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但凡是接近【垂拱而治】的时代,国家实力一定急剧下滑。
林如海主张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搞巡视组。官员们就好像菊花被捅破一般跳起来,贾琏直接上大招,放出龙禁尉的原始形态,满天下的官员,不论文武,都要跳脚。用鲁迅的话说,这就是破窗理论,要开给房子开一个窗口,就得有人出来说要拆掉屋子。
承辉帝想不想恢复太祖年间龙禁尉旧制呢?当然是想的,只要是个想有所作为的皇帝都想。
现实是也就是想一想了,不可能做的到。原因很简单,威望不足。威望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就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贾琏真就不怕被天下的官员唾骂么?他还真不怕,因为对于贾琏而言,文官们怎么都不会当他是一路人的。更别说,贾琏现在看着依旧懒,其实已经在做事情了,只不过很多事情因为时机不成熟,现在的情况下,越努力越失败。
别人看着贾琏东一下西一下的在不务正业,实际上在他的看似不着边际的行动中,整个国家已经在一点一点的变化了。
两千年封建君主集权制度的惯性太大了,一己之力无法阻挡,只能因势利导。
以银行为例,在挣钱的道路上,从最初的铸币税到异地汇款收费,发放牌照等一些列手段的促动下,资金必将朝着更加来钱的方向流动。
这个时代什么方向最来钱呢?当然是对外贸易咯。没看见承辉帝都开始重视水师了么?
经历过财政困难的日子后,将来一旦现有收入无法满足财政需求,皇帝一定会寻求向外发展,去攫取更大的利益。
基层社会,西洋海量的茶叶、丝绸、瓷器的需求催动下,自然也会朝着这个方向使劲,带动周边。
当大周的对外发展由民间利益驱动,并且上下利益一致的时候,迸发出来的力量将无可匹敌。
道理很简单,这是个大国,目前在经济文化全面领先西方。
内阁,五位大佬沉默的坐着,没人发言。真不是怕贾琏“灾星”的名声,实在是这个事情太过丢人了。
你们都想到了下面的官员一定会去堵门闹事,人家写奏折的时候,肯定已经先想好了,并且早有布置。
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了,居然被一个小年轻耍的团团转,丢人丢的人尽皆知。
但凡当初多想一下,结合贾琏以前的行事风格,都会提前交代一句下面的人,不要闹的太过,上奏折弹劾就行了,不要搞物理。
“好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让人去请林如海。五城兵马司终究是督察院的下属部门。”首辅孔照还是率先开口了,现在这个局面指望别人肯定不行了,还得自己上。丢人不丢人的,先把局面控制住,人捞出来。别让贾琏借机把事情搞大。
“在下去见林如海!”潘季训果断的站起来,离开了令人窒息的内阁小会议室。
事情传到督察院,一开始林如海也是目瞪口呆的。上那份奏折的时候,林如海知道肯定要被弹劾,也做好了被群起而攻之的准备。
甚至连下一份反击的奏折,腹稿已经打好了,就等着上第二份奏折,跟那群虫豸们较量一下。
总而言之,内阁没有督察院一席之地的历史,必定要在林某人手里终结。
林如海把什么都想到了,唯独没想到,贾琏这家伙连招呼都不打一个,直接往粪坑里丢炸弹,激起民愤(粪)。
就在林如海想着如何化解的时候,贾琏玩的更绝的消息传来了。一口气抓了京城一百多位官员。
林如海人都麻了,他是真没想到,五城兵马司还能这么用。
不等林如海想明白事情到底该怎么处理,才能把事情影响最小化的时候,已经有人登门了。
来的是大理寺卿毛大人,见面之后先是客气一番,然后很不客气的开口喷:“林大人,五城兵马司要造反么?您不管管?”
没等林如海回答呢,门口又进来一个人,刑部尚书王刚,开口很不客气:“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朝廷官员像牲口一样被抬着招摇过市,林大人,贾琏是在犯罪啊。”
这俩前后脚进来,说出来的话却不像来息事宁人的,而是来拱火,想把事情闹大的。
林如海瞬间就明白这俩啥意思,不就是为了内阁增补么?觉得自己有机会是吧?好好好,你们没安好心,别怪林某不客气。
“二位也是贾琏的上官,为何不亲自去找他呢?”林如海不紧不慢的反问一句,原本有点浮躁的情绪,意外的平静了。
两人交换了一个视线后,都没有主动开口。这俩其实是在害怕,怕什么呢?当然看见林如海不上钩,害怕被报复。
或许林如海没啥手段报复他们,但是拉着他们一起死的本事是有的。
只能说两人还是太着急了,内阁增补的事情还没定下来呢,他们就先开始内斗了。
林如海的反问,令二人进退维谷,毕竟底裤都被人看穿了,非要强调什么五城兵马司是督察院下属单位的话呢,也不是不能说,那就是把人往死里得罪了。都是老江湖了,王刚很快就转换思路:“贾琏年轻气盛,林大人还是去跟他好好说说,不要太过冲动,以免事情闹大。”
这思路转化的真快啊,不愧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贼。毛大人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大家都好。”
你看,没人再提什么五城兵马司是督察院下属的话了。
因为心里都清楚,贾琏是那种逼急了能让五城兵马司脱离督察院的狠人。别人这么干,没人信,但贾琏真不好说。
气氛缓和,林如海也没法发作的时候,现场有点安静,门口潘季训冲进来,才算打破了安静。
(本章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