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840节 东都洛阳…孔家命运(1 / 2)

警花追我到元朝 武猎 3341 字 1个月前

“陛下,汉奸留梦炎、叶李、孔洙、王积翁等八十九人,全部已经关押,请陛下裁决。”莫度启奏道。

李洛的脸色冷下来。

他讨厌汉奸这种动物。

“全部按照大唐律法,在开封城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其同族子孙,五世不得科举,不得从军。另外,编纂《汉奸录》,收录留梦炎等人。”

“还要收录卢绾、中行说、王猛、张宾、梁师都、刘武周、张元、石敬瑭、桑维翰、韩延徽、刘豫、秦桧、刘整、张弘范等人,必要口诛笔伐,令其不堪于史书,传遍天下…”

李洛说到这里,忽然见到韦素给了他一个眼神,李洛随即不再继续说,而是宣布退朝,只留下韦素一人在堂。

“陛下。”韦素见到众人已经退出,这才直接禀奏,“梁师都与刘武周,投靠秃厥,为秃厥作伥,所作所为确实不妥。可却不能定为汉奸啊。”

李洛也明白了,“韦卿之意,是说高祖?”

韦素扑通一声跪下,“臣万万不敢诋毁高祖,伏请陛下明察。只是…只是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结交秃厥,借助秃厥之力争霸,也不是一家两家,此乃权宜之计,也不能过于苛责,所谓能屈能伸者也。陛下昔日,忍辱负重于元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是以,梁师都和刘武周,实不宜定为汉奸。”

李洛点头:“韦卿之言,老成谋国,朕岂能不纳之?善哉。”

韦素叩首:“陛下从谏如流,虚怀如谷,真乃天下之福。臣,万分欢喜。”

李洛觉得韦素提醒的很对,刚才是他大意了,一时没有顾及到。

平心而论,梁师都和刘武周当年死心塌地的投靠秃厥,那是实打实的汉奸之举。可问题是,李洛不能把两人定为汉奸,只能捏着鼻子放过。

因为隋末争霸,投靠秃厥的势力,还有李渊。

虽然李渊和秃厥之间多是虚与委蛇,其实是在利用秃厥,可毕竟也不干净,斑斑青史,这也是抵赖不了事,也说不清楚。

梁师都和刘武周是汉奸,那李渊是什么?难道也是汉奸。

所以,为了李渊,李洛根本不能定梁师都刘武周为汉奸。

韦素继续说道:“陛下,还有那王猛,张宾,虽然为胡人效力,可为了中原百姓,也做了很多事业,保存了汉家元气。其人执政,蔚然可观,以汉法治前秦后赵,苻坚石勒遂从汉俗。若是定此二人为汉奸,则未必有失严苛。”

李洛想了想,也觉得把这两人打成汉奸是有点过了。

而且,王猛张宾在历史上皆有美名,要是也算成汉奸,那汉奸们以王猛自比,反而会冲淡人们对汉奸的反感和厌恶,汉奸罪名,就缺乏杀伤性了。

“好,那就去掉这几人。韦卿,这《汉奸录》就由你负责组织编纂,朕拨你白银十万元,一年之内,付梓印刷,作为学堂读本。”李洛干脆把这个任务交给韦素。

“遵旨!谢陛下!”韦素很是高兴的领命。作为文官,谁不爱编书?

而且这《汉奸录》要收录古今汉奸,作为学堂读本,广为流传,这口诛笔伐之大权,教化人心之伟业,皆在他笔下啊。

李洛把编纂《汉奸录》的差事交给韦素,也是对他良言进谏的奖赏。

“陛下,等到开封事了,是不是就要驾临洛阳了?”韦素问道。迁都洛阳,也是唐廷上下都知道的事。

李洛颔首,“如今元军重兵攻打雍州,吐蕃也趁火打劫攻打益州,恒北也大军压境,大唐可谓四处用兵。朕在开封不能多待,三日后就西去洛阳。洛阳的那个紫微宫,如今怎样了?”

