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小鬼子的胃口太大了!(2 / 2)

<div class="contentadv"> 后方的日军第202师团师团长见此情形怒骂道:“八嘎呀路!命令战车联队,暂时停止进攻!炮兵联队立刻对中国人的雷场进行火力覆盖!”

“哈依!”

在进攻战全面受阻的情况下,小鬼子立刻向面前的雷区进行炮火覆盖,争取以极短的时间清理掉雷场。

此时在井陉县的战场上,小鬼子对于部队的进攻进展是非常重视的。

毕竟再怎么说,只要能早一天完成八路军晋察冀根据地和主力根据地的分割任务,下一步向八路军纵身进攻的进展就越顺利。

小鬼子出动了这么多的部队,打八路军纯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些部队,更多的还是要参与日军后期和红警部队对决的战斗中的。

所以现在的小鬼子并不愿意承受过大的伤亡,而是选择使用火炮来进行排雷。

由于小鬼子现阶段的排雷方式和手段,在这么复杂的情况下排雷也是十分不现实的,那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用炮弹开辟通路呢!

于是,位于冶河东岸的日军炮兵阵地,在前线装甲部队和步兵的指引下,开始使用火炮炮击八路军的雷场和反坦克锥。

经过长期的作战,小鬼子也不是没有一点长进。

这次他们也开始学习红警部队,玩上步炮坦协同作战了。

不过相对于红警部队来说,日军由于无线通讯设备无法下发到班组一级,所以在炮火指引的打击力度上还有很大的欠缺。

有时候,因为通信的不及时,日军炮兵还可能伤到自己人。

看着阵地前沿的雷场被小鬼子使用炮火轰击,后方防御阵地上的八路军战士差点急红了眼睛。

面对小鬼子的装甲部队,阵地前沿这些布置是他们拖住日军的重要依靠,如果他们布置的这些工事在短时间内被日军突破,那么接下来抵挡日军进攻的,就只能是他们的血肉之躯了!

李天佑的命令,可是井陉县最少要坚守24小时!

如果雷场被突破,阵地被摧毁,他们还拿什么抵挡住日军一天一夜的进攻?

看到眼前的景象,第18团团长宋祥贵亲自抢过电话,对后方吼道:“踏马的,后方的支援怎么还没到?!小鬼子的炮兵已经开始开辟通路了!”

“宋团长!小鬼子这次组织的炮火力量,全部都是100毫米以上的重炮,我们炮兵营在计算过坐标之后发现,根本就打不到他们!”

“艹!”

闻言,宋祥贵一把把手中的电话摔在了桌子上。

在听到小鬼子使用的是100毫米口径以上的重炮的时候,宋祥贵就已经想到了射程的问题。

现在各旅属炮兵营,依旧是以红警部队支援的85毫米加农炮和缴获的日军75毫米山野炮为主,想要在日军火炮射程之外对其进行火力打击是非常不现实的。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除了总部炮兵旅,就只剩三个师属炮团了。

“踏马的,没有炮兵简直太特么难受了,难不成老子要光在这里挨打吗?!”

就在宋祥贵愤怒的想要直接给李天佑打电话寻求支援的时候,突然听到了远处天空中传来的螺旋桨的声音。

“飞机!从娘子关方向飞过来的,是我们的飞机!”

在得知自己的飞机赶过来增员之后,第18团的战士们顿时喜出望外。

这次的空军增援部队由4架歼一和4架强一组成。

不同于红警部队的财大气粗,每次行动从来没有低于过一个中队的数量,八路军的航空兵可是全军的宝贝疙瘩。

宝贝到了什么程度呢?

在八路军长久以来要求保护装备的情况下,航空兵部队是唯一一个有强制规定,要求战士们战士的优先级是必须超过武器的。

有红警部队的支援,八路军现在其实并不缺少飞机。

且不说张世杰在增援八路军的飞机的数量上十分大方,现在光是八路军库存内的各种飞机就已经接近500架了。但是由于人才的匮乏,目前在八路军中,能够参与作战的飞行员就只有120人左右。

而这8架原本用于打击日军装甲部队的战机,则将自己的第一目标指向了冶河东岸的日军日军炮兵阵地。

“强击机分队,我们进行掩护,你们尽快发射火箭弹!”

“明白!”

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四架强击机立刻进行了概略瞄准,随后对小鬼子的炮兵阵地展开射击。

由于八路军的飞机需要尽可能躲避日军炮兵阵地周围的防空炮火,强击机的火箭弹并没有进行抵近发射。

而这轮打击也只是摧毁了大约一半的鬼子炮兵。

可是八路军的飞行员们都知道,这半个联队对日军来说并不算伤筋动骨。

小鬼子现在可是有两个师团的力量,其中光是师团直属的炮兵力量就有两个联队,再加上各个旅团的四个大队的炮兵,小鬼子还是有充足的炮兵火力。

好在八路军航空兵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迫使日军炮兵停止继续射击,给地面部队争取时间就好了。

至于剩下的航弹之类的弹药……

下面不是还有小鬼子的战车联队嘛!

“各单位注意!将剩余弹药向日军装甲部队投放!”

“明白!”

“突突突突突……”

“嗡~……轰!”

在成功对日军的炮兵部队进行干扰之后,八路军航空兵便将剩余的航弹对准了下面的日军装甲部队。

除了一枚枚250公斤的航弹之外,八路军的强一强击机也学着红警部队的飞行员,一边俯冲,一边对日军坦克进行灌顶射击。

“轰……”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