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这一切,戚继光提了个小要求,就是希望方廉提供一些倭刀的实物和与倭寇交过手的人,他还是需要了解一下倭寇的战法。
这个不难,江南本来就与倭国多有贸易,而日本能与大明交易的,除了金银最重要的就是倭刀了。当年倭国还能和大明正常堪合贸易的时候,倭国使节每年带来的倭刀数量就非常之大。
据它们自己统计,第一、二次勘合船所带剑刀约3000 把,第三次就腾升到9960把,第四次3万把,第五次7千余把,第六次竟达到3.7 万余把,第七、第八次各为7000把,第十次是把。
而且倭刀在大明并不是什么多金贵的东西,明廷给倭刀的最高价为每把万文,还有5000文、3000文,少者也1800文,只是在个别情况下,才给300文。
后来由于倭刀是倭国为数不多的创汇产品,刀剑的大量输出,招致了因大量生产而引起的粗制滥造,最初每把刀值十贯,后来下降到一贯。看来锻刀仙人们也吃不消啊。
方廉自己就收集了一些倭刀,当下就命人取来几种,再将巡检司中一个与倭寇交战过的巡检叫来,命他与戚继光一道回去。
戚继光带着倭刀和这个巡检回到大营,将军中总旗以上的军官都叫来,将这些倭刀给他们看看。这些倭刀以打刀为主,也有一些太刀,所谓太刀,刀长一般在1m到1.5m之间,太刀弯曲的刀形使其最有效的攻击方式为挥刀斩击,太刀的出现,使日本作战的方式由徒步转向骑乘。太刀利于马战,就是不知道倭国的马有没有刀高。
而现在倭寇多使用打刀,打刀大约两尺长,打刀主 要是步兵使用,拔刀瞬间就可做出防守架势,刀刃向敌。这些军官们看了一下倭刀,不得不承认,这些倭刀确实比大明军器局造的那些废铁要好多了,确实非常锋利,装备这种刀,一般的卫所兵的确难于抵抗。
而且据这名巡检描述,倭寇作战,一般是太刀在前,打刀在后,一旦交战,刀盾手使用1米左右的腰刀,很难招架1米6左右的倭刀,经常被一刀两断。而长枪兵又太笨拙,容易被倭寇近身,用势大力沉的大太刀砍断枪杆,枪断人亡。一旦倭寇突入明军的阵型,明军很快就崩溃了。
听了这名巡检的讲述,一众军官都开始思索起来,该怎么对付倭寇。戚继光问道:“倭寇所用弓矢如何?”
那巡检答道:“倭寇弓箭不多,但是都是神箭手,箭术精妙,远胜官军,且倭寇所用箭矢都是重箭,虽然射程不远,但是威力极大,官军所着甲胄,不能抵御。”
倭寇所用的乃是他们倭国的和弓,非常之长,主要是因为倭国缺乏制造复合弓的技术,为了提成弓力,就不断加长弓鼻,和弓的上弧部份占弓长的三分之二,下弧占三分之一,上长下短,乍一看好象破坏了平衡,不过,手握的位置正好处于弓的震动节,不规则的长度能让手减少震动,更有利平稳发射。
这玩意比倭国武士高多了,射程上是短板。竹木弓的材质,加上过长的弓身,就算拉满弦,射程也没有角弓远,一般来说,和弓只在百米内的杀伤力较大,越近越强。但是近距离杀伤力强。长弓配上重簇,和弓的破甲威力很大。
故而明军对和弓的评价是:矢皆重,弓皆劲,发皆不远。不轻发,发必中人,中者必毙,故人畏之。而东南的官军,承平日久,疏于操练,箭术更是极差,官军弓软矢轻,中者多生。倭夷被射中,常拍其臀,以为我辱。
诸位军官通过这些倭刀和描述对倭寇也有了一些了解,倭刀当然有非常锋利,能够破甲的,但是那种好倭刀并不多,大部分倭寇使用的倭刀只不过是中下等倭刀,要想破明军的钢甲,估计还是不太现实的。
一众军官们倒是对倭寇不太重视,毕竟他们是骑兵,对步兵具备天然的优势。至于倭寇的弓箭,明军准备用强弩对付他们,明军骑兵善用长枪、透甲枪等长兵,长度远远比倭寇的太刀打刀长,再加上唐顺之送来了大批的皮甲,除了 士卒们装备以外,还有多余的制成马甲。
和宋、金爱用重甲骑兵不同,大明的骑兵更爱用轻甲,既提供一定的防护,又不影响机动性。大明的马甲分为马面子、鸡颈、马身甲、胸甲等等。“马面子”是一块狭长的金属制的护面,上面开有眼孔,主要保护马匹面部,与马匹额头等大,内里经唐顺之改进后有棉布用作贴额;“鸡项”其实是一副马颈部的护甲,由甲片缀成,前面有搭扣可以扣上; “马身甲”即是马匹身上的主要甲胄,约莫与马匹等长。
明军的马甲足以防护倭寇的箭矢,戚继光决定发挥骑兵的特长,直接近身冲阵争取一轮冲锋就将倭寇打垮。戚继光对一众军官们说道:“弓马为中国之长技,横骛飚奔,风雨骤至,势非倭之跳跃踌蹰者所能支。今我设谋张网以待,此天时在我也。上海地势平坦,利用马军,此地利在我也。我皆九边之精锐,而倭寇不过乌合之众,此人和在我也。上报天子,下慰黎民,此其时也!”
同时戚继光还宣布了赏格,战倭寇首级一枚,赏银五两,松江府已先发一千两犒军物资,自今日起,驻军除禁酒外,加餐,吃肉,专待倭寇。有肉吃,有钱拿,明军的士气自然大振,只要能给饷,明军还是有战斗力的。
于此同时,萧显带领这五千倭寇,兵锋也直指上海县。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