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房子不算大。
除却几个家人住的房间外,其余也就是为了农活预备着的一些生产用房,如磨坊仓库等,院子里到处都乱糟糟的,佃户们把稻谷收进了仓库,有一些谷穗掉在了地上,薛四娘马上来回小跑,将谷穗都收起来——对于辛苦耕作的人来说,浪费就是最大的犯罪,谷穗是必须要收起来,不能拉下的。
薛四娘跟着李梦一起住,李承和母亲崔氏各住一间,除却这三间房屋之外,李家似乎也没有别的什么房产了,廊下有猪圈,养着一头瘦猪,栅栏里养着两三只母鸡,就算是这样在后世之中的农村也算简陋的建筑,也是附近方圆十来里最显赫的人家了,有不少的佃户依附着李家过日子。哦不能说是最显赫,而是次等吧。
对,次等次等,远远比不上梁家。
李承到了母亲房外,见到里头点了油灯,窗户上照射出来了一位中年女子的身影,李承打了一个招呼,推开房门,见到自己的母亲崔氏正在低头写字,于是开口问道:“母亲这是写什么呢?”
“我在写,你今日这许出去的每人多半碗麦饭,要什么时候才能从地里收回来。”崔氏头也不抬,只是低头记着账本,“我看这个家,什么时候要被你弄完了!”
李承很怕自己的母亲。
不单纯因为是记忆力还存有的母子关系,更多的是在于母亲崔氏,是一位很厉害的妇人。
这个厉害的形容词,不是说崔氏多少杀伐决断,而是在于很多事情上,瞒不了崔氏。
李承尴尬的跪坐了下来,在外面随意懒洋洋的歪着都没事,可在母亲这里,是要言行规矩都按照崔氏的要求而来,崔氏家教甚严,一言一行都有规定,李承在这里顿时化身彬彬有礼小郎君,“母亲不用担心,今年的谷子收成极好,不差这半碗麦饭。”
“如此就是极好了,”崔氏抬起头来,露出了一张圆脸,她长得颇为喜庆,并不是像言语之中那样刻薄的气质,身上也是穿着麻布衣裳,但气度俨然,颇为庄重,绝非普通农户之人。
“只是你又胡闹什么?还要叫人今夜就放水?放水了还如何种菜?依我看,趁着天气还暖和,种一些菘菜就罢了!到了严冬之前,或可还能收获一些。”
“放水是预备着犁田,”李承跪坐,双手扶在膝盖上,“明个还要种稻子,不种菘菜!”
“你……”崔氏摇摇头,有些生气起来,“那你就折腾罢了!横竖如今你也大了,家里的事儿该你来管着了,是胡闹还是乱来,都你自己個承担,若是好了,自然是你的好,若是不好,那就是你的不是——我一概是不管的。”
李承悄悄嘀咕:“真的让我自己管就好了……”后续的话被崔氏的一个眼神随即堵了回去,李承朝着自己的母亲赔笑眨眼,“母亲记账辛苦了,儿子不打扰母亲休息,且早些安置罢!”
“慢着!”知子莫若母,崔氏如何不知道自己这儿子心里头想什么?她拦住了李承,拿出了一块木板,“你且不必着急,”崔氏得意一笑,“今日的功课还未完!如何能走!”
没想到自己个穿越了两千年之前,还要接受补习这种教育模式!
李承身子微微蜷缩,不露声色的朝着门的方向退了退,“母亲,今日忙于农活,身子实在是乏了,求歇息一日。”
“岂不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且我岂不知你所谓农活,也只是在田中监工,如何会累?”崔氏却是不会简单放过,依旧还要指导自己儿子读书学习,“今日恰好天气不热,又点了油灯,伱若是不学的话……”
崔氏的语气低沉,又富有威胁,李承在其中听出了“如果今日你敢偷懒浪费点着的油灯,那你明天就不要吃饭”的潜台词,他一打激灵,顿时坐直了身子,“是,我都听母亲的!”
据姐姐李梦所介绍和自己的记忆回忆,李家乃是出自襄阳城中普通人家,但是母亲可不简单,乃是出自河间世家大族崔家,家世渊源,学问很是了得,也不知道怎么,竟然就到了荆州来,嫁给了父亲李鸿这襄阳城的一介守门小吏,这等级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情况可以拉近的。
至于原因,李梦也不知深究,而且她警告李承,不要轻易问这个问题,一来父亲去世,母亲本就伤怀;二来母亲似乎对着前尘往事忌讳莫深,也不宜相问。
当然,所谓的李家出自普通人家,显然是对于母亲崔家相比较而言的,单单这个普通人家,就已经是最近方圆几公里内条件好些的中等之家了。
若是能趁着天下太平,再在农业上发展个几年,再兼并一些土地回来,侥幸得不要在时代大潮中被碾压成分母,接下去就可以正儿八经的算是耕读传家,也可以比照梁老丈在飞鸟庄的地位,鱼肉、哦不不,是造福乡里了。/
这就是两汉政治构建基层里最不可或缺的一种角色——良家子。
李承是一个对感情需求很丰富的人,他之所以穿越到建安二十三年的荆州一直不适应,甚至大喊大叫被人误以为是撞客之举,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失去了自己在前世的那些亲人朋友,感情寄托无法得到满足,故此才有些发疯。
所幸,这一辈子的家人还是那么的温馨,而自己融合了这一辈子的记忆,自然对着崔氏李梦等人的依赖是油然而生,绝非虚假。
李承在油灯昏暗的灯光之中看到了母亲崔氏正在诵读经文,姐姐在外面收拾着拿回来的农具,蹑手蹑脚的,尽量不发出声音,小小的薛四娘也在帮着家务活,这些家常的温馨感觉,也让李承一下子忘了白日里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全神贯注,投入到了读书之中。
不多会,今日的授课就完结了,依靠着李承的好脑子,今日学习学的极快,而且崔氏的风格绝非填鸭式的教学,她不需要李承来死记硬背什么,只是需要把经文诵读熟悉,再知道其意即可,这个学习方法李承还颇为喜欢,因为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死记硬背才是李承最大的优势,若是问经书,李承倒背如流,可若是问内里含义,李承只怕就要抓瞎。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