 9个月前

只不过如今不一样了。

“迁都到了北京,朝鲜就不算远了。”

汉城大乱、明军兵不血刃胜了此仗,飞捷入京之后,大明君臣要开始启动对朝鲜的长期战略了。

朱厚熜继续向他们强调自己的观点:“朝鲜将来定要成为实土。为了能好好经营那里,大明海师和海运,东北陆路,就都能因之长期得到重视。”

中原王朝的劲敌,自古都出自北方。或者是草原,或者是东北白山黑水间。

而要牢牢掌握住朝鲜,就必须经营好东北这种此时仍旧是苦寒之地、人们大多不愿长呆的地方。

以此时的技术水平,海运仍旧只能是辅助,但也有相当大的必要创造动力去继续进步。

“何况并非当真贫瘠。不光在东北,朝鲜也有很多煤、铁、铜,只是他们技术落后,不能好好利用。”朱厚熜说道,“此战既胜,就要从长远看,开始往这个方向去经营。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龚用卿的才干还不够。”

今天这个会,就是真正要确定几个去辅佐辽王治理朝鲜的干臣了。

之前选的援朝官员,大多都要去治理地方。但以外族治理异土,朝堂上必须有足够理解大明需要、才干和意愿都足够强的重臣。

九个国务大臣里,杨慎自然不可能去,严嵩这样年纪大了的人也有几个,剩下的人里,唐顺之也不可能被放过去。

杨慎开口说道:“张廷彝谋略超人,才干卓绝,平定汉城威望远播朝鲜,舍其之外,更有何人能担当大任?”

朱厚熜默默点了点头。

张经才五十多一点,确实是合适人选之一。他总督宣宁,也愿意在边疆做一番事业。

严嵩犹豫了一下,然后还是开了口:“臣再举荐一人,曹明卿致仕后,身子也渐渐调养好了。陛下若能用他,想必还是能在朝鲜辅佐辽王做一些事的。”

“……曹察?”朱厚熜看了严嵩一眼,其他人都沉默起来。

曹察为什么致仕,这些人自然都心知肚明。

严嵩此时竟然再次提起曹察,可谓有点胆大了。

朱厚熜在思考。

曹察的年纪也不算大,做过知府,做过总督,经验才干当然是丰富的。

之前试图让他女儿成为新皇后,因此在宫里搅出了一阵风雨。

说他野心大倒没必要,有机会“上进”的话,自然值得争取一二。

只能说当时根本就没号准皇帝的脉。

如今因为这桩事,朱厚熜仍旧对端嫔心里有疙瘩。

但毕竟也是三个女儿的母亲……

朱厚熜点了点头:“也不是不行。”

再发挥余热,算是人尽其用了。

若有张经、曹察两个有总督经验的人坐镇,再辅以龚用卿和沈炼这些中青两代,是个不错的搭配。

“文教事,龚侍郎足矣,他本就与朝鲜士林多有来往。”严嵩又说道,“此外,朝鲜朝堂上也不能没有本地贤臣。臣虽老迈,愿为钦使走这一趟,宣陛下恩泽。顺便……也见犬子一面。”

朱厚熜笑了起来:“路途颠簸,你当真愿意去?”

“历数李朝罪责,辽王民心所向登位为朝鲜王,这等大事,臣岂能言苦?”严嵩义正言辞,仍旧继续开了一句玩笑,“臣年纪也大了,若能办了这件事,青史上又多一笔,固所愿尔。”

其他人都看着严嵩。

六十多的人了,现在又已入冬,这一去一回那可是数月。

水土不服,条件艰苦,对老人来说其实风险是不小的。

听上去,严嵩好像已经绝了继续争取总理国务大臣之位的心思,毕竟年纪已经很大了,青史上再多留一点痕迹是一点的感觉。

不过去主持这件事,确实是能在青史上大大留名的美事。

从这个时候的视角看去,严嵩虽然一直得重用,但毕竟既不曾做过以前的内阁首辅,也一直只是国务大臣一员。

他的地位,和其他非总理国务大臣是一样的,只是其中之一。

但只有朱厚熜知道,这家伙现在是想用这种“苦劳”打动自己:瞧瞧我吧,一大把年纪了还愿意为您吃苦。当年的话,真有实现的那一天吗?

