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小生活大时代
“咱们的士兵,一个可以打十个。”
把总在营房的玻璃窗户后,看着全营的士兵们,向身旁的佥事骄傲的说道,佥事从大营到各小营传达军令,听到把总的话,并没有觉得不对。
大明战无不胜,已经深入人心。
两伍一什,三什一队,三队一哨,三哨一小营,两小营一大营,三大营一总营,加上其余作战队伍,一总营的规模在三千人上下。
因为高丽的战事威胁降低,为了更好的维持治安,以小营为单位,以高丽三军为辅助,除了控制高丽各个战略要地,也在主要的城池安排了守兵。
黄海道海州。
自从原高丽怀安公,第二代左军节制使李孟宗选择了内附,获封大明忠仁王,让大明又多了一位忠字开头的王爷,这些主动提出内附的藩属国国王或者首领,还有来自渤尼的忠信王、来自苏禄的忠正王等等。
海州是高丽北部地区最大的贸易海口城市,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非常的重要,因为高丽总督的要求下,再次专门设了两小营大明军队,还有三千高丽北军,合计四千余人。
港口以北二十里,是大明的一处营区,营区外,正在修建铁道。
清晨。
阳光透过薄薄的雾气,照亮了军营。
士兵们早早地起床,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他们穿着统一的军装,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们,脸上洋溢着热烈的信念。
在操场上,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进行着各种训练,如跑步、俯卧撑、举重等,他们的动作有力而准确,展现出了这个时代下高超的军事素质。
明军的每日操练并不会很严格,三日一严操,五日一大操,平日则小操。
马定国与同袍们围在一起,有个来自北平军户的军人,正在吹奏着笛子,此时,有名哨官走了过来,说道:“马定国,你家人寄来了书信。”
还没有等哨官说完,马定国已经激动的爬起来,向哨官行了个军礼,等哨官刚刚颔首示意,马定国就一溜烟的跑了。
军营的书吏房,已经挤满了士兵,寻找自己的家书,马定国加入了他们,没有一会儿,马定国双手捧着家里送来的家书回去自己的宿舍。
“老二,你又有个小侄子了,你三弟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咱们老马家又添丁了。”
“伱大哥拍板做主,去银行贷了款,准备在老家修三栋房子,你大哥一栋,你一栋,老三一栋,你寄回家里的钱,用来修建你的房子。”
“你大哥为你相了媳妇,是隔壁村老刘家的幺女子,你小时候应该见过,等你放假回家就为你成亲。”
“你大哥说他老了,等跟你置办好了房子,帮你娶上了媳妇,他就帮不动了,以后就要靠你自己啦,你大哥也难,他家的小子们都成了亲,又有了孩子,你大哥帮扶了这家,又帮扶那家,越发的苍老,像个老头。”
“前几日,你大姐被她男人打了,你大哥带着家里人去骂了她男人一通,她家的公婆还是明事理的,说了许多的好话。”
“其实你大哥不该动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大姐还要在人家屋檐下过日子,何苦来哉,只是谁也劝不动你大哥。”
马定国眼睛通红。
大哥比他大十好几岁,头上还有两个大哥,不过早年夭折了,后来四川大改革,军户获得了朝廷扶持,日子越发的好过,家里的粮食多了。
所以有了自己和三弟,长兄如父,这些年来,父亲早已下不了地,都是大哥为他们几个弟弟操持。
马定国从来没有觉得家里在占自己的便宜,半丝这样的念头都没有。每个月高达两元五角的军饷,多数被他寄回了家里,交给了大兄。
马定国想家了。
从四川到山东当兵,又从山东调派到高丽,从十八岁到二十二岁,马定国离开家乡已经四年。
五年的兵制,只有少部分人会选择退役,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十年,甚至二十年,只有扶不上墙的烂人,才会被军营清退。
一个月六天假,年假二十天。
马定国在军帐积攒了四十天的假期,于是向文书房递交了休假申请,没多久,上面的将领批复了同意。
马定国请了同袍们喝了一顿酒,第二日带上自己的行李离开了军营,在码头购买了船票。
高丽不能向大明收税。
港口由市舶司衙门,海税课司衙门管理,归属于山东布政司。
港口的通关处,丁差们严格检查人们的随身物品。
排的队伍延伸了很长很长,丁差们检查的非常慢,排在后面的马定国有些看不懂。
从早上到中午,队伍才检查了一半。
时不时还有人带着来插队的。
“要票不?”
