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少,太少(2 / 2)

闻言,朱由校忍不住摸了摸下巴。

五十万枚银币,成本就是四十万两白银加上若干杂料。

若是算上多加征的三成火耗,就是十五万两银子的收益。

这个生意是真的捞钱啊。

“南直隶那边,对朝廷多征火耗的事儿,有没有什么异议?”

“异议。。。是有些异议。”

听到皇帝的话,王末的表情开始变的奇怪。

“他们反对?”

闻言,朱由校露出了一个不出所料的表情。

“不是。”

闻言,王末表情古怪的摇了摇头,而后又拿出一份奏章递给皇帝。

“的确是有些人觉得火耗太高,但更多的人却是觉得这么高的火耗与给南直隶的银币量不符。”

“???”

王末的话音落下,殿中听着王末与皇帝的众人脑门上同时冒出一堆的问号来。

翻开着手中的王体乾对南直隶兑银描述的奏本,朱由校的表情,大概就是老人、地铁、手机。

看完了王体乾的奏章,朱由校又看起了另外一封,这是一份联名请愿书。

“自隆庆开关,南直隶银价一日三退,民不聊生。”

脸上带着奇怪的表情翻看奏本,看了会儿后,朱由校令人将之传阅。

然后大伙儿的表情都可谓是精彩非常。

这道奏章的中心思想是银币不够。

通俗的说就是,南直隶苦白银久矣,朝廷终于发行自己的银币了。

银币四成的火耗,我们南直隶认了。

但,这个数量太少了,我们要更多的银币。

翻看着这道由三个前尚书、七个前侍郎、以及南直隶各地知府署名的奏本,朱由校的脸色开始变的奇怪。

本以为,南直隶银多,肯定是反对铸币的。

哪想到,这南直隶居然是渴银币久矣的一个状态。

就在皇帝在西苑因为银币开会时,南直隶,应天府南龙基银号的雅阁中。

魏国公徐弘基亲自上门。

“有新的银币到吗?”

“回公爷,没那么快,运银的锦衣卫出发不到五日,想来这会儿过淮河呢。”

亲自给对方倒上一杯茶水,王体乾无奈的看着心急的徐弘基道。

“这兑给你们的银币用的可都是皇爷内帑的银料,这批金花银若是进不了内帑,可就没新的银币到南直隶了。”

“咳咳。”

听到王体乾的话,徐弘基咳嗽了一声,而后道。

“不是我急啊,是这南直隶的银子一天比一天不值钱啊。”

“公爷且宽心。”

闻言,王体乾伸手替徐弘基顺了顺气。

这位爷从年前就病了,一直处于一个养病的状态。

“下一批银币,杂家吩咐特意给公爷家留了五万枚。”

“五万枚?”

闻言,徐弘基眼睛一瞪道。

“不行,太少了,起码也要十万枚。”

“公爷,没那么多。”

看着眼前这位留守陪都南京,世任南京协同守备领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提督操江的累世功勋,王体乾只能无奈的道。

“这银币如今在南直隶可是个紧俏物,外面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兑银币呢。”

说着,王体乾不知道从哪儿摸出一本账本,递给徐弘基道。

“那些个大官人们整日催着我要银币,我给公爷留这十万枚银币,可都是看在公爷祖上为我大明立下功勋的份儿上。”

“唉。”

从王体乾的手中接过账本,徐弘基只是简单的翻看了几页,就一声长叹,将账本给对方推了回去。

这是人家预约的数额,已经提前交了一成银两作为定金了。

一个个的,都比他这个魏国公家要富,想要的数量都比他要多。

“王大珰久在京城,不知道这南直隶可谓是苦白银久矣。”

“自隆庆开关以来,这银子可谓是一天比一天不值钱。”

大明混乱的经济政策,南方是得益者吗?

从短期来看,是的。

大量白银涌入到部分人的手上,让这些人很简单的就完成了原始积累,收购田亩、店铺,能够调用更多的社会劳动力。

但长期呢?那就是痛了。

大明白银一石,南直隶独占六斗,北直隶占一斗,余者共分三斗。

从福建泉州月港上岸的那些白银,大多数都流入了南直隶、浙江以及江西。

前两个是大明最大的丝绸生茶基地。

而后者却是西夷人最爱的陶瓷生产基地,景德镇就在哪里。

江西还好说些,那个地方除了是产陶瓷大户外,还是个产粮大省。

而南直隶和浙江,粮食是需要湖广、江西支援的。

钱这个东西,只是社会生产能力的体现。

简单的用后世的一个正常国家举例。

影响其每年印出的钞票数量的因素,除了国家经济政策外,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了。

印的钞票如果比国民生产总值多了,那么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最直接的现象就是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而印的钞票如果比国民生产总值少了,那么就会导致通货紧缩。

啥?物价下降?

想什么呢。

通货紧缩最直观的表现是失业率升高和经济衰退。

以南直隶为首的江南诸省,从隆庆开关算起,就进入一个狂暴的通货膨胀时期。

当增加的白银数量要大于社会生产能力时,就倦了起来。

地价、粮价连年上涨。

现在魏国公府上每月的开支都是二十年前开支的两倍有余了。

这要是再持续上个二十年,物价再翻个一倍,他徐弘基都要维护不起魏国公府的日常开销了。

“如今朝廷在南直隶发行银币,且要再行金银之禁的消息传来后,南直隶勋贵可谓是欢呼遍地啊。”

看着眼前到了应天不到一个月时间,脸就胖起来的王体乾,徐弘基感叹的道。

“王大珰是不知道啊,因为这白银太多,南直隶的百姓如今都已经不喜欢用白银了,开始大量的使用铜钱了。”

“确有此感。”

闻言,王体乾赞同的点了点头。

应天府的铜钱确实要比顺天府的铜钱更值钱。

顺天府的铜钱是一贯千文。

而应天府的铜钱是一贯七百文。

“物以稀为贵,现在市面上啊,这一枚银币能当二两银子用,有了这银币,我魏国公府每月的开销都少了三成。”

说着,徐弘基希冀的看向王体乾道。

“不知我等上奏请陛下将每月给南直隶的银币数量增加的奏章,京中可有回信?”

看着一脸感慨的王体乾,徐弘基开口问到。

“增加啊。”

闻言,王体乾摇了摇头。

“以杂家之见,恐怕是难。”

“我们多出火耗,在应天府直接铸造不行吗?”

“魏国公想什么呢?”

闻言,王体乾瞬间就跟条变了脸的狗一般,用鄙视的目光看着徐弘基。

“皇爷对银币铸造非常重视,每月都要巡视,那是能在皇爷不在的地方铸的吗?”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