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朱高炽不给(2 / 2)

咸镜道在高丽本就是边地,地方的两班勋贵势力在朝廷薄弱,洪兴善能成为防御使,就是因为投靠了内地的两班阶级,加入到了南军,最后跟随了南王,来到了南方。

这样一个在南方没有根基的人,是不敢太过得罪当地两班的,也正因为他的身份,所以李芳远很信任洪兴善,把尚庆道的兵权托付给了他。

洪兴善好不容易从尚庆道带来了两万大军,结果进入全罗道后,不但没有得到粮食补给,还被地方处处刁难,他能忍得住,下面的士兵们忍不住了。

因为饿死的不是洪兴善,士兵中是真的饿死了人。

几年来断断续续发军饷,别说养活家人,连养活自己都不容易,许多士兵的家里都饿死了人,不少离开家乡乞讨,不知道流落到了何处,也不知道是生是死。

那些没有男人的妇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身体。

士兵们满心的抱怨。

“兵变了。”

“大事不好了。”

洪兴善正和人商议,听到外面的呼声大惊,还不等他拿定主意,一伙士兵就冲了进来,见人就砍。

两万南军在锦江东岸兵变。

大肆劫掠当地后,一部分自溃,一部分流窜,甚至与乱民结合,还有一部分掉头攻打茂朱城,茂朱城不光是大城,还是军事重地,不是乱兵可以攻下的。

但是茂朱城的兵力都调走了,无法应对乱兵的攻打,很快就被乱兵打开了城门,发生了灾祸。

乱兵犹如星星之火蔓延开来。

而原本围困乱民于砺山的南军,正等着友军支援后,发动总攻进山彻底剿灭剩余的乱民,结果等来了南王让他们必须收复茂朱城的紧急军令,夺回这个军事重镇,结果又给了乱民们机会,从南军的包围圈突围了出来。

乱民,乱兵,暴民

忠清道南部,全罗道北部,庆尚道东部,已经失去了秩序,并且越演越烈。

基于此,大明的商行们都不敢踏足高丽南部,只有那些胆子大的,还在京畿道与忠清道,全罗道海岸边招募工人和做生意。

高丽的民乱,一下子成为了涛涛之火。

远在平安都司的朱高炽都被惊动。

朱高炽望着南方。

“大明该如何应对呢?”

——

原本定期一个月的高丽北部之行,因为高丽南部的变化,被无限期拖延下来,朱高炽饶有兴趣的观察高丽的变化,看看高丽最后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大哥。”

朱高燧笑着喊道。

与二哥的恭谦不同,朱高燧仍然称呼朱高炽为大哥。

拉一派打一派。

因为对宗室权力的打压,朱高炽也必须要重用起二弟和三弟,否则对自己的地位,有一定的风险。

父皇回到京城,朱高煦也回去了京城,负责一部分的京营兵权,三弟朱高燧担任锦衣卫指挥副使,保卫朱高炽的巡视全国。

朱高炽随意的接过了三弟呈上来的册子,打开后看了几眼。

“李芳远做的其实不错。”

朱高炽评价道。

李成桂是个有才能的人,李芳远也不错,敢想敢干,能把李成桂这样的开国君主推翻的继承人,而且也起到了稳定李氏朝鲜的过渡期,为李氏朝鲜好几百年的王朝奠基。

这样的人,看到了大明的工业化变化,并不会视而不见。

“不过是有些小聪明罢了,跟大哥不能比。”朱高燧笑着说道。

朱高炽摇了摇头。

自己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又深知高丽的历史,借助了天时,搅动了高丽的风云,占着先手,又有大明的国力支撑才能有今日。

如果把自己和李芳远放在同样的水平上,朱高炽并不会自大的认为自己比李芳远才能更高。

犹如跟对了平台和跟错了平台。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选择错了,再多的天赋,也发挥不出来。

“高丽是有工业化发展的根基的,不能小瞧了高丽,更不能小瞧了倭国。”朱高炽解释道:“例如倭国,前几年之所以控制阉工规模,就是担忧过度的使用阉工数量,导致倭国国内贫民减少,反而帮助倭国解决了人口过剩的大难题。”

朱高燧好奇的问道:“那为何大哥又改变了主意?”

