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朱棣的愤怒
马里。
城中住宿。
城主接待了使团,并为他们举办了宴会,夜深人静,杨忠并未入睡,而是点燃了灯火,一路行程艰难,很少有记录的环境。
“帖木儿此人内心只有征服,并不重治理,实际的领地,只有他的都城地区,大致是原西察合台汗国的部分地区。”
“中亚和西亚的多数的土地,虽然被他征服,却仍然由当地的政权治理,需要向他纳税上供,满足他军队的物资需求。”
“臣一路走来,了解了各地的形势,得出一个结论。”
“帖木儿打下的疆域虽大,人心却隐藏着怒火,只是因为帖木儿的军队强大,众人不敢违背,包括帖木儿的军队,下层的管理权并不在帖木儿手中,形成了军头制。”
“臣大胆推测,帖木儿死的那天,就是帖木儿汗国立刻陷入内乱,各地国王的反叛,军队的自立等等,因为这个汗国,本身就是矛盾的集合体,爆发是迟早的事情,帖木儿的死,将会是最大的导火索。”
“可是大明不能指望未知的运气,臣一路走来,各地民不聊生,物资匮乏,百姓贫瘠,如果帖木儿一直往西打下去,还能获得军队需要的粮草,但是西方总有极限。”
空出来的土地,改做其他的农业种植用途。
同样。
张辅没有犹豫,派了士兵护送对方,并且派人去通知各将来总兵府开会。
父亲不行了。
听完。
亦力把里行省。
见状。
帖木儿的脸色变红,又由红变白,十分的精彩。
杨忠已经对自己这趟出使的行为不抱希望。
解缙是坚定的南下派。
“阉工的存在,是违背道德的。”
对大明的爱,从来没有这么热烈过,他甚至思考过,为了大明,他愿意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一切声誉和财富。
马什哈德到加兹温,又由加兹温抵达大不里士,此时,队伍得知大汗在土麦那,经过当地将领的指点,又绕道去摩苏尔,往阿勒颇方向出发,最后沿着地中海北部地区西行。
朱高炽不知道如何解释。
“他想战,我便战。”
沉甸甸的文字,的确让他们想起了宋朝亡天下时的惨状,他们才安稳了三十余年,没想到强盗又要来了。
哪怕大明有再多的缺点,可那里仍然存在了文明。
自古以来,需要东欧平原和埃及的贸易,获得自身需要的物资。
并且在小亚细亚的时候,帖木儿的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西班牙的使者记载了下来,等帖木儿回到了自己的都城,也即是西察合台汗国的领域,已经病的更厉害了,他却仍然坚持东征。
“保重。”
“护送”杨忠使团的帖木儿士兵们。
文明。
中国已经获救了。
这并不是个人的决定,而是集体的意志导致。
“那是高丽人做的。”
因为别失八里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棉花,种出来的棉花,不光产量高,质量也好,受到了内地市场的欢迎,内地的棉花种植业开始缩减。
“这片土地上,最富裕的地区,已经被本汗全部征服,比拟大明如何?”帖木儿此次接见大明的使团,并没有像上回那般兴师动众。
人们的生活方式,回到了极其单调,抗风险能力低下的时代。比起几百年前,这片土地从思想到物质生产力陷入了巨大的倒退。
士兵回答的很详细。
面对全副武装的士兵,百姓们无力反抗。
东察合台都司,既然叫做都司,说明当地没有民户的存在,和辽东行省升格之前一样的模式。
是陈诚为杨忠做的祭文。
有的人当缩头乌龟,多数人不敢反抗,甚至有想要反抗的人,也被人们劝阻,只要出现反抗,立马会引来大军的屠戮,寸草不留。
大量的津贴和扶持。
“你还能走吗?”
