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唇枪舌剑(1 / 1)

寒门世子 风采 1512 字 8个月前

赵凡一句话扔进了炸药桶,瞬间成了书生们口诛笔伐的目标。

熬了十年油灯夜,啃破几箱经书,这可是他们平时最拿得出手的资本,如今却被赵凡说得一钱不值。这口气,哪能咽得下去?

正当这群书生们摩拳擦掌准备开撕的时候,颜本昌登场了。

他早就默默围观了赵凡与庞元那帮书生们的唇枪舌剑。赵凡言辞犀利,刀刀见骨,那些书生在他面前,就跟一群斗败的公鸡碰上猛虎,完全不在一个级别。难怪他能提出摊丁入亩这样的神策,那张嘴,真是铁打的。颜本昌请赵凡一起上讲台。

书生们集体傻眼。

连朱致远都没资格站上去,这个富二代哪来的胆?

庞元嚷起来:“你小子吃了熊心豹子胆?那地方是你能上的?给我滚下来!”

颜本昌挥挥手,让大家安静。

他现在有点后悔招惹这帮书生,个个就知道咋咋呼呼,耍嘴皮子功夫。

“你们要是也能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话,或者也提个摊丁入亩这种治世妙计,老子也敬你们三分。”

“可你们没那本事啊。”

“你们认为杨公子没资格站在这上面?”颜本昌问。

书生们纷纷点头。

庞元腾地站起来:“颜府乃圣贤之地,颜学尊崇无比,门生故旧满天下,颜先生更是大魏儒学泰斗,人人敬仰,怎会为一个纨绔低头弯腰?”

还好颜本昌站得远,不然得被喷一脸口水。

赵凡斜了庞元一眼:

“别人不过是想跟我交个朋友,到你这就成了低头弯腰了?装什么高冷。”

“等你知道了我的厉害,看你还低不低头,弯不弯腰。”

颜本昌脸色瞬间黑了:

“居然有人说我向权贵低头,小兔崽子……”

为了显示风度,他强压怒火。

“讲学之前,我先送大家两句话。第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书生们集体石化。

我去,好牛的一句话!

庞元由衷赞叹:“果然是颜先生,此言犹如明灯,照亮我等迷茫学子的道路,如同洪钟大吕,令人茅塞顿开。先忧后乐,我辈读书人就该如此,学生受教了。”/apk/

“学生受教了。”书生们齐声附和。

赵凡又是一记白眼:

“读书人拍马屁就是不一样,拍得清新脱俗。”

颜本昌面无表情:

“诸位再听第二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书生们再次被深深触动。

建康年间,匈奴举兵侵犯大魏,抢走燕北十州,史称“建康之辱”。此后,大魏一代代英豪前赴后继,试图收复失地,却屡战屡败,无功而返。燕北十州,成了大魏永远的痛。

正当大魏几乎绝望之时,李牧之将军横空出世,率踏奴军北伐,剑指燕北,所向披靡,收复五州。正当他要乘胜追击,突破贺兰山,直捣匈奴王庭之时,朝廷却连下十道金牌,召回李将军。收复燕北十州,功亏一篑。

李将军还因此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含冤入狱,悲愤而终。

此事让天下人寒心。

然而,北伐匈奴,收复燕北,始终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

所以,当颜本昌喊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时,书生们无不为之动容。他们为失去燕北十州而悲痛,为李将军蒙冤而死而愤怒。

颜本昌这句话,字字掷地有声,振聋发聩,道出了多少大魏人渴望收复失地、保家卫国的心声。

庞元再次起身:

“颜先生心忧国家,情牵燕北,大仁大义,是我辈楷模,请受学生一拜。”

“诸位,容我先行一礼。”

“慢着,诸位且勿向我施礼,此言非出自我口,乃是那位赵凡杨公子所言。若要行礼,理当面向他。”

庞元哑然,众学子亦无言以对。

庞元内心挣扎,实难接受:“他不过是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怎可能道出这等振聋发聩之语?”颜本昌笑着解释:“杨公子并非徒有其表,他与诸位同样出身寒门,来自晋通,乃晋通县唯一一位秀才。”

众人闻之,面露惊异。

怎会如此?一名乡野秀才竟配有如花美眷,更有凶悍家仆随侍左右?

见众人满腹狐疑,颜本昌神色一凛:“莫非,连我之言诸位亦难以信服?”

“不敢。”众人齐声回应。在他们心中,颜本昌如同神明,断不会说谎。

“既如此,何不速速向杨公子行礼?”然而,无人愿意向这位曾被他们深深鄙视之人低头。

颜本昌不禁怒意微显,重重一哼,声震全场,以此警示学子们他已动怒。

学子们纷纷垂首,现场一片寂静,气氛甚是尴尬。

赵凡抬眼望向天际,察觉时辰不早,再拖延下去只会白白耗费光阴,他尚有许多事待办。

赵凡淡然一笑,言道:“颜先生,您先前提及欲与我们探讨一事,是否可以开始了?”

颜本昌投以赞许的目光,心中暗叹:杨公子不仅学识出众,胸怀更是宽广,相比之下,这群学子却如愤怒青年般心胸狭隘,实难共谋大事。

赵凡所言确为事实,他们的书怕是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颜本昌清清嗓子,正色道:“今日召集诸位,实有一问想与大家共同探讨——我辈读书,究其根本,所为何事?”

庞元反应敏捷,率先应答:“读书,自是为了坚守道义,不惜生死以报皇恩,留下美名,流传千古。”

颜本昌微微点头,反问道:“那么,君主与天下百姓,孰轻孰重?”

“自然是百姓为重。”庞元毫不犹豫。

“如此,你读书又是为了什么?”

庞元脱口而出:“忠君报国……”言罢,他顿感愕然,其余学子亦是一脸茫然。

赵凡听罢,发出一声冷笑:“原来诸位读书之志,无非名利二字。”

庞元颇感不服:“那你倒说说看,我辈读书究竟为何?”

此刻,颜本昌与孙尚宜的目光皆聚焦于赵凡,对他接下来的回答充满期待。

赵凡起身,步履轻盈走向台前,衣袂翩翩,英姿勃发。

“关于我辈读书之目的,历年来已有无数人提问,亦有无数人给出答案。”

“有人云,学得满腹经纶,只为献予帝王家。有人言,愿耗尽一生追寻功名,哪怕路途遥远。有人道,读书旨在为君、为民、为天下苍生。”

“总而言之,皆可归结为庞元所言之坚守道义,舍身报国,留名青史。”

庞元挺胸昂首,面露得意之色:你方才质疑我的回答,如今却又搬出我的话来博取众人眼球,实乃哗众取宠之徒。/

“然而,这些回答皆过于浅薄。”

庞元心中一阵慌乱,赵凡分明是在公然羞辱他。

“赵凡,你称我浅薄,那就请赐教一个深刻的答案,以慰颜先生及我等之心。”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