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知识就是力量(1 / 1)

次日一早,刘瑾就派了两个干儿子去自己家把那江若琉带来了豹房,等候朱厚照醒来。

朱厚照睡醒以后习惯性的等着两个小丫头来给自己洗漱更衣,不得不说我们的小朱同志已经完全被这万恶的封建主义给腐化了。等了一会才想起来小丫头已经回家探亲了,叹了口气,暂时伺候朱厚照的两个小太监觉得陛下应该想起床了,才过来小心翼翼地伺候朱厚照更衣洗漱。

起床后的朱厚照在屋内吃着小太监特地出宫带回来的庆元包子,喝着御膳房送过来的香菇鲍鱼粥,刘瑾就过来告诉朱厚照江若琉已经到了。为了拉近二人的关系,朱厚照特地让江若琉到自己的寝宫内觐见,而不是在办公的正堂。

江若琉进去以后就对着正在吃早餐的朱厚照行了个礼,朱厚照大手一挥,嘴里还嚼着包子就开口道:“不必多礼不必多礼。给江卿抬个疯子,一同陪朕吃。”

江若琉哪敢与天子同桌相食,连忙客气说自己已经吃过了,然后恭恭敬敬的坐在了小太监抬来的凳子上,屁股只敢坐一半,不敢坐实了,以表尊敬,耐心地等待朱厚照吃完早餐。

朱厚照见状也不为难他,囫囵吃了几口擦干净嘴巴就对他说:“你还记得朕此前与你说过的大明日报事宜吧。”

“陛下龙言,草民绝不敢忘。”江若琉显得十分恭敬。

“江先生言重了,那么朕就从内帑拨第一批专项用款给你,共计五十万两白银,你自行招募人手,进行排版印刷及发行,这大明日报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宣传,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了,所以朕有几个要求。”

“第一,价格不能过高,必须让寻常百姓能够负担得起,就定为两个铜板一份吧,第二,内容上不得全是之乎者也的大道理,所以朕要求必须采用白话来写,让百姓能够看懂,你要知道,我们的主要受众是百姓,你可以刊登一些和百姓息息相关的事物,比如说菜价啊,收成啊,这些信息的渠道来源朕会让锦衣卫给你提供,第三,可以增加一些小模块让大明日报多了几分趣味性,比如说可以连载故事小说,戏文等,第四,留出一个模版,专门刊登与朕有关的事物,第一期的内容就写关于朕亲临湖广的事迹吧。”

江若琉明显对“江先生”这个称呼很受用,因为这算是朱厚照对自己才能的一种肯定,自己也不用再自称罪臣了。

“你觉得刘瑾给你安排的住处如何啊,这京中生活可还习惯?”朱厚照关心起了江若琉的生活。

“陛下,刘公公给臣准备的宅子大的很,臣惶恐。”

一旁的刘瑾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江若琉对自己的捧杀,只好低着头吃豆子,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

“那你觉得将那座宅子用作大明日报的办公处,可够大?”朱厚照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完全够用了。”江若琉也是个明白朱厚照心思的“老实人”。

“那好,那朕就将那座宅子定位我大明日报的办公机构了,刘伴伴,没问题吧?”朱厚照看向了低头沉默不语,一心只有豆子的刘瑾。

“没…没有,陛下开心奴婢也就开心。”刘瑾还能说啥,说豆子好吃吗?

“嗯,那就这么定了,江先生,稍后我会让刘瑾将银子派人送去,这段日子你就把人手和框架搭起来,你有什么事情就找刘瑾,这京城内大部分事情他还是能替你办了的。”

“是,陛下。”

……

送走了江若琉,没过多久京城内的各家勋贵就成群结队来到了豹房,身后依然是一辆一辆的马车,拉满了银子。

进去见过礼后,英国公张懋就把银子交给了朱厚照,让朱厚照派人清点。这个世界上应该是还没人会因为银子欺骗当今皇上吧,更不用说这群人还是我大明朝的土豪。朱厚照大手一挥:“英国公这话就见外了,别人朕信不过,但你们这群与我朱家同体的勋贵,朕还是信得过的。”

说完就在御案上亲自制作股资证明和收据,写好以后依然盖上了那枚“大明皇室集团威震八方四海来朝董事长朱寿“的印章,再郑重的交到了英国公的手上。随后是襄城伯,修武伯,最后则是两个舅舅。

办完各种手续后,朱厚照看着堆满了整个院子的二百万两银子,有几分无奈,心想有钱了也是一件苦差事啊,要不朕再办个大明皇家银行?