帖木儿无疑是当今世界上,大明最强大的对手,哪怕大明发展至今,也需要慎重对待。
最富裕的地区被打下来了,他却看到的满是败破。
士兵和几名同袍,等候在站台的等候室内,等待火车的到来。
可父亲的病危,让朱棣下不了决心。
“你比陈诚更可恶。”
人们敢怒不敢言。
杨忠找来几名大明的士兵,满脸的慎重,详细的解释了一番。
民间从精神到物资的繁荣。
真不是好时机,偏偏是圣人身体不适的时候。
无论从哪个角度,的确是高丽人干的,金州还专门制定过律法,严禁制造阉工,可是管不住高丽啊,高丽制作了那么多阉工。
当下大明的将军虽多,可能独挡一面的却难找。
西方的国王们兴奋的手舞足蹈。
幸存的百姓收拢了几头羊。
一切的国事,由朱高炽打理。
陈诚让他生气,可眼前的此人,却让他感到了羞怒,多年来未有的事情,再也控制不住脾气的他,下令用最残酷的方式杀害了杨忠。
“等你皇爷爷的事情安定下来吧。”
战后余生的百姓们,逃离了城池,因地制宜,荒地上捡起板块状的石料,一块块的垒起来,因为没有三合土技术类的黏剂,所以不牢固,并不能修建太高。
西欧的社会无法自给自足。
他仿佛看到了历史,通过中亚西亚发生的事,看到了前宋的百姓们,所遭受到的痛苦和绝望。
张辅亲自见了这位士兵,询问了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
杨忠沉默了下来。
此时。
召集了内阁。
一路作乐。
三五骑兵各自沿着方向,寻找当地隐藏起来的农户,是他们最拿手的本领。
贫瘠的西欧国家,需要寻找新的地区开展贸易,获得他们需要的物资,加上有利的地理环境,由葡萄牙开始的大航海贸易模式,先后让西班牙和英国模仿,拉开了大航海时代。
杨忠把帖木儿士兵们所做的一切,用文字记载了下来。
十五世纪以前。
“因此帖木儿汗国与大明必有一战,请殿下做好准备,不能有侥幸之心。”
朱棣认为大明的将军多,并不需要他亲自带领,如果是平常,他肯定是愿意的。
世界的局势,文明的发展走向了新的变化。
“这封信,请你务必带回国。”
几名士兵骑着骆驼消失了,护送的帖木儿军队发现后,立刻派人去搜捕,并且对杨忠一行人严加看管起来,不再有了以前的宽松。
可见每个人都有他的局限性。
后来得知的陈诚,想尽办法为杨忠收敛了尸身,并找到了他的行李,看到了他的笔记,小心的保存了起来。
几名士兵行了军礼。
进入了别失八里,周围一带除了良田,还种植了大量的棉田。
半人高的石头房子,在半荒漠的土地丘陵上建立起来。
“杨忠的才能,臣是认可的。”
大航海时代。
“另外如此大的军事调动,耗费必然巨大,而中亚和西亚却已经无利可图,想办法寻找到新的利益所在,不能做亏本的买卖。”
几名士兵庄重的说道:“请大使放心,只要我们有一个人还活着,就一定把信送回大明。”
因为帖木儿深知,他的以战养战的模式,注定了必须对富裕的地区不断的劫掠,如此才能维持自身势力的存在,包括他的继承者也明白这样的道理。
西班牙的使者也前来拜见帖木儿大汗,回去国内,告诉了国王,帖木儿杀害了大明的使者,必定要返回去与大明作战。
半个月后。
内心越来越沉重。
“当帖木儿回到他的都城的时候,就是他开始牟图东方物资的时候了,无论他愿不愿意,他的军队需要庞大的物资,都将促使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是违背儒教的,大明律应该更改,禁止天下有奴隶的存在。”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昏迷。
都司负责一切军户之事,总兵府则负责军队。
杨忠拱手。
帖木儿和大明的战争,绝不是帖木儿只为了自己的武力炫耀。
正如后世的以勒。
大明有诸多的将军,目前看来,朱棣不认为自己需要第一时间赶去西域。
帖木儿怔了怔。
一名大明的士兵逃回了中国的土地上,在东察合台都司,浑身上下破烂的他放声痛哭,为了送回大使的信件,他的袍泽们为了掩护自己,一个个都牺牲了。
陈诚大概是死了。
大明的学者和工匠的数量,已经几何倍的增长。
没有医生,更没有草药,也没有学校和教书先生,书本和戏园同样没有,更没有工匠,工匠早就被帖木儿搜刮一空。
帖木儿回到了都城就已经开始准备进攻大明的准备,第二年就兴兵大明,计划要拿下整个大明。
火盆里烧着纸张。
都司在东察合台的军户,目前不到一万户,军队则有一万一千人,全靠内地的供应。
张辅点点头。
“帖木儿重武轻治的国策,虽然只能维持一时,可却不可小觑,大明需要提前布局万全之策,决不能让大明的百姓,落入铁蹄之下,让人间地狱的事情,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
“从春秋战国的贵族制度,发展到世家阀门,乃至科举的兴盛,地主阶级的雇佣关系,天下早就应该禁止奴隶的存在。”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