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一对六十三(1 / 1)

看到那些密集的炮口,服部一郎吓得几乎惨叫起来。

这条船的两侧,火炮数量有将近四十门,一瞬间就能倾泻出密集的炮火。

没等服部下令让倭贼的小船散开,铁甲战船就已经开炮了。

窗口的炮管释放出一道道火光,巨大的后坐力让大炮猛然向后退去。/apk/

圆形的炮弹飞向倭贼的平底沙船,但首发准确率并不高。

炮弹落在海水中,激起高高的水柱。

冰冷的海水飞溅在倭贼的身上脸上,引发一阵惊呼。

三十六发炮弹,只有一发命中,气得明军的小校跺脚大骂。

但就是那一发命中,直接把倭寇的船板打烂。

居高临下发射的炮弹打穿了侧面甲板之后,又击穿了那条船的底部。

炮弹把倭贼的船打出一个手臂大小的破洞,海水咕咕咕的狂涌上来。

明军的水手迅速清理炮膛,然后装入定量的火药包和炮弹。

这次,明军水手根据上次的误差调整炮口,一轮射击下来,又有两条倭贼的船被击中。

虽然挨了一炮不会立刻沉没,但服部一郎的心里冰凉。

——火炮、投石机、弩炮,这些都是海战中的利器。

但实际战斗中,弩炮的使用最多。

因为弩炮打得比较准。

相对而言,在起伏不定的船只上,火炮能够十发一中,就真的是谢天谢地了。

而且火炮的装填很慢,通常大型弩箭发射了三次,火炮才轰击了一次。

然而那条明军战船上的火炮,却打得又快又准。

这样的炮,在明军的战船上多达三十六门,威力十分惊人。

倭贼这边有三条船被击中,瞬间沉没倒不至于。

船上的倭贼拼了老命的封堵漏水的缺口,还拿着桶,拼命将船舱里的水排出去。

但船舱进水,这三条船速度就慢下来了。

明军的战船迅速靠近到了五十米左右的位置,然后一轮炮击打了过来。

这一次,明军水手把三十多门炮全部推到右舷,朝着那条受创的平底沙船打了一轮齐射。

三十多发炮弹,这次有十七发命中。

滚烫的炮弹像是撕草纸一般,将倭贼的战船打得稀烂。

无数碎木板乱飞,只要被这些碎木板击中,跟中箭也没太大区别了。

明军这边已经没有再次齐射的需要了——千疮百孔的倭贼战船开始倾斜,大量的海水涌入,吞噬了这条战船。

船上的近百名倭贼还有许多受伤未死的。

幸存者拼命想要游泳逃生,但船只沉没时产生的吸力,将那些倭贼卷了进去。

旗开得胜之后,耀武扬威的明军战船在倭军之中横行霸道,用冲撞、炮击等方式,不断击沉倭贼的战船。

短短两刻钟,就有五条船沉没,其中三条船被打的彻底粉碎。

服部一郎这边虽然还有五十八条战船,但是他哪敢继续交战,连忙下令全军撤退。

五十八条倭贼的战船朝着不同方向逃散,明军战船奋力追向其中一艘。

明军战船主要用轮桨作为动力,鏖战许久,蹬桨的水手已经累得满身是汗。

但一连串的胜利,还是刺激得水手们奋力追赶。

明军战船在大海中宛如一条狂鲨,乘风破浪的朝着倭贼战船逼近。

这条船上的倭寇头目姓加藤,他脸色惊恐的看着明军战船,然后做了个睿智的决定:跳船逃生。

噗通一声,加藤跳进了冰冷的海水之中。

船上的倭贼更加没了斗志,纷纷跳船逃生。

明军的战船靠过来之后,许多明军官兵出现在船舷边缘。

加藤听到头顶上砰砰砰一阵乱响,数十把火枪朝着水面射击。

在加藤身边,有同伴的惨叫声响起。

加藤一低头,想要朝着水里潜游。

结果船上一条挠钩抛了下来,正好钩住了加藤的右腿。

挠钩的绳索拉紧,锋利的钩子扎进加藤的大腿,将他朝船上拖去。

加藤手舞足蹈,拼命叫喊求饶。

头下脚上的加藤被拽到了船舷附近时,还被明军敲了一棍,打得加藤连声喊着饶命。

不过这次的“饶命”,加藤用的是汉话。

两个明军士兵对望一眼,拿着挠钩的明军问道:“这个倭贼在喊什么呢?我怎么听不懂?”

另一个明军板着脸说道:“他在骂你呢……别生气,我帮你报仇。”

那个明军将被称为“刺刀”的武器装在火枪上,然后一刀刺了过去。

剧痛之下,加藤像是虫子一般在挠钩上扭动着。

那明军又是一刀,将加藤腿上的肉劈开。

这一下,挠钩再也无法支持加藤的体重。

钩子在加藤的腿上划出一道鲜血喷涌的伤口,然后收了回去。

倒霉的加藤再次摔进海水里,鲜血染红了周围的海水。

加藤手脚无力,他缓缓朝着海水中沉了下去。

恍惚间,加藤心里泛起一个念头。

这些明军好狠……

大明的官员和百姓,常常喜欢说上天有好生之德,或者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所以倭贼每次跪地求饶,一般都能得到宽恕。

有时候运气好,倭贼还能被遣送回国。

而这次朱允熥所招募的明军,大多数是沿海的民壮。

后世的明人方物志中记载:永乐年间招募浙、皖、闽等各地民壮,选其善水善泳者为航海水手。此等士卒,常故作语言不通,屠戮生灵,杀戮甚重,而将官亦不禁制,甚有暗中鼓励奖赏者,故东来之贼,死伤极多……

明军的铁甲战船击沉六条倭贼战船之后,周围的倭寇已经逃远了。

在海面上巡弋一圈之后,明军战船的水手也累了,便扯足了风帆返航。/

这一次明军战船,以一敌六十三,毫发无损的击沉六条敌船,倭贼死伤五百多人,令朝廷上下既震惊,又鼓舞。

捷报传来,海边的百姓敲锣打鼓、鸣放鞭炮,热闹的宛如过年过节一般。

消息传到了南京城之后,朱允熥却颇有微词……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