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速度吃饭,在三位师父的指挥下,陈凡拎着两个食盒先给刘爷爷送过去,随后也不多做逗留,四人一起去看新房子。
什刹海边,不少男女老少在公园里跳着交谊舞、练着太极拳。
(79年在颐和园跳舞的群众)
陈凡目不斜视地扎着脑袋往前走,和练太极拳的老大爷、老奶奶一起对跳舞的表示鄙视,直叹人心不古,
三位老伯虽然残的残、缺的缺,可腿脚并不慢,就连少了一条腿的张玄松也将拐杖舞到飞起,脚尖点地比小伙子走得还快。
没多大功夫,几人便到了新房子前。
张玄松拿出一串钥匙丢给他,“门锁换了,这是钥匙。”
陈凡开了锁,结果又将钥匙还回去,“您收着吧,平时我又不在这儿。”
说着便推开门往里走。
等他们都进去,林远祥反手将门关上,没好气地说道,“你不在这儿买这么大地建房子干嘛?就该好好给你改造一下思想。”
陈凡充耳不闻,直奔小楼。
楼房整体呈青灰色,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造型却又相去甚远。
最底下是地下室,高出地面约有一米,那一楼的门自然也这么高,门口有一个弧形的坡道、怀抱着楼梯。
坡道可以容纳一辆小汽车进出,楼梯外便是城砖铺就、近500平米的场坪。
陈凡顺着坡道推门进去,宽敞的大厅尽现眼前。
整座小楼占地256平,而眼前的大厅就有近150平米,一根根圆形支柱撑着楼板,左边摆着一套沙发桌椅,一看就知道是客厅,右边则是一张大茶台。
绕过一个柱子往南拐,那里还有一张大圆桌和椅子,自然是用餐的地方。
最引人注目的,却是房子正中间从天而降的一道天光,照在深色的柚木地板上,光滑的地板将光线反射出去,整个屋子都亮堂堂的。
原来房子屋顶被陈凡设计分割成了几份,中间部分约16平米的面积,被设计成金字塔状,上面安装的是和船用特种玻璃同等质地的建筑玻璃,能抗暴风骤雨。
这座玻璃金字塔比四周的屋顶稍矮,完全不会被外面的人看到,但是阳光可以毫无阻碍地照射进来,给偌大的房子带来明亮的自然光。
除了透光,屋顶还有四座很不起眼的换风口,冬天的时候可以封闭,天热了就打开,风往屋子里吹,一点也不气闷。
一楼是起居室、茶室、餐厅、厨房,另外还有两间卧室。
顺着内天井北边、被阳光照耀的木质V型楼梯上到二楼,首先是环抱内天井的一圈走廊。
陈凡拍拍走廊光滑的栏杆,额头冒出几根黑线,设计图纸上只标注用木栏杆,结果都给我用上海南黄花梨,虽然这木头只要3毛钱一斤,可是量大啊,也不知道钱够不够?
他现在是真没钱了,稿费还没到账呢,除非动用张师父最后留的那一万!
算了,反正房子已经建好,就算钱不够也先欠着,大不了多写点书还债。
还好木质楼梯和地板用的是普通柚木,要不然他真的要欠好多钱。
围绕走廊的是一间间功能各异的房间,陈凡随手推开一间,里面的黄花梨家具让他眼睛皮有些发跳。
这时林远祥对着他招手,“过来这边,主卧室在这里。”
陈凡立刻快步走过去。
这是靠正南的一个房间,用的还是双门。
自己的设计自己知道,陈凡双手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明亮的窗户,他走到窗户前,外面的景色尽收眼底。
嗯,就是有点糟糕。
不远处的冂字形两层小楼、凉亭、石阶、假山、风雨廊这些都没有问题。
只不过近千平米的园子里,到处都是光秃秃的,花草树木这些东西还没安排上。
倒是池塘里灌满了水,在一座小水车的作用下,水顺着沟渠流动,形成一圈活水。
张玄松走到他身边,笑着说道,“那是从什刹海抽过来的水,还有一根水管埋在地下,也就是说,这里的水跟什刹海相连,什刹海有水,这里就有水,还是活水。”
李尚德也走过来说道,“人家才是设计师,还用你讲。”
张玄松翻了个白眼,不想理他。
陈凡呵呵笑了两声,这才转身去打量房间。
这个主卧室被分割成两块,用一整面镂空屏风作为隔断,进门的空间兼有小书房的功能,一套金丝楠木家具靠墙摆放,书架上摆放着的是上次去东北前,在中国书店买回来的书。
那张书桌大得跟书画桌似的,足够他挥毫泼墨。
角落的画缸里,插着几十卷书画,有些是跟启功等书画家换回来的,在荣宝斋买的36幅字画也在里面。
穿过屏风往里便是卧室,一张长宽各两米的金丝楠木床背靠屏风摆在中间,两张床头柜分列左右,靠北墙是一整面墙的大衣柜。
陈凡很怀疑,以后这栋房子里的木头是不是都要比这套房子贵?!
林远祥走过来,叹着气说道,“这些木头太费钱了,你交的那5千块都不够,后来我又给你往里面添了3000多块钱,全都花在这些木头上面,太贵了!”
陈凡眉头轻挑,原来是这样?!
