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这债难还啊(2 / 2)

摸着自己的下巴思考了一会儿,陆文昭看着沈炼道。

“先查是谁活得不耐烦了,敢假借皇爷的名义收揽女子。”

“查出来后,将情况报上去,看皇爷会如何处理。”

“受教。”

闻言,沈炼对陆文昭拱了拱手。

这就是背后的问题太严重,如果做事儿太殷勤,会被人记恨。

所以选择抽陀螺,一抽一动了。

“你慢慢喝着,我先将活儿给这些人安排下去。”

“去吧。”

闻言,摆了摆手,陆文昭示意对方且去。

次日一早,西苑之中,朱由校召见了户部侍郎袁世振、宝泉局主事赵晗、工部尚书徐光启、宝源局工部主事王源。

“陛下,京师商户最近有屯币之风,宝泉局每日放入京师的三万枚银币不够用,远远不够用。”

被皇帝召见来后,度支司正卿毕自严当即就抱着手对皇帝说道。

“刚开铸的时候,产量很低不算,但产量提高后,每日往民间兑银三万枚,都已经到现在了,怎么还会有人抢?”

听到毕自严的话,朱由校感觉到很是不理解,出言问道。

皇帝的话音落下,堂中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宝泉局主事赵晗的身上。

“回皇上,现在不止是京城的商贾在兑,整个北直隶,乃至于河南、山西、山东的商贾都在往京师赶,想要兑换银币。”

见到众人的目光,赵晗当即回答道。

“特别是听说了,虽然宝泉局给南直隶诸省兑多的银币,但抽的火耗却更多的事情后。”

说着,赵晗的脸直接就苦了起来。

“铸不完,根本铸不完。”

“陛下,大明缺钱啊。”

见到赵晗说铸不完,毕自严拱着手道。

“自洪武元年(1368年)起,至今(1621年)已有两百五十三年。”

“然洪武年间有宝钞发行,永乐年间,成祖广铸铜钱。但自此之后,直至世宗嘉靖年间,朝廷再未广泛铸造钱。”

“后世庙初年虽广铸新钱,但也没坚持几年,及至万历初年,张太岳推行一条鞭法,用白银收税,这银子也就成了大明实质上的钱。”

“今陛下欲推行银币,再行金银之禁。”

说到这里,毕自严偷的看了一眼皇帝的脸色,而后接着道。

“就需要将历代先帝年间就该铸造的银币都给铸了。”

“臣查阅史册,前宋之时,年铸钱量在百万至三百万贯,乃至于宋神宗元丰年间的五百万贯。及此,前宋依旧钱荒。”

很明显,毕自严是做过功课的,当即就用数据和皇帝说话。

“民间百姓多喜存银,若想要银币在民间畅通,百姓皆用,臣以为全天下需要放入一万万枚银币,才能保证银币流通。放入五万万枚银币,才可禁止纯银交易。”

毕自严的意思就是,大明欠下民间的钱太多了,现在要再想要禁止纯银交易,推行银币,就需要先将历年欠下的钱债还上。

若是铸造量不够,百姓是不会听朝廷的,全都使用银币的。

“五万万枚?五个亿?”

听到毕自严的话,在场的众人都忍不住手指掐算了起来。

宝泉局为了提高产量,可谓是用尽办法。

四班倒、流水线,这些能提高产量的方式,宝泉局都用上了。

现在日产量是最低十五万枚,高的时候能达到二十万枚,月产量在五百万枚左右,年产量就是六千万枚。

那么要铸完这五个亿银币的订单,就需要不停的铸造十年。

对于毕自严所说的五亿枚银币估算,朱由校表示怀疑。

他隐约记得,根据后世统计,明朝民间的存银量起码在八亿以上。

不知道哪儿来的史料,李自成抄北京,抄出了七千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不知道有没有夸张,但若是属实,北京城的存银量就应该在亿两以上。

这现在推行新的货币政策,四舍五入一下,这就是两百年的钱债要还啊。

“陛下,这还只是新铸。”

看到堂内众人沉重的脸色,毕自严又补充道。

“若是朝廷不新铸银币,则民间就会钱荒。”

“较之前宋,我大明又多辽东、燕云之地。”

说着,毕自严停顿了一下道。

“还有北方的蒙古诸部与我大明互市,他们每年的卖马银也不是个小数目。”

“若依前宋年铸铜币三百万贯之数推算,我大明想要民间再无钱荒,则每年就需多铸最少五百万枚银币。”

“一年十二个月,这五百万枚银币,就需要一个月时间去铸,剩下的十一个月若是用之还旧钱,则需宝泉局铸造十五年。”

“。。。”

听到毕自严的话,堂中的众人都沉默了下来。

皇帝已经讲解过货币的作用了,如今新的货币政策是要给朝廷铸造一柄利剑,一柄用来掌控,或者说收割天下的利剑。

但是,现在铸造这柄利剑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新的货币政策,的确是个良政,看京城的商贾反应就知道了。

银币全都被抢兑了,根本就轮不到下面的平头百姓兑银。

但现在这个欠债量,让人触目惊心。

“五亿枚,五亿枚。”

琢磨着毕自严说出的数量,朱由校有些头疼。

他是个穿越的,除了毕自严说的那些,他还记得西方的那帮孙子。

这个时间点上,西班牙还未没落,每年往大明运输着大量的白银,南方这些年一直都是物价上涨,银价下跌。

若是再等个十年,西班牙全世界开战,德川幕府闭关锁国,外部白银流入减少。

大明如今的工业能力,世界第一。

但是,这种世界第一并不是后世的那种以石油、电能为产业基础的高强度工业。

而是由一个个小作坊组成的伪工业体系。

这要是拿不到订单。。。

那些个小作坊就会破产,这可就真的伤到国本了。

大明惨不忍睹的货币政策与海关政策,直接就是在这个巨人的大动脉上开了个口子啊。

“赵晗啊。”

这么想着,朱由校将希冀的目光望向了宝泉局主事赵晗。

“臣在。”

看到皇帝的眼神,赵晗颤颤巍巍的回答道。

本来,他还想以月产五百万枚的功绩,在皇帝这儿诉诉苦,看能不能歇一歇。

但现在,毕自严告诉他,他需要在十五年内,铸出五万万枚银币,皇帝新的货币政策才能彻底的稳定下来。

天地良心,一个月五百万枚,这宝泉局上下忙的都已经是前脚打后脚了。

“这事儿,朕就交给你去办了。”

看着赵涵,朱由校的语气中充满了鼓励。

“陛下!”

听到皇帝的话,赵涵顿时满脸的惶恐。

“臣,臣办不到啊。”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