马定国身边来了个陌生人,大声的问道,没有半丝隐藏的意味,得意的的说道:“只要一角钱可以买到新票,能免检登船,船只可要马上出发了。”
马定国目瞪口呆。
如果在三年前,马定国会看到更加夸张的事情,这还是协守兵团已经解散的情况下。
一封实名检举信,揭开了这里的内幕。
大明施行实名检举信,很早就严格保障举报人的安全和正常生活与工作环境,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多的人想当个老好人。
他们把制度和规定当做人情,以此来感动自己。
两角钱而已。
出得起钱的人很多,士兵们的军饷每个月就有二元五角,一角钱在现在的时刻,连一角钱都舍不得的人,他们也不懂太多的规矩与社会的运转。
四川地方的举报信送到了省府,省府送到了朝廷,朝廷发往了山东,一直到马定国回到高丽后,又写了第二封的实名举报信,第三封实名举报信。
“这是马定国的幸运,也是大明的幸运。”
京城。
朱高炽拿着这封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变化的举报信,面色平静的看着都察院、审查司,锦衣卫三部官员。戴德彝去世了,接替他位置的是景清,纪纲也已经病逝,接替他的人是韩昊,还有审查司的陆仲恒等。
早期的时候,一些历史的人物,虽然品性优劣不同,但朱高炽能有个大体的判断,新时代,文武官员们出现了多数的陌生面孔。
每张面孔之下,隐藏的什么样的心,朱高炽看不见。
“三部门还能信吗?”
朱高炽盯着景清。
“太子殿下息怒,臣以性命名声担保,三部门是可信的。”景清硬着头皮说道。
朱高炽平静的神色,终于愤怒了一些,他不怕地方上有问题,最怕的是检察体系出了问题,因为检察体系出了问题,大明就必然开始烂了。
“那为何这封实名举报信兜兜转转了一年,如果不是意外落到我的手里,是不是就没有下文了,你有什么解释?”
“事关高丽,局势复杂,又有前协守兵团遗留的陋习,的确是都察院没有兼顾到的地方,都察院会进行整改,向太子殿下提交满意的答复。”
景清坚定的说道。
另外几人也跟着附和。
朱高炽内心有些不满,他最伤心的是,这样的事情,只有一个四川的士兵在坚持举报,而没有其他人的举报,说明了什么?
老百姓们缺乏为自己的权利奋争的想法。
诚然,正如景清所言,高丽黄海道有许多的原因,例如距离和局势的原因,管理的太严,会不会导致大明在高丽的组织方面出现问题,又有前协守兵团遗留的,已经形成的恶劣环境。
可是只要大明的百姓们能坚持举报,不选择因为事不关已,觉得对自己不伤大雅就退却,也不会这么多年都没有改变。
要知道自己可是继承朱元璋打造的监督体系,洪武朝的权利下放,本身就是前所未有的力度,加上永乐朝的持续,却还能发生这样的事。
这不是一件小事,背后蕴含了巨大的社会关系现象。
朱高炽要的不是百年辉煌的大明,而是屹立世界不倒的中华文明。
前者,并不需要朱高炽。
因为大明本就是天下第一。
但是朱高炽也只能选择相信官员,事情还是官员们去做,而景清也的确是总体道德高的官员。
都察院与审查司,锦衣卫三部联合执法,开始了第二次全国的纠察运动,此次的对象,扩张到了全大明,包括海外的大明体系。
与以前不同的是,朱高炽在报纸上发表了演讲,痛批黄州的那些大明百姓们,骂他们麻木,骂他们短视。
如此骂人的朱高炽,并没有让老百姓们反感,反而获得了更多老百姓们的支持。
老百姓们是得过且过,并不是傻,知道谁在真心为他们着想。
朝廷出台了一些新的律法。
“出头的椽子先烂。”
“出头的钉子先挨打。”
这类的俗语成为了禁语,任何提倡这些言语的人都将遭受到处罚,制定了法律的规定,人们不是什么话都可以说的,这些话说出来,轻者罚款,重者坐牢。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