当即握着师父的手,正色说道,“师父,以后我肯定给你养老。”
林远祥两眼一翻,“滚,有国家养着我,还用你来养?说,是不是在算计我的养老金?!”
陈凡讪讪松开手,“那不能,你那养老金才几个钱呢。”
林远祥眼睛一瞪,“嗯?”
陈凡赶紧往前走,“我看看卫生间。”
在东墙靠窗的地方,还有一扇门,推门进去便是一个卫生间。
这时候就能看出城砖的缺点,确实太占地方,算上涂墙的砂浆墙灰,这堵墙就有近一尺厚。
不过倒是隔热防潮,不用担心卫生间的湿气影响到卧室。
陪着陈凡看了主卧室之后,三位老伯便都下去茶台那里坐着,陈凡自己一个人上上下下跑了一圈。
算上楼下的两间房,这栋楼共有8个房间,其中六间设计成卧室,两间作为会客室或休闲房。
从二楼拐角处一个比较隐蔽的楼梯间上去,便是阁楼,这里被布置成书房,而书架的木料终于不再是黄花梨、楠木这样的木料,而是价格便宜许多的柚木。
一排排人高的书架靠墙摆放,中间留出宽敞的空间,几张桌椅放在那里,可以喝茶看书。
只不过此时书架上没有书,还等着他去采购。
陈凡随意转了一圈,又顺着西南角的楼梯爬上屋顶。
站在屋顶上远眺,远处的什刹海、四合院,近处的花园都尽收眼底。
真是一个眺望远景的好地方啊,……就是有点儿冷。
也不知道是不是东北的冷空气吹过来了,这都已经农历2月26,竟然还有种要下雪的感觉。
将衣服裹紧,陈凡转身下楼,直接一路下到地下室,嗯,这里空荡荡啥也没有,没什么好看的,便又出去。
从院子里出来,锁上院门,张玄松看着他问道,“你这房子什么时候用?”
陈凡咂咂嘴,“还没想好。”
张玄松满脸无语,“没想好你建来干嘛?”
林远祥也指了指一墙之隔的四层综合楼,“还有那个呢,你不是说要给机械厂做办事处的吗,正好他们要建汽车厂,以后肯定要经常往一机部跑,正好可以用。”
陈凡抿着嘴点头,“嗯嗯,言之有理。”
心里却想着,回去就怂恿杨厂长以单位的名义在一机部附近买套四合院,以后他还要感谢自己呢。
这里还是给自己留着算了,现在已经是78年,有些胆子大的,已经开始搞挂靠公司,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只要没人阻止,很快就会泛滥开来,所以最晚明后年就可以行动。
到时候自己弄个杂志社或出版社,随便找个作协的单位挂靠,自己写书自己赚,不香吗?!
林远祥他们见他从善如流,便也不多说,直接打道回府。
……
陈凡拎着两个空箱子回到一机部招待所,与杨厂长他们汇合。
杨厂长见到他,第一时间便满脸兴奋地晃了晃手里的文件,“瞧瞧,批文都下来了,咱们今天就回去,马上就可以着手组建汽车厂。”
陈凡瞟了一眼,“不瞧。”
随即伸出双手、往一位50多岁、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走去,“曲先生您好。”
曲波撑着两根拐杖站起来,紧紧握了握手,好奇地问道,“您认识我?”
刚才可没人跟他介绍啊。
陈凡笑道,“曲先生的大名传遍全国,不认识您的可不多。”
他本名曲波,笔名也是曲波,陈老总给他起了个字,“普律”,就是普遍规律的意思,因为他的名字有曲也有波,这是个普遍规律。
50年代写过一本书,《林海雪原》,对,就是座山雕那个。
至于为什么他会出现在这里,自然是因为工作原因。
没错,他就是一机部第一设计院副院长,而这个设计院是做机械设计这一块,尤其是车辆设计,正好跟陈凡撞上。
曲波哈哈笑道,“过奖了、过奖了,如今你的名字要超过我咯。”
陈凡赶紧摇头,“差得远、差得远。”
曲波又笑道,“不差不差,我去年发的新书《山呼海啸》都没多少人看,而你的《摆渡人》、《旧事》、《芦苇荡》都是非常优秀的小说,引起社会热议,这就已经超过咯,何况你还年轻,未来一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发表,超过我是理所当然的事。
而且我也听茅盾先生说过,你给作协提了一个设奖的建议,这个非常好,我是全力支持的。”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你看看,我们都是搞写作的、也都搞机械设计,这不是缘分吗,要不你到设计院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陈凡脸色微僵,怎么还来?
连他的自谦都忘了去回应,《山呼海啸》还是有不少人看的,只不过名气确实远远不如《林海雪原》。
杨厂长三人见曲波又挖人,也在旁边干着急。
不行,必须赶紧跑!
曲波一看,不禁打了个哈哈,“好嘛,看来你还是不乐意,也不勉强,咱们以后多多沟通,好不好。”
陈凡赶紧点头,“一定一定。”
唯恐夜长梦多,杨厂长决定立刻启程。
他们三个人,加陈凡四个,再加上一机部和一汽各两人,买了八张软卧票,上了南下的火车。
陈凡有些失望,他还想坐飞机呢,看来只能等下次了。
……
这一路火车转汽车转轮船,2月15号出门,回来这天,已经是4月5日。
日子真好,这天清明。
(本章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