韦素回答:“据地方官回报,紫微宫自金宣宗修建至今已经七十年,也就是蒙元至元三年,忽必烈修葺过一次,作为行宫使用,但忽必烈也就住过一次,所以,宫城也算年久失修了,但仍然勉强可用,虽然没有开封皇宫大,但并没荒废。”

李洛一算,至元三年重新过,到现在也二十多年了。但既然是忽必烈的行宫,那状态应该不算差。

韦素继续道:“只是这紫微宫修建时,金国已经不行了,无力也无心大修西京洛阳。这西京修建的也就太小了些,要说大小,也就和江陵皇宫差不多,早不复先唐盛况了。”

要说洛阳皇宫,自从隋文帝修建,直到北宋末年,共使用了五百多年,是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皇宫。

很多人认为,洛阳皇宫自从后晋石敬瑭迁都开封后,就遭到废弃,其实不是。

后晋迁都开封,可仍然以洛阳为西京。之后的后汉,后周,北宋,也都以洛阳为西京。所以一直到北宋末年,洛阳皇宫仍然存在,并不时得到修葺。

洛阳皇宫存在五百多年后,终于毁于金宋战争的战火,这才被废弃。

可是到了金末,金国北方领土被蒙古占领,宣宗南迁,又将洛阳设为西京,重新修建洛阳皇宫。

这金国日暮途穷之际修建的洛阳皇宫,无论是规模还是华美程度,远远比不上当年的上阳宫了。忽必烈又修了一次,也就只能作为行宫使用。

“陛下,如今长安宫殿已经修了快两年。微臣以为,反正一年多后就能迁都长安,不如不要迁都洛阳,不然到时又要迁都长安,颇多不便啊。”韦素道。

李洛摇摇头,“这河南刚刚恢复,河北河东元军虎视眈眈,贼心不死,要是朝廷仍然在江陵,中原百姓就会人心不稳,朝廷也鞭长莫及。所以,朕必须要坐镇洛阳。”

此时迁都洛阳,一年多后又要迁都长安,这的确很折腾。可要是皇帝不坐镇河南,就难以尽快恢复中原元气,也不利于大唐整合中原民心。

洛阳不但能看住雍州,也能防备河东河北的元军南下。李洛此时坐镇洛阳,既能使得唐廷在正统大义上更占优势,也算是“天子守国门”。

而且,洛阳是隋唐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往北直通大都,往南直通临安,往西直通关中,水路运输十分便利。

韦素汗颜道:“是臣愚钝了,诚如陛下所言,迁都洛阳才是上策,利大于弊。那么,等到益州,雍州,恒北战局转危为安,就可迁都洛阳。眼下,陛下可驻跸洛阳,江陵朝廷和皇后太子,倒是可以缓一缓。”

李洛颔首,“那朕就不回江陵了。三日后直接去洛阳,天子守国门!”

天子守国门?

韦素一愣,随即立刻说道:“好个天子守国门!陛下之心,昭昭日月,浩浩天风,千古圣王,莫能先也!”

他可是从来没听过,天子守国门这句话。李洛这句话,更是让他对圣天子之心,高山仰止。

当然,聪明如韦素,是不会宣扬这句话的。因为迁都洛阳只是在暂时防御蒙元稳定中原的权宜之计,真正的国都是长安,长安可不是“国门”。

要是宣扬出去,那陛下将来就尴尬了。

“韦卿拟旨吧。”李洛一指案上的文房四宝,“以洛阳为东都,位在南京(临安)、中京(江陵)、海京(洛宁城)之上!设置洛阳京兆府,京兆尹为正三品,等同长安京兆尹!”

南京、海京的官长叫留守。而洛阳的官长叫京兆尹,显然洛阳更重要。事实上,留守之权比京兆尹更重,可京兆尹代表洛阳是等同长安的存在。

这么干,很明显是出于政治目的和文化目的。

因为洛阳在华夏中的地位,实在太过于重要了。从文化的角度看,更甚于长安,天下无出其右。

华夏的腹心在中原,而中原的腹心就在洛阳。东都洛阳的存在,并不是现实和军事的考量,而主要是凸显中原在大华夏中的本位地位。

长安和洛阳是双子两京,一东一西,相辅相成。两京交相辉映,如一架双轮马车,能够辐射周围整个古九州,也就是大中原的范围。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