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看到刘三吾发自内心的微笑,立刻明白了他的赤忱之心,读书人的想法总是单纯至极。
自古以来,众多学者为了书中的理想世界不断奋斗,他们以崇高的名誉和不屈的精神为指引,短暂闪耀后便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浩瀚的历史中,无数秉持大义的文人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如同璀璨的流星划破夜空,虽转瞬即逝,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瞬间,朱高炽对儒家的轻视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源自血脉深处的敬意。
刘三吾确实堪称一位合格的文人,他的一切努力皆是为了大明的繁荣。
朱高炽下意识地整理衣冠,再次行礼,脸上满是庄重。
几位夫子从他的举动中感受到他对儒学的敬仰,不禁动容。
刘三吾被朱高炽的真挚打动,连忙伸出颤抖的手去搀扶。
尽管他们是huangzi的导师,但君臣之礼仍需遵守。朱高炽一再行礼,本不应被接受,但这份对知识的尊重超越了世俗的界限。
领受这份诚挚的敬意,刘三吾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燕王世子的赤诚之心,诸位已亲眼目睹,今日承蒙殿下赐礼,我必倾尽全力,毫无保留地传授所知!"
"很好,既然燕王世子有求学之志,我会与刘学士一同,引导殿下领略儒学的高峰。"
方孝儒主动上前,严肃行礼,表达了他的决心。
"看来殿下先前一直在隐藏才华,如今显露出来,想必是bixia在背后激励吧!"
望着方学士庄重的神色,刘三吾心中不禁暗自赞叹。
"太孙驾到!"
就在几位教师打算展示他们立场的时刻,宦官的轻柔声音从门外响起。
来者非他,正是朱允炆。身为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元璋对他宠爱有加,故此得了个太孙的称号。太子病逝,朱允炆这几日一直在守灵,此刻他身着素衣,眉宇间仿佛还萦绕着淡淡的哀愁。
朱氏家族的教育严谨,因此学业依然不能停歇。
见太孙亲临,几位夫子急忙向门口迎去,脸上堆满了笑容。
"参见太孙!"
"诸位老师不必如此客气,此地是上书房,我们唯有师生之谊,放宽心便是。"
朱允炆轻轻一拜,算是致意。
在外人看来,他是典型的模范学生,但在朱高炽眼中并非如此。
朱允炆环顾四周,注意到角落里的身影,眼中竟闪过一丝惊讶,燕王世子怎么会比他还早到?
"这位是方孝儒方学士,陛下特地请来的。"
刘三吾在一旁解释。
"原来是潜溪先生的高足,允炆见过先生。"
朱允炆深知眼前这位儒雅之人的分量,连忙行大礼,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果真如皇家子弟,总是只看眼前的利益。"
相较于朱高炽的真情流露,朱允炆的行为显得有些做作。方孝儒淡然回礼,并未多言。
见到这一幕,朱高炽嘴角微微上扬,帝王之道在于洞悉人心,关键在于适时做出最有利的决策,这是秦始皇教给他的。若想笼络方孝儒,就必须触动他内心最在乎之处。而朱允炆看似得体的恭维,只会让他反感。
要成功登上帝王之位,必须争取朝廷上的势力支持,说得文雅些,就是赢得臣子们的心悦诚服。
目前,大明的军事力量强大,朱元璋将更多精力放在内政与民生发展上,因此,从这方面着手才是最佳选择。
"堂弟!"
正当朱高炽思绪纷飞,朱允炆已结束与夫子的交谈,主动上前与他打招呼。
"想不到,你竟比我先到。"
"读书求知,理应积极进取。" 听到这话,朱允炆不知为何忽然大笑起来。
朱高炽见状,也挠挠头,加入了笑声中。
慢慢地,上书房里的人多了起来,这里本是皇帝为朱家设立的学堂,来的都是朱氏的后裔。朱高炽缓步走到朱允炆身后坐下,面前的小桌上摆放着精美的文房四宝,还有两本装订齐整的儒家典籍。
在朱高炽的背后,几位年纪尚幼的亲王肆无忌惮地落座,按理说,朱高炽应当称呼这些孩子为长辈。
他们朝着朱高炽挤眉弄眼,稚嫩的脸上满是顽皮的笑意。
察觉到背后的喧闹,朱高炽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随即端正坐姿。方孝儒已站立在众人面前,锐利的目光逐一扫过学堂里的每一位学子。
但这几位小亲王可不是省油的灯,见气氛转为庄重,他们内心的抗拒被激发,迫不及待地踹向朱高炽的椅背。
“这几日你忙些什么,为何不来找我们玩乐?”
朱高炽背后是宁王,朱元璋最淘气的儿子,甚至比少年时期的朱棣更为顽劣。
“我从北地弄来了两只猛犬,凶猛异常,回头让它们较量一番给你瞧瞧,保证会让你大开眼界……”
见朱高炽不理会他,宁王自顾自地说个不停,全然不顾方孝儒那如同噬人的目光。
对于这些小亲王,朱元璋并未严加管束,对他们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都是庶出,也不期待他们将来能有何等成就。
皇家历来冷酷无情,想到这里,朱高炽本想与这些“叔叔”划清界限,却不禁轻轻叹了口气。
“肃静!”
见那几个顽皮的小亲王打扰了燕王世子,方孝儒皱紧眉头,拿起硬木戒尺重重敲击桌面,这才镇住了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家伙。
平复了口气,他才慢慢翻开书卷,开始讲解经文的深意。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