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科尔沁之战(1 / 2)

纸牌下发到军中后,非常受到欢迎。

在皇帝严禁军中赌钱后,他们对这种得到允许的游戏非常喜欢。

尤其是纸牌的玩法非常多,除了原本的马吊牌玩法之外,还有接龙、升级、斗庄家等新玩法。

很多精力过剩的士兵,喜欢在闲暇时玩纸牌。

上面的建虏高层图象自然也被他们记住了,并且因为这些画像,纸牌被称为建虏牌。

又因为是为了平定建虏,也被称为平虏牌。

常用的游戏筹码也是子弹,取代被禁止的钱币。

崔南伊同样很喜欢发到手中的纸牌,经常盯着千字牌上的豪格看——

这是入侵朝鲜的建虏中,赏格最高的人。

如果他能打死这个人,能获得东江领那么大的封地。

这对于他来说,可谓世代基业。

怀着这种想法的士兵很多,但是崔南伊却是最认真的一个。

以前曾属于两班贵族的他,绝不愿意一直做个平民。

尤其是跨过清川江,和建虏的小股骑兵相遇,用火铳和箭形弹轻易消灭对方后,他的信心就更足了。

很多狙击小队的狙击手,享受到了单方面点杀的快感。对建虏的恐惧也一扫而空,把他们看了移动功勋。

停留在东江领的建虏士兵也是风声鹤唳,因为他们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看到敌人是谁。

尤其是豪格对此最恼火,因为他的镶黄旗,损失比镶蓝旗还要大。

这是因为大明对两黄旗最为重视,功勋是普通建虏的一点五倍。

狙击手自然更喜欢针对镶黄旗的士兵,观察手也更愿意找他们。

这让豪格憋了一肚子气,感觉这次出兵,可谓处处不顺。

在秋天这个丰收的时刻,建虏和大明朝鲜联军,展开了残酷的杀戮。

明军和朝鲜士兵,逐渐从最开始的劣势,一点点把形势扳回来。

靠着更优秀的武器,他们在小规模战斗上,已经不弱于建虏。

大军则仍是守城,不和建虏正面作战。

洪承畴在后方,一直收到请求,前线火铳手需要多配发箭形弹。

这种能在两百步外杀敌的弹药,在面对建虏时太有优势了。

使用弓箭的建虏基本上只能挨打,无法做出反击。

就算他们的骑兵发现后冲过来,火铳手也有充足的时间躲藏。或者再次装弹,用箭形弹射中人马让对方停下来。

很多第一次上战场的士兵,就这样建立了信心。他们对手中的武器,现在非常信赖。

东江领长史陈子壮就提议,最好给每个士兵都配发几枚箭形弹,让他们远距离杀敌后,消除对建虏的恐惧。

洪承畴对此也非常赞同,因为他也发现大明和朝鲜的士兵,最需要的就是破除对建虏的恐惧。

只要能打死一个建虏,他们之后就更有信心作战。

箭形弹正是这种利器,可以让建虏只挨打,很难做出反击——

能够远距离杀敌的火炮,建虏现在还很少配备。而且火炮的移动不便,很难和火铳对射。

所以他同样向朝廷请求,要多调拨些箭形弹。

这种弹药,很可能是扭转战局的利器。

——

远在京城的朱由检,在看到这些奏疏后,对于箭形弹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早有预料。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朝鲜士兵先发挥了它的威力。

