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突发事件(1 / 1)

“诸位再次聚首,共商军事,此乃刘某幸事也!”众将领都有在总指挥参谋部待过的经历,也就不用李靖、刘基两人再次重新安排各人的岗位了。

所以李靖马上下达了重组总指挥参谋部的第一个任务:“诸位将军,商议一下,轮战阶段,我军的第一个目标该剑指何方?”

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那轮战的第一个目标早一点确定下来也是好的,趁此磨合一下各将军也是更有必要的。

“启禀将军、总参谋长,末将认为当前应该乘胜追击。”李靖的话音刚落,霍去病便当先站了起来,他抱拳一礼后讲道:“敌军溃兵为数不少,其大部分逃向了西方,末将认为接下来的目标当属西方的‘八子联合’。”

“启禀将军、总参谋长。”当霍去病说完坐下之后,鲁肃在狄青的示意下站了起来,禀报道:“末将也认为当前应当趁着决胜之势对敌发起追击,只不过……”

鲁肃说到这,瞟了一眼一脸你也这么认为的霍去病后,接着道:“只不过末将认为应当向北发起进攻,趁势降服实力大减的‘伊利联合’。后,再向东之‘伯恩塞德国’发起进攻,或向西之‘八子联合’发起进攻,再行商议也未尝不可。”

鲁肃这个参谋毕竟是专业的,从其原因到后续都有涉及,让旁人听之不得不认其理。

随后其余将军也都提出了各自的建议,但总的来说分成了两个方向,一是向北,降服联军中相对羸弱的伊利联合;二是向西进攻,以消灭敌人的残余兵力为主,至于向东则没有人提及。

此次对阵夏国大军的联盟势力其实是由三个大的联合所组成的。

一是夏国大军此时所在之地的“伊利联合”,是当初为了抵抗福利梅特国由四个子爵领地而联合结盟组成的势力,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子爵领、三个男爵领,共有六个子爵领、三个男爵领。

伊利联合总共估计拥兵三十万左右。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其北边相邻的巴克斯特国正是“加菲金商会”所在的势力,其君主国也是再商会的支持下而扩张起来的。

加菲金商会,是巴隆河以南最大的商会,掌控着这片地盘上的货币发行权,可谓权势一时无两,但自从对抗夏国失败以后,就有所收敛,后见其周边领地都在扩张势力,也就支持其大本营所在的领地扩张到了君主国的地步。

二是伊利联合东边的“伯恩塞德国”,其君主是伊比·伯恩塞德,原是一名伯爵,吞并周边其他弱小的联合领地后建立的君主国,其拥有的兵力大概又二十多万。

伯恩塞德国的东边是一大群领地的零散联合,因为其地势多水域又临海,拥有着不俗的水上战力,这就只能让伯恩塞德国的扩张止步不前了。

三是伊利联合西边的“八子联合”,从其名就可知这是一个由八个子爵领地所构成的联合势力,拥兵大约在三十多万。

三个势力联合起来的总兵力有九十万左右,此次对抗夏国大军,前后一共聚集起了七十多万,完全就是举其全力来对抗了,不过最后还是失败了就是了。

联合势力看似兵力巨多,但实则分摊到具体的领地头上,其实也就只有几万人罢了,而且其中大部分还是辅兵,算得上是战兵的只有其不到五分之一的所谓“精锐”罢了。

正因为如此,再消灭了敌军一大半的有生力量之后,李靖、刘基两人就能拍着胸膛保证此地再无夏国大军无法抵达的地方了。

……

两日之后,刘基收到杨松的命令回归夏国,同时还有一份来自杨松的命令交到了李靖的手中。

杨松的命令中,除了让李靖以及他所组建的总指挥参谋继续统率军队执行任务之外,便是让李靖不要急着马上回撤大军,暂时保持现状。

在之前的计划中,待到第二阶段时,夏国大军也就不用一直再关外保持着那么巨大的数量,只是让一部分需要进行任务的军队在前线就可以了。毕竟大军在外可是很能燃烧夏国的国力的。

刘基在接到杨松的命令之后虽然不解其中的变化,但他还是能够想到应该是夏国之内出现了某种变化。

在与李靖商量、交代了一番之后,刘基就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天启城。

而之所以有此变故,还要从决战之日的第二天说起了。

……

天启十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决战胜利之后的次日,行政司的荀彧孤身一人带着一份不薄的奏折进入了王宫。

“启禀大王,臣有要事启奏。”杨松在书房接见荀彧,对方见礼之后,呈上奏折,恭敬道:“本国预计年末总人口将增至两千五百万左右,钢铁产量预计明年年末达成十年目标。”

正准备翻看奏折的杨松一听这话,放下了这本不薄的奏折,专心听着荀彧的汇报,想来是看完这本奏折需要不短的时间,还不如听对方直接讲述来得方便。

只听荀彧继续禀报道:“本国已有二十四郡、一百七十三县、一千五百六十九镇,本国包括南方荒原、临海盆地、天启平原、东海诸岛在内的所有能够轻易开发的土地具已经开发完毕。”

夏国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就能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很大一部分是占据着广大土地的便利。

夏国原本名义上、现在实际占领的土地可是有着两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其中天启平原有五十多万,南方荒原有着一百五十多万,临海盆地有着五十多万,再加上那个海外诸岛,就是现在夏国的国土面积了。

夏国在开发土地时,选择的都是地势稍好的地方,比如要有水有地,周边有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等,这也是夏国扩张起来没有怎么费劲的原因之一。

在加上铁路的便利交通,蒸汽机的强劲动力,强而有效的朝廷,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等诸多要素,夏国的国力不可谓不强!

这些都是杨松所知道的,只是他还是不知道荀彧说这些到底是为什么,其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因此也就继续听了下去。

“若是人口再持续增长下去,臣推断本国于天启二十年时,本国人口将达到三千万以上,到时若要增设县镇,就不会如现在这般容易了。”

荀彧说到这,语调一转,突然变得激昂起来:“在山海关之外,可是有着足够宽广的土地。臣斗胆,还望大王扩张疆土,以成百姓!”

原来如此!杨松总算知道荀彧今天来见他,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这是让他去吞并山海关以北的土地啊!

杨松也不是没有想过直接占领关外的土地,毕竟国内的现实就清晰明了的摆在了他的面前,可是关外的土地占据容易,防守可就难了。

毕竟山海关外可没有天堑可以利用,这就必许维持巨量的军队来防守那长长的边境线。

而且关外的土著居民也是一个大难题,在无法有效保密的情况下,夏国也不好直接对其直接举其屠刀来个干脆利落。

说到保密,关外土地的保密可就没法像现在这样,完全把夏国的所有情报管控到位了。到时候,不管是蒸汽机、工厂、铁路还是百姓的生活常态、风俗、行政体系,乃至教育、技术等都将“公之于众”。

其余不说,这随后一点才是杨松下不了决定继续扩张疆土的原因所在,要知道之前正是因为知道临海盆地的北方还有一道天堑之后,他才决定出兵吞并的。

此时荀彧建议他扩张北方疆域,这就有些让杨松有些为难了。他也知道扩张是早晚的事,但他就是下不了这个决心——这还是杨松第一次有着如此犹豫!

所以杨松最后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下令让刘基从前线赶回,与他以及其余重臣商议一番之后再行决定——要不是军队实在是需要李靖来统筹指挥,他都想把李靖也调回来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