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都当皇帝了,朕还能有什么野心?(2 / 2)

在将晋商连根拔起之前,必须作出周密布置。

多年来,晋商早与北地官员沆瀣一气,甚至,很多地方官员本身就是商号股东。

倚仗地方官员查抄晋商商号,不就是自他自家的银子么?

傻子才不会事先转移财物。

崇祯带着周皇后,离开皇宫微服私访。

他一直寻思着做生意的事情,经过反复琢磨,决定先从办工厂做起。

开水泥厂!

如今百姓修房子,大多还是石垒土填或夯土为墙。

水泥建房结实牢固。

关键是土制水泥难度并不大。

只需要将粘土、石灰矿、石膏磨成粉,像烧碳般烧一烧就行。

虽然只在初高中学了化学皮毛,好歹也是结过业的!

又不是修建高楼大厦,标号高不高无所谓,绝对比三合土强!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好处。

解决百姓的就业问题。

文官不是喜欢屯地么?我让土地三五十年后不值钱!

年年让你们交税,不交?嘿嘿,咱走着瞧…

如今大明遍地饥民,招一个工人,可活一家子人。

招一千个工人,能养活三五千人。

同时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钢铁!

然后更多人能活。

钢铁才是挽救大明的根本,也是大明以后能屹立世界之巅的根本。

钢铁产量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话语权分量...

过剩?

朕可活不了那么长...

读者老爷们看得到。

崇祯打算把水泥厂先挂在皇庄名下。

王承恩的办事效率很高:“万岁爷,厂址已经选好,就在昌平的居庸关外...刚好是那片地是首辅名下…”

崇祯愣了一下:“那地方好像是皇陵所在吧?”

“奴婢是这么想的,有老祖宗们看着,想来妥当...”王承恩缩了缩脖子!

这狗东西,要不是看在原史明亡时这货在煤山给自己当陪吊,此时当一刀劈了他。

“也罢,说说具体安排...”

“那片地距离山脚一两里,村里仅三十余户百姓,大部分依附韩首辅,只需要将他们迁走即可。”

“管事人安排的谁呢?”

“咱厂里的前御马监老太监庞天寿,以前他打理皇庄,虽手脚不怎么干净,办事倒是还算得力。”

“工人呢?”

“从遵化逃到京的流民中招一部分,还有以前一直没有安置的辽东退下来的老弱残兵。”王承恩碍于崇祯面子,说流民来自遵化的难民…

一行人来到城南。

小𣲙河南时期,连年大旱,田地收成不及往十一。

再加上官府随时增派辽捐,很多百姓家早断了粮。

没粮,会死人的!

走投无路的百姓,大冷的天也必须出来找活干。

有人早上还在眼巴巴等着雇主。

等了一天也却没等到,天快黑的时候,运气好寻到活计的同伴干完活儿回来,人已变得梆硬...

能找到活,哪怕不给工钱只给几个窝头,一家人可能都有活命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活,也许第二天全家人都会饿死在某个墙根儿。

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顺天府差役会找一批流民,将死去的人丢到城外乱葬岗。

看到一大群人沿着城墙根过来。

等活干的百姓并没有主动上前,都在眼巴巴的看着。

按顺天府的规定,为保证秩序。

只允许雇主挑中带走看上的人,禁止求活的人主动搭话...

没有人特别留意崇祯,因为...崇祯以及随从身上穿的衣服,很旧...

倒有些象生儿子应该装上屁眼儿的吏员儿…

他们等的...主要是商号管事或杂役。

其中有七八个汉子,明显是一伙的,凑在起低声嘀咕。

崇祯无意中听到几句,在不远处护城河边停下脚步。

“早知道京城这么难混,很不如留在辽东,有袍泽照料,至少还能混口饭吃。”

“朝廷杀毛大帅,东江镇兵务荒废,迟早会落到鞑子手里,留在辽东也是个死。”/

“那可不一定,如今万岁爷英明无比,遵化大破建奴...”

“呵呵,当官的两张嘴,他们说的话你也信?”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