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陛下的意图(1 / 1)

朱元璋的怒火让偏殿气氛骤然紧张。

静默片刻,朱元璋徐徐道:“你所言确有几分道理,但若立皇孙,凭他的才略,朝廷上下如何心悦诚服?”

“朕年事已高,唯愿天下安定。若孙儿登基,无力驾驭朝廷内外势力,岂非酿成大祸,大明百姓岂能再遭动荡之苦!”

刘三吾闻声,目光一亮:“几位藩王已按陛下的安排远离朝政,若有异心,调兵遣将即可平定。皇孙乃陛下血脉,有陛下庇佑,任何决策皆有大义为凭,堂堂正正!”

言至此,他略作停顿,似是口干舌燥。

“况且,朝中有我刘三吾,即便群臣心有不满,又有谁敢公然违逆!”

一番坦诚之言,令朱元璋频频颔首。确实,遵循儒家传统,大义是至高无上的准则。

若立燕王,那些老臣必以嫡庶之分挑起是非,届时朝局动荡,江山何以稳固?

然而,此刻册立朱允炆为皇孙是否过早?他虽为合格的皇孙,却未必胜任帝王之位。

燕王勇猛善战,晋王性格多缺,沉溺享乐。相比燕王之子朱高炽,朱元璋心中不禁一叹,这个抉择对他而言实属艰难。

眼见诸子无一能在宫中立足,立皇孙便成了唯一选择。

朱元璋眉头微皱,随即舒展,倚靠在椅背上。

“刘舍人,除了太子之子,你可有其他推荐之人?”

“微臣不敢!”

刘三吾闻言心神一凛,他仅负责进言,最终决策仍需陛下定夺。况且,臣子绝不应干预帝室家事。

“哼,你说立皇孙,却又不敢提名,朕做事总要权衡比较,有比较方能抉择。”朱元璋起身,扶起刘三吾,长久跪拜想必不易。

“朕最不喜你们这些文人做派,把纲常伦理看得比天还重,话到嘴边又吞回去,扭扭捏捏,叫人心烦意乱。”

“看,大殿内只有君臣二人,不妨直言,朕不怪你。”

刘三吾脑中飞速转动,揣摩陛下的意图。看来除了太子长子,陛下心中另有人选。

而这人选已显而易见,便是燕王之子朱高炽。一提及燕王世子,刘三吾脑海中便浮现出一幅画面。

身为明代大儒,刘三吾身兼数职,时常参与教导皇族子弟的上书房事务。

当提及朱高炽的学习情况,他立即找到了合适的措辞。

"陛下,据臣观察,太子长子朱允炆勤奋钻研,继承了陛下的智慧,实乃最佳接班人。"

话落,刘三吾低下头,避开朱元璋的目光。

"没错,这样才好,说出来心里畅快多了。"

朱元璋听后,罕见地露出一丝喜悦。

"既然陛下想比较,那我也大胆展示一下皇孙们的作为。"

见朱元璋嘴角微扬,刘三吾胆气渐壮。

"陛下,拿燕王世子来说吧..."

一提朱高炽,刘三吾脑海中便浮现出他在书房打盹的画面,还时常违背规定,与朱允炆形成鲜明对比,宛如天壤之别。

不过,这不能全怪朱高炽。作为一个现代穿越者,学习明朝的礼法对他来说枯燥乏味。更何况,他有五位历史巨擘在脑海,无需在书房消磨时光,久而久之,给刘三吾留下了极差的印象。

刘三吾对朱高炽的指责,让朱元璋的笑容更加灿烂。

"刘舍人,燕王世子并非你所说的那般不堪,也许他对礼仪之道并无兴致!"

朱元璋摆手制止了刘三吾,继续说道:"燕王世子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心有独钟。丧事过后,你与他深入交谈,自会明白。"

"行了,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可以回去,记住,今天的事不可外传。"

朱元璋心情愉快地离开侧殿,留下一脸困惑的刘三吾原地站立。

...

阳光高照,燕王府内,朱高炽袒露着上身,沐浴在阳光下,周围鸟语花香仿佛与他无关。

"嗖!嗖!"

他全力以赴地挥拳,风声呼啸。

打完一套拳,他气喘吁吁,十三岁的身体还未发育完全,这样的锻炼确实不易。

然而,个人实力在关键时刻至关重要,既然志在高位,就必须全方位准备。

想到这里,朱高炽心中泛起一丝安慰,强忍肌肉酸痛,又在小院里开始扎马步。

身为燕王世子,他必须学习繁琐的礼节。练拳结束后,他在仆人的服侍下沐浴更衣。

起初,朱高炽对此颇感不适,但很快,他领略到这种生活的乐趣。

一想到乏味的上书房,朱高炽的脸上掠过一丝苦笑。

"朱小子,别抱怨了,你上书房的无所事事已传遍皇宫,这对你的名声没好处..."

爱唠叨的韩信再次发言,条理分明地分析着。

"你别说了,我懂了!"

朱高炽深深地呼吸,他清楚这其中的权衡,那些书生的议论不过如微风拂面,总有办法应对。

此刻,那位风度翩翩的少年立于宏大镜台之前,大明朝的华服映衬出他的勃勃英姿。

朱高炽对这套繁复的礼服满是无奈,却又不得不赞叹裁缝的巧夺天工。镜中映照的自己令他既满足又惋惜,可惜这样的瑰丽已无人得见。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