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压力给到霍光(2 / 2)

“因此无论陛下如何决定,都必定有常人无法占透的想法,微臣绝不会因任何人任何事感到疑惑,更不敢心有置喙!”

刘彻见状只是不置可否的摆了摆手:

“行了,起来吧。”

“朕又并非是在质问你,只是了解一下你的立场罢了。”

“这些年你在朕身边的所作所为,朕全都看在眼中,又怎会质疑你的忠心?”

“只不过你也不必太过绝对,卫青是你的舅父,卫子夫是你的姨母,卫君孺亦是你的姨母,就算没有血缘,这些也都是你本家最亲的亲属,没有他们,也就没有霍去病,更无今日的你,这些任谁也改变不了。”

“就算你是朕的臣子,朕亦不能要求你断绝与他们的来往,更不会因此对你心生疑虑。”

“对了,再过几日,你舅父卫青的遗体便要送回到长安了。”

“朕早已决定让他随葬茂陵,还要将他的墓冢修建成阴山的形状,以彰显他这一生的功绩,你身为他的外甥,届时也披上麻去送一送他,该有的人情味还是必须有的,朕又不是不通情理的人。”

“……”

霍光实在想不明白刘彻忽然说这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还是躬身应了一声“诺”。

“还有一事。”

刘彻微微颔首,接着又道,

“待你送过了卫青,便与路博德和李陵一道去一趟西域,将刘据给朕召回来吧。”

“如今卫青不在了,你姨母卫子夫心中许多愁苦不便与朕说,若刘据能在身边,亦可化解她心中的苦楚,免得憋坏了身子。”

“就说是朕说的,卫子夫养育教诲他多年,现在正是他尽孝道的时候,这次不回来不行,岂不闻子欲养而亲不待呼?”

“朕……可以信任你,将此事托付给你吧?”

图穷匕见了!

霍光瞬间明白了刘彻的意思,他这是在给自己下最后通牒,同时也是给刘据下的最后通牒。

虽然霍光并不知道刘彻命人去召了刘据几次,过程又是如何。

但很显然刘据肯定又不听话了!

也是因此,刘彻才会将他召来,一边给出虎符让路博德和李陵前去接替刘据,一边让他前去召回刘据。

毫无疑问,他此前的担忧是对的。

刘据做的实在是太多了,已经令刘彻心中产生了顾忌,尤其还召刘据回来复命而不得的情况下,这种顾忌只会越发严重。

完了!

全他娘的完了!

这个表弟在这种时候不听话,好事终于要变成坏事了。

他甚至都不敢想刘据被强行召回来之后,会面临怎样的处境?

控制?软禁?冷遇?

这些恐怕都只是基本操作,怕只怕这种顾虑太过深重,还会出现更糟糕的情况。

至于复立太子,那就更不要想了。

有哪个天子会将自己顾虑的皇子立为太子,何况这位天子还是刘彻!

可不回来又能怎样呢?

路博德和李陵去了,立刻就会凭虎符取走刘据手中的兵权。

而刘彻方才提到卫子夫、卫君孺等人,甚至还提到了他们霍氏,虽然说的是亲情与亲属关系,但霍光听到的却是“诛连”二字。

这是赤果果的威胁!

刘彻等于变相告诉他,他这回若是不能将刘据召回来,就算霍氏很早以前就与卫氏断绝了一切明面上的来往,也休想独善其身。

“唉,表弟啊表弟,我家亡兄的嘱托全坏在你身上了,我迟早被你活活害死……”

霍光心中欲哭无泪,面上却也只能伏身应道:

“微臣领命,断不敢辜负陛下的信任。”

“若刘据借故拖延,你便与已经到了西域的桑弘羊共议此事,桑弘羊见了你,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刘彻又沉吟着道。

他虽然并未听闻霍光与卫青和卫子夫一直在私下互通书信的事,但也一早就明白霍光与霍氏的小心思。

不管是不是卫霍两氏的默契,这两家人一直在进行着切割。

这就是一种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手段,免得出了岔子被一锅端掉。

不过也正因如此,刘彻才会让霍光去做这件事。

与其他人不同,霍光若要表现对自己的忠心,让自己继续信任他,就必须比其他人做的更多……正如后世的那些二五仔殖子一样,他们到了国外,想要融入西方人的族群,被他们接纳,对待自己的祖国和同胞时,往往会比西方人更加恶劣。

这亦是刘彻的御人之道,他太了解人心了,也太了解霍光这个人了。

因此没有人比霍光更适合去做此事,也没有人比霍光承受的压力更大,他便是不惜与刘据彻底撕破脸,也必须将这件事办成……

……

刘据已经预感到了暴风雨即将来临,只不过暂时还无法预测刘彻会使出什么样的招数。

应该不会再是常规的招数。

毕竟卫青已经试过了,桑弘羊也已经试过了,足以证明常规的招数对刘据无效,刘彻有了再一再二,肯定不会继续再三。

而在刘彻收到消息,并做出反应的过程中。

西域的局势也在快速的发生着堪称喜人的变化。

首先,自然就是乌孙国了。

经过刘据、苏武和刘细君的一通操作,如今刘细君已经顺利成为了乌孙国的太后,乌孙国的二王子也欣然接受了这个比他孙女还小的继母,然后成为了新的乌孙国王。

这期间,已经支离破碎的乌孙国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反对的声音。

毕竟大多数人都还处在失去家人和土地的悲痛中,然后又迎来了劫后余生,忙着接受这位刚嫁过来的大汉公主的赈济,尽快重建家园。

对于这样的救命恩人,所谓的习俗哪里还有那么重要?

其次,更多的西域小国开始争相递上国书请求加入“西约”,几乎是葱岭以东的全部。

然而与第一批加入“西约”的国家不同。

现在刘据已经给他们设下了门槛,已经不是谁想加入就能加入的了。

此举还得到了已经加入“西约”的国家的大力支持。

毕竟圈子嘛,就是这么回事。

谁都能加入的话,“西约”的含金量如何体现,咱们这些先加入进来的国家的高贵之处如何体现?

(本章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