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住李景隆后,朱高炽思绪纷飞,大明朝廷的权贵派系错综复杂,他仅窥见冰山一角。
要让这些相互制衡的力量成为大明进步的动力,还需更深入的布局。这些人既是大明的基石,也是锋利的剑,妥善利用,大明的未来必定灿烂无比。
李景隆离开后,景仁殿只剩朱高炽独处,他的心境也悄然转变。
权贵是王朝的支柱,也可能成为王朝覆灭的导火索。朱高炽反复思量,如何稳握这把双刃剑。
一旦他登上皇位,面对国家突发状况,也需要能人相助处理,毕竟皇帝虽位高权重,却无法事事躬亲。
大明要繁荣,要强大,就必须驾驭这些权贵,同时吸纳人才。
当然,驾驭并非全面控制,君臣之间需有界限,否则将祸乱朝纲,导致国家灭亡。
“朱儿,你的思路真是与众不同,连我也得承认。”
脑海中,一向自负的秦始皇也发出感叹。
朱高炽闻言,微微一笑。
三年的税收,这样的收益简直骇人听闻。
“陛下,此乃燕王世子的深思熟虑,实乃国之大幸。改革驿站,犹如春风拂面,唤醒了经济的活力。”一位文官赞扬道,眼中闪烁着钦佩。
朱高炽微微一笑,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自己的决策正逐渐改变着这个国家的面貌。他转向朱元璋,恭敬地说:“父皇,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计划,我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朱元璋看着儿子,眼神中既有赞赏也有期待,他点头道:“你做得很好,继续下去,朕会全力支持你。”
朝会继续,一个个议题被提出,朱高炽积极参与讨论,他的智慧和果断赢得了更多的臣子认同。他深知,治理国家如同经营一个大家庭,需要恩威并施,才能让每个成员心服口服。
日复一日,朱高炽以他的独特方式影响着大明,每一个决策都像一块拼图,渐渐描绘出一个繁荣昌盛的未来画卷。而他,就是这幅画卷的绘者,用智慧和勇气为大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赋税的丰厚收成已至,解决武昌的洪水问题似易如反掌。朱高炽闻之亦心生欢喜,未曾料想,一个不经意的构想竟带来如此财富。然而,不论如何,此决策确为大明带来了显着的利益。
据户部尚书的汇报,东南之地实为大明经济的璀璨明珠,发行玉票无疑将刺激该区域工商业的繁荣。江浙一带或可借此东风,推动农业与制造业的进步。数十年后,这片土地必将成为全国最富饶的区域。
驿站提供的物流服务将持续扩大,各地商贸交流日益频繁,大明的国力也将因驿站逐步增强。然而,朱高炽旋即察觉到隐患,喜悦之情渐消。大明商人的地位仍低,即使商业繁荣,也难以成为国家支柱。
加之长期的政策,商人需承受沉重赋税,犹如困于僵局的鱼,只能走向衰亡。尽管如此,驿站的开创无疑是良好的开端,加速了商品流通,间接提升了国家财政。要转变民众对商业的看法和森严的等级观念,还需长时间的努力。
文人士大夫在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或许可以借此突破口。他们是社会的典范,假使这些满腹经纶的学者能引领潮流,商业或许能摆脱困境,挺直腰杆。
“此事任重而道远啊!”朱高炽不禁感叹。
“还好有些希望,若能让官员与平民更为亲近,那就更好了。”
思绪间,朝堂上的群臣也从惊讶中恢复过来。
“好!”朱元璋大笑道,“既然驿站带来收益,我们有了底气,说话也更有力量。传达我的旨意,论功行赏,让天下看见我们的诚意。”
老人显然由衷地欢喜,在高台上发表了诸多鼓舞人心的话语,直至临近午膳时间才宣布退朝。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