只能让他感叹朝鲜的射箭传统太强大,天生就适合使用箭形弹。

这让他把朝鲜做战场的信心更充足了一点,认为朝鲜人在大明武器的加持下,能牵制更多建虏。

再考虑到新一代燧发火铳已经正在试制,朱由检下令把燧发火铳和后装火铳都送去朝鲜做试验。

御营和巡捕营新军正在使用的火绳铳,也被他从库存中调出了一万支。打算在新式火铳定型后,重新补充储备。

箭形弹则因为制造不易,他只调拨了五万发。

但是他把吕祥新定型的纸包锥形弹、一大三小球形弹,同样运了过去——

这些为燧发火铳准备的弹药,同样也适合用于火绳铳。锥形弹的射程,也能超过弓箭。

只是因为新军改用纸包弹需要更换操典,所以才暂时没有换。

但是让朝鲜士兵使用就没有这个顾虑了,因为只训练了一个多月的朝鲜士兵,根本无法按照操典作战。

所以对待朝鲜兵,大明采用的是速成兵的形式,只要能够发射火铳,就算是合格的兵员。

这种士兵,在冷兵器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一个弓箭手,通常需要数年时间训练。

要求低的长枪手,也需要练好队列。否则面对骑兵,会被一冲即散。

不过到了火器时代,情况就发生变化了。只要是一个健康人,就能拿着火铳发射。

队列训练稍难点,那就干脆不练。直接让士兵学会射击后,作为散兵出战。

朝鲜北部多山的地形,也非常适合散兵伏击作战。

洪承畴、曹变蛟等人对朝鲜士兵的训练,就是采用这种方式。用半个月时间让士兵学会基本的装填火铳,再花半个月时间实弹射击,让士兵知道基本的散兵作战口令。

然后这种一个月速成的士兵就会被送到战场上,和建虏展开战斗。

经历几场战斗还能活下来的,就能称得上老兵。

大明再挑选有战斗意志的老兵进行训练,把他们训练成精锐。

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源源不断地训练士兵,然后投入到东江领前线去。

这种训练方式的优点是非常快,能够迅速扩充大量兵员。

缺点就是比较费命费钱,士兵损失会很大,还有很多火器会损毁。

但是大明官员对此不在乎,因为损失的朝鲜士兵只要没有大明公民身份,就不会计入大明军队战损。

无论朝鲜士兵伤亡多少,朝廷都不会责怪他们。

至于火铳的价格,相比长枪和弓箭并不贵。尤其是使用铅弹时,相比箭矢的成本还更低。

就连大明装备院精心制作的火铳,价格也不过四两多。相比建虏的首级赏金,可谓是低多了。

所以朱由检决定,给朝鲜士兵提供更多火器,让他们牵制建虏。

同时为了防止朝鲜士兵上了战场就拿着火器逃跑,他决定把派去朝鲜的新军,都授予宪兵队的权力——

可以在战场上直接执行军法,用严酷的刑罚,减少逃兵概率。

需要生产的燧发火铳数量,更是被他从二十万提高到五十万。

燧发火铳从原本打算用于精兵的武器,向炮灰武器转变:

“五十万支还有可能不够,需要一百万、二百万。”

“按照一杆燧发火铳五两银子估算,一百万杆就是五百万两银子——”

“相当于辽东一年的军费,孙承宗打造的辽东防线实在太费钱了!”

越算越觉得养着关宁军不划算,朱由检已经打算在大凌河防线稳固后,削减辽东军费。

把关宁军迁往其它地方分配土地,降低辽饷支出。

如果因此能省出一百万两,他就能打造二十万支火铳。

发给朝鲜的速成兵,都会更有成效。

——

辽东督师孙承宗,此时也很有压力。

因为一年多下来,他发现在原本在辽东属于主角的关宁军,现在成了看客。

皇帝让东江镇出击、让满桂等人出击、甚至东宁岛调来东宁兵出击……就是不让关宁军动弹。

唯一动的两次,还是何可纲挑选兵马帮助东宁兵修筑大凌河堡,还有前段时间黄龙和周文郁各带一个营去支援旅顺。

这让关宁军上上下下都有种失落感,觉得朝廷不看重关宁军。

孙承宗作为督师,这种感觉更深。他觉得皇帝虽然说得很好听,给他的权力也很大,其实却不重视。

尤其是枢密院成立之后,经常用信鸽、臂板通信等方法,直接指挥军队。

东江镇等关宁军之外的辽东军队,也更愿意听从枢密院,对他这个督师却不怎么理会。

这让孙承宗越来越感觉,他这个辽东督师和关宁军正在边缘化。如果不立下新功,下一步就是被裁撤。

对此怀着忧心的他,来到前线的锦州城,和关宁军的高级将领商议要怎么做。

茅元仪在锦州担任护军都尉,他是很感激当今皇帝的。

因为皇帝不但重用了他,还给他特赐元士出身,让他面对进士时,不用再低声下气。

以国士自诩的他,对皇帝当然要以国士报之。 坚决执行朝廷命令的他,毫不犹豫地道: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