“因为倭国内战了。”

朱高炽笑道。

一个民族,当分裂的时候,那么就是给了敌人的机会,敌人不需要自己动手,只需要扶持一部分,既不让那部分发展起来,又不让那部分弱小,躲在背后就能让这个民族具备内战的危险。

当内战发生了,最大的损失,就是这个民族的自身。

所以遍观历史,统一是彻底强盛的前提。

不能统一,始终都是瘸了条腿。

因此西方虽然无可奈何下,被迫放手了大片的殖民地,可又在各个殖民地布局了一个又一个分裂的势力,成为了他们躲在背后遥控指挥,当渔翁的天时,以文明的理由,不允许各个国家解决割据势力完成统一。

朱高燧半懂不懂,猜测道:“因为倭国内战了,大哥不在担忧倭国解决了人口过剩问题,因为他们就算人口过剩的问题解决了,也陷入了内战,无法发展。”

“对的。”

朱高炽点点头,又说道:“加上阉工的使用,的确有利于大明工业化的推动,符合大明的总体利益,所以我才松口了。”

朱高燧明白了,对大哥更加的佩服。

发展是生产力,压榨也是一种最大的效率,不过呢,朱高炽先要保障内部的良好循环,在稳定了这个基础之上,再用外部压榨来弥补国内生产力的缺口,从而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就是大明工业化二十余年来,效果良好的主要原因。

否定只靠内部循环,大明的发展速度不可能有这么快,因为大明的工业技术总体水平,并没有达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水平。

正是因为多年来,合计两百万人次的阉工和俘虏,才为大明北方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增幅了社会生产力,让大明敢于在东北和西部修建铁道提供物资保障,以及国内生产需要的工业基础提供协助。

“那高丽现在也内战,所以就算李芳远想要模仿我们大明的工业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朱高燧举一反三的问道。

朱高炽没有回答三弟的疑问,而是认真思考起来。

有时候矛盾不可怕。

一个矛盾,解决它。

无数个矛盾,无法解决了,就引爆它。

爆发完了,矛盾也消失了,留下一个清白的社会,迎来了新的生机。

例如人口过剩的问题,工业发展的前提是农业稳定,也就是保障人们的粮食需求,只有满足了人们的食物,难么工业无论怎么发展,都不会有问题。

所以明初和明中期都可以发展工业,唯独明末不行。

但是明末已经获得了新大陆的高产作物,所以明末也是可以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的,那如果明末没有获得新大陆的高产作物怎么办?

没有别的办法,让人口与粮食达到平衡,是唯一的办法,简而言之,让矛盾爆发出来。

当多余的人口无论什么原因消亡了,社会也就重新安定了下来,具备了发展的基础,所以每次的大乱后,也是大兴的好时机。

只要抓住了这个时机,就能解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从而发生质的改变。

所以打败也好,打胜也好,只要多余的人口消失了,反倒是机会。

倭国的大内氏就是大明控制倭国的命脉,大明不会让大内氏脱离自己的控制,也不会让幕府消灭大内氏,所以倭国永远不会获得稳定的社会环境,只会越来越衰弱。

但是高丽南部不同。

无论是乱民乱兵,或者高丽南王,双方都不受大明的控制,以前高丽南部人口过剩,只要不打仗,朱高炽就不怕高丽南王有什么想法。

因为他有再多的想法,人口过剩就是他无法解决的问题。

现在打仗了。

那么双方谁胜出,不光解决了人口过剩的问题,也因为战争的问题,胜利者的实力会增强,从军事上和粮食上,加上大明向周边的技术辐射,必然让他们获得了工业发展的基础。

特别是最后的胜利者为高丽南王的话,以他的才能,工业化是必然的;不过呢,高丽南部就算工业化发展起来,也不是现在大明的对手。

只是农业社会经济崩溃的高丽南部,与粮食稳定和工业社会发展的高丽南部,大明应对需要消耗的力气不可同日而语,大明的脚步是全天下,朱高炽可不愿意在高丽南部消耗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正是古人所言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坏的事情不一定是坏的,也可能变成好事。

后世常言那些年如何如何。

可如果不是那些年高度的控制下,全国各种的大基建,令世界震撼的无数工程的基础上,又如何会有短短二三十年就取得的经济大成功。

事物的两面性,就是这么神奇和复杂,又如古人所言,天无绝人之路,就看抓不抓得住机会。

朱棣的气魄比自己强,他要南征,在京城呆不住,所以大明没多少力量投入到别的地方,现在的这个机会,是高丽的机会,如果高丽抓住了,就能翻身,进入工业化。

朱高炽自然不会给。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