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兴奋的朱高炽(2 / 2)

听到太子殿下的笑声,杨士奇恭敬的起身。

大明太幸运了。

<div class="contentadv"> 祖孙三代的关系和睦,遍观历史未有之。

到了今日。

太子坐镇京城,皇上坐镇撒马尔罕,没有什么比这样更有效率的方式。

杨士奇坚信,要不了十年,撒马尔罕七省,将会与内地融为一体,再也无法分割,至少五十年内如此,这是皇帝的便利性带来的。

两个聪明人,深度合作的效果大于二。

“杨先生,愿意去吕宋吗。”

朱高炽问道。

他知道杨士奇一定会同意,虽然杨士奇一直想要回到朝廷,可是朱高炽需要杨士奇奔赴海外。

思来想去。

杨士奇是最合适的人选。

渤尼国内附,东边是苏禄国,苏禄国有三王,东王内附,大明同意了。

吕宋,苏禄,渤尼,三个海上邻居,地理位置非常的关键,也是土地面积大国,具备很强的潜力,大明需要发展这些地方。

这些土地只要开发出来,能很快得到回报,与中亚当下的环境不同,受历史和技术的局限性,治理中亚的回报率太低了。

杨士奇的确没有拒绝。

既然是太子殿下亲口要求,作为臣子,他如何能拒绝呢。

只是杨士奇有些好奇,太子殿下为何改变了心意,露出探究的眼神。

朱高炽回答了杨士奇,让宦官递给了杨士奇一本奏疏。

上奏疏的人是谢贵。

杨士奇想了很久,才有了些许的印象,好几年前,在京城见过此人。

奏疏里的意思很明确,高丽有矿,高丽的商人们希望运输煤矿到国内,国内不缺煤,可是呢又缺煤,谢贵认为对大明有帮助。

杨士奇敏锐的发现了不对。

高丽的情况他并不是一无所知,大明商人们在高丽如果开矿,以当地的人力成本,加上他们带去的技术,恐怕价格上,国内的煤商竞争不过。

这对国家是不利的。

杨士奇并没有出言反对,他相信以太子殿下的英明,肯定有他的想法。

与有些人的担忧不一样,朱高炽并不担心高丽的局势。

相反,他还在观察高丽的变化。

近代科技大爆炸。

西方走出了很多的道路,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新的事物,在朱高炽这里并不是新奇的,并且许多的选择应对。

任何事物有两面性,朱高炽看到了新的机会。

为什么海外的商人们,对于煤矿有了诉求?

煤矿作为低价的大宗商品,属于早期海贸不被欢迎的商品,没有商人会把煤炭当做海上贸易的物资。

英国的船只业与生产力大突破。

瓦特蒸汽机的成熟和普及,虽然英国极力的守住技术,可还是被很多国家学了去,就像鸟铳这样的武器,部落仿造不出来,但是倭国和高丽却没有大的问题。

各国进入了工业社会,随着需求和运力的变化,英国的船只,开始往外供应煤矿。

例如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国国内的三万三千艘船只,在这一年,往欧洲各国出口,通过海运运出了三百数十万吨煤。

英国通过能源的出口,获得了长足的经济发展,而英国大量廉价煤的供应,又满足了各国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满足。

技术上,目前的大明,许多方面没有达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水平,可是大明的体量大,造船业更大,如今大明有三个主要的造船产业基地,每年上万艘船只下水。

朱高炽看到了其中的意义。

传统以奢侈商品为全部的海贸方式,发展向大宗民生物资转型的海运能力,并且已经有了利润,否则高丽的商人们,不会如此迫切。

那么结合《破圈之道》,朱高炽已经发现了大明的机会。

多年来一直等待的需求,终于浮现了出来。

所以有了今年的海外推动计划。

朱高炽需要一个懂得工业之道,并且能适应复杂局势,懂得进退的官员,眼前这位很早就主动前往北平学习,在朝廷内阁做事多年,又在老挝呆过数年的杨士奇,还有谁比他更合适呢。

毕竟在海外。

朝廷无法直接管理的土地上,需要能自己判断的引导者。

凌晨继续加更一章,明天恢复下午六点的稳定更新。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