深知朱厚熜需要的严嵩自然能把去朝鲜之后该办的事办得最好,在朱厚熜心里就是大功一件。

这一点,其他国务大臣也都很清楚。

而严嵩主动开口请缨,又以这种态度和语气说出来,其他人倒不好和他争一争。

朱厚熜点了点头:“那就这么定吧,辛苦惟中一趟。”

京城这边安排着怎么为朝鲜改天换地,而汉城外,辽王和安东公李终于站到了北城门外。

明军大部队仍未全部入城,而是扎营于城东、城南。

但入了一部分,接管了这些天的汉城,恢复着城中秩序。

现在,城墙上没站大明将卒,他们都在城中各处街道上巡逻。

每一个五人小队,都搭配了十五个投降之后又被重新收编作为未来朝鲜治安力量的兵员,拥有了新身份。

北城门外,张经和宋良臣带着汉城各种身份的代表,一起迎接等待城中恢复秩序之后再入城的辽王和安东公。

李看着熟悉的汉城,心中五味杂陈。

而看着被兵卒绑在那里的尹元衡,他更是心情复杂。

可属于他的戏份还要继续演,只见他长长一揖,哽咽着说道:“多谢张大人、西宁侯助我报仇、擒得元凶。奸贼!你们姐弟好狠的心,我那些弟弟们又有什么罪?”

这一段倒不算演,而是真的发乎情感。

昔年的王世子就不说了,可是他的其他弟弟又不能威胁到王位。

明军一直围而不攻,尹元衡带着文定王后和幼王东逃前,被他们控制住的李怿其他庶子都被悉数毒杀了。

这是宋良臣抓到了他之后,从尹元衡的心腹禁卫将领口中审出的事实。

说到原因,竟是担心他们趁乱逃到各地,或者被其他守军带着逃到各地各自拥立。

“此僚罪大恶极,奸狠之心世所罕见。”张经摇着头,“本出乎仁善,不愿强攻。岂料此僚丧心病狂,为逃出生天竟让满城百姓身陷乱局,意图以大乱之城拖慢王师追剿。如今安东公兄弟仅余二人,此僚万死莫赎,其姐也堪称蛇蝎心肠。”

“请张督台允我手刃此贼,祭亡父及诸兄弟在天之灵!”

“自当明正典刑,此僚祸国殃民,城中百姓亦恨不得生啖其肉。还请王爷、安东公先行入城,如今还有数道官兵据险自恃,手刃此僚事小,如何解救朝鲜其余五道子民于水火事大。”

辽王有些心情激动地迈开了步子:“张督台所言甚是!朝鲜奸佞横行、吏治败坏已多年,如今更添叛乱兵祸。如今贼首被擒,牝鸡司晨、傀儡在位,非朝鲜之福!”

此刻这里还不是他忠诚的都城,但很快就将是了。

仪仗到了景福宫,李也做着向导。

文定王后和她的亲儿子被看守在她过去的宫殿之中,毛氏、辽王和李都见到了二人,而旁边还有一个同样被绑起来的僧人。

“此为其面首。多有其身边女官、内臣为证,说是令尊在时,就早已私通。”

“淫妇!这妖僧普雨之事,我岂不知!”

毛氏也听得连连摇头。

倒是那文定王后眼见大势已去,惊恐异常地跪在那里求告李:“海安君!海安君!都是元衡逼迫我的!王位让给海安君,饶我们母子一命吧!饶命……”

李心中苦涩异常。

那本来是可能的,只是如今大明已经摊牌了。

他仰天垂泪:“宗室不幸,民心背离。列祖列宗在上,我李有何面目仍居王位。辽王贤明,自幼得上国明君教诲。如今朝鲜分崩离析,我何德何能担此大任?终此一生,为父王信重奸佞、祸国殃民请罪罢了!”

“安东公言重了。”

辽王谦虚地摇了摇头:“如此从速堪平内乱、朝鲜何去何从,尽快召耆老名宿共议吧。”

文定王后其实听不懂汉话,但她这个时候终于确认了之前尹元衡说的内容。

大明果然不是奔着助李、扶持一个傀儡而来的。

难道李氏江山,真的断送在她亲儿子手上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