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对于朱棣的这番豪言壮语,解缙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只是第一时间表决心:“陛下请放心,臣必不负陛下所望。”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让人修书,图的就是一个好名声。
就算是昏君,最起码也会让人修好前朝史书。
可千百年来,又有几部书能够流传了下来。
朱棣有此想法,解缙毫不意外,只是心中难免会有些失落。
他觉得,修书,是对自己才能最大的浪费。
他应该居于庙堂,手握大权,指点江山才是。
他的这种想法可以说是许多读书人的心声。
只是,有的人只擅长做学问,而不擅长政治。
解缙就是这样的人,他没有领悟到朱棣对这部书的重视。
“好,你先下去准备吧,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朕无有不允。”朱棣道。
“是。”
……
六月,安南传来消息,成国公朱能突染恶疾,暴毙于军中。
这个消息对朱棣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他手下可以担当一军之统帅的将领并不多。
英国公张玉,淇国公丘福都已过了花甲之年,朱能如今才三十多,是他们当中最年轻的,前途无限。
只可惜,天妒英才!
朱棣命人将朱能的遗体送回来,并将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沐晟。
现在安南战事已经结束,剩下的只需要维护好安南的稳定就好。
七月,朱能的遗体到达京城。
朱棣亲自扶棺入城。
随后,追封其为东平王,赐谥号“武烈”。
葬礼以郡王规格办,并由礼部左侍郎负责治丧事宜。
……
朱能的病逝,对几千年的历史来说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大明也在被裹挟着前进。
朱棣派遣的官员到达了安南,正式设立了交趾布政使司。
沐晟,张辅收到圣旨之后,留下部分兵马镇守交趾,率领剩下的军队返回。
之后,沐晟凭借军功进封黔国公,率领本部兵马继续回去镇守云.南。
而张辅则进封新城侯。
给他老子张玉涨了不少脸。
不过张玉并没有因此就得意,他很低调,不少人上门拜访,都被他谢绝了。
越是风光的时候,就越要小心低调。
史书上早就写的明明白白的。
这大半年来,杨轩过的很是悠闲。
朝廷上的事,也不怎么过问,平时就是带着安庆和秀禾到处走走逛逛,或者去鸡鸣寺找老和尚姚广孝聊天。
毕竟,朱棣的手段也不差,朝政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若是想搞事的时候遇到阻力,他就挑拨太子党和汉王党斗起来。
自己始终处于裁判的位置。
就如此,时间来到了永乐四年。
下西洋的一切事宜都已准备好。
朱棣最后在御书房召见郑和,一脸严肃的看着对方。
“三宝啊,此番出海,一定要为我大明探明航路,朕对此可是期望颇深。”
支持郑和下西洋,朱棣可是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朝廷上下很多人都在反对,说这是违背祖训。
毕竟老朱可是下了片板不得下海的禁海令的。
就这,让朱棣很是头疼。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