命人将银子暂时归入内帑后,朱厚照就开始思考要将这“大明精工集团”安置在哪了。

“来人,取京师地图来。”因为好武的缘故,豹房内常备着各地的地图,不一会儿,京城的地图就展开在了朱厚照的御案上。

仔细研究了一会儿,朱厚照发现北安门外有一群闲置的建筑物,那是原来御马监的遗址,后来因为朵颜三卫的归属,御马监职权越来越大,管辖范围也相应扩展就搬迁到了京郊以外。

这御马监可不关负责朝廷的军马驯养,腾骧四卫也挂于其下,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郑和正是出身于御马监,权利达到巅峰御马监更是可以和司礼监分庭抗礼的存在,其规模和用地可想而知。

刚好这还是属于内廷十二监之一,属于朱厚照的皇家私人产权,理论上来说,朱厚照就算是把它炸了也没人能干涉。

“好,就这里了。刘瑾,你派人给朕把御马监收拾打扫出来,然后在去宫中挑选两百名没事干的小太监,既然朕不住宫里了,除了太后那里,其他地方的人手能裁撤就尽量裁撤,你告诉他们,到这大明精工集团也是给朕办事,俸禄待遇一律不变,两天以内,朕要见到人手。”

……

第二天,朱厚照带着新收入麾下的工匠来到了宣武门外的琉璃厂,朱厚照建设豹房时所用的琉璃就全部产自这里。在这个时代甚至后世的伪清,琉璃这种东西都是皇家和富贵人家的专属物品,寻常百姓连可望不可求都做不到,因为他们没资格看到,这也是驻颜坊开业时用了大量琉璃造成轰动性场面的原因。

事实上,琉璃、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最大的区别在于二氧化硅的含量,琉璃的二氧化硅含量仅略大于90%,而玻璃的二氧化硅含量92%-99%。所以说要想大规模生产玻璃,要做的就是将琉璃的纯度提高,并且降低成本。

而琉璃之所以价格高昂,并不是因为其原材料成本高,而是因为制作工艺的不成熟。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

因为太祖高皇帝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所以制定了匠户政策,就是说你的父亲是木匠,你就只能是木匠,你的父亲是医生,你就只能是医生。这就造成了很多行业名存实亡的现象,人们的兴趣和发展得到了限制,根本就不利于大明朝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直到成化年间,这个制度才被慢慢废除。

而琉璃厂的工匠们的手艺都是父传子、子传孙这样一代代的传下来的,他们早已经习惯了机械性的操作,生产,废弃,成品这样的流程,想让他们自己研发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产量,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理科生,朱厚照让这群工匠当着自己的面烧制了一次琉璃,打算自己研究一下问题所在。

经过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观察,朱厚照终于找出了关键—温度。因为温度不够,所以不能够将原材料烧至到半融化状态,也不能将主要原材料二氧化硅的共价键持续打断重铸,自然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四面体,也就是玻璃的结构。

问题是找出来了,但是怎么解决呢?

这个时代的匠人们已经擅长利用风箱、木炭等冶炼工具了,既然不是工具的问题,那肯定就是程序上出了错。朱厚照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了负责提供温度的铁炉上。没错,就是铁炉。

后世都说“高炉炼铁”,这也是因为铁的熔点比较高,对温度的要求也很大,所以后世的解决办法就是加高锅炉高度,从而达到增加氧气含量助燃升温的目的。

“你们,去把那个铁炉加高,加高二米左右,然后再烧制。”朱厚照对着工匠吩咐道。

不得不说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也并非一无是处,在朱厚照的吩咐下,没有一个人消极怠工,大家齐心协力,发挥着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琉璃厂上上下下九十多个工匠,两个多小时就把原有的铁炉加高了两米左右。

对于大家的效率朱厚照是十分满意滴!于是又让工匠再升级后的铁炉里加上更多的木炭,拿来更多的风箱,朝着炉口源源不断地鼓入空气。再按照原有的方法重新烧制了一遍琉璃,不一会儿,新的产品诞生了。

将这块新产品和原有的琉璃拿在一起仔细对比,朱厚照发现新产品更为通透晶莹,用来做窗子和镜子再合适不过了,但是硬度上又不如原有的琉璃。

“玻璃本就是易碎品。”小朱同志这样安慰自己。

“你们再去烧制几次,然后将产量和成功率报于朕。”朱厚照今天十分有耐心,毕竟若是着玻璃能够低成本量产,那就是一个新的吸金利器啊。

……

“陛下,臣等按照您的吩咐烧制出来的东西,居然一烧就成,基本不会失败,陛下可真是神了!”琉璃厂的管事侯建显得十分激动。

“记住啦,这玩意儿以后就叫玻璃,对了,成本如何呢?”朱厚照也很激动,毕竟这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第一次靠知识改变了命运,“知识就是力量”后世伟人说的对啊。

“回陛下的话,这东西一炉一次能够产出八十块左右,成本大概在四文钱一块玻璃。”侯建现学现卖,对陛下亲自命名的玻璃感到很贴切。

“朕要你们大规模建造这样的烧制装置,多长时间可以建起来?”

“不知陛下要建多少?在哪里建?”

“就在北安门外的原御马监,先造三十座吧。”

“若是人手足够的话,两天以内可以交付使用。”侯建算了算,报出了一个比较可靠的数值。

“好!刘瑾,在场的每个工匠赏十两银子,另外你从内帑调拨银子和人手,两天之内,朕要看到三十座高炉设备!”

刘瑾依旧自顾自的吃着豆子,也不明白朱厚照弄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能吃吗?就算能吃,还能有自己的豆子好吃不成?反正陛下的内帑刚收入了二百万两银子,刘瑾也不心疼,当即就下派了赏赐。

……未完待续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