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落实新政,大刀阔斧动改革!(1 / 2)

朱柏躬身告退,转身离去。

朱元璋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目光深邃,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

他拿起朱笔,批阅起奏折。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只有朱笔在奏折上划过的声音,沙沙作响……

“来人,”朱元璋突然出声,语气低沉,“摆驾……”

朱元璋挥退了伺候的太监,独自一人在御书房中批阅奏折。

夜已深,殿外的更鼓声一下下敲击着,仿佛敲打在他的心头。

奏折上的字迹在摇曳的烛光下显得模糊不清,朱元璋揉了揉酸涩的眼睛,长长地叹了口气。

案上的奏折大多是关于推行新政的反对意见,言语激烈,甚至有些指责他偏听偏信,昏聩无能。

这些奏折如同一道道枷锁,紧紧地束缚着他的身心,让他感到窒息。

他心中烦闷,却又不得不耐着性子,逐一批阅。

不知过了多久,朱元璋终于批阅完最后一封奏折。

他放下朱笔,身子向后一靠,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口气。

御书房内静悄悄的,只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以及他沉重的呼吸声。

想起适才与朱柏的对话,朱元璋的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微笑。

柏儿的想法新颖独特,又切实可行,让他看到了希望。

他仿佛看到一个崭新的大明王朝正在冉冉升起,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柏儿啊柏儿,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朱元璋喃喃自语,他仿佛看到了大明王朝的未来,一片光明。

他再次拿起朱笔,在一份空白的奏折上写下几个字,然后盖上玉玺,递给身旁的太监,“立刻送去……”

夜色如墨,笼罩着南京城。

寻常百姓家早已熄灯入睡,唯有解缙府邸却灯火通明,如同黑夜中一只睁开的巨眼,格外引人注目。

院内,一棵老槐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发出沙沙的声响,更增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厅堂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十余名官员身穿便服,端坐在两侧,他们皆是浙东学派的核心人物,平日里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此刻却都眉头紧锁,面色忧虑。

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们脸上焦虑的神色,将阴影拉得细长,如同一个个欲言又止的幽灵。

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没有人敢率先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良久,解缙轻咳一声,打破了这份诡异的静谧。

他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茶水入喉却如同嚼蜡,毫无滋味。

他放下茶盏,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低沉而缓慢,“诸位,今日深夜召集大家前来,想必也都知道是为了何事。”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目光却愈发坚定。

众人面面相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担忧。

他们知道,解缙所指,正是近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朱柏新政。

“太子的身体状况,想必大家都听说了。”解缙继续说道,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丝隐忍的怒意。

“而今,朝中真正做主的,恐怕已是那位五皇子了。他新政一出,其势如破竹,大有颠覆朝纲之势!”

解缙的话,让厅堂内的气氛更加紧张。

有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有人则紧紧地攥着拳头,手背上青筋暴起。

他们深知,朱柏的改革一旦推行开来,将会对他们这些依赖科举入仕的传统士大夫造成巨大的冲击。

“诸位,五皇子所推行的新政,可谓是离经叛道,甚是荒谬!”解缙提高了声调,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慨。

“他竟然要改革学制,兴办什么理工科,这简直就是本末倒置!圣贤之道,经义之学,才是立国之本,这般舍本逐末,岂不是要动摇我大明的根基吗?”

他激动地站起身来,来回踱步,袍角在地面上摩擦,发出细微的响声,如同他心中愈发强烈的不安。

他停下脚步,目光如炬,扫过众人,“此事,绝不能坐视不理!”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此举若不加以阻止,长此以往,我大明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就在这时,一名官员突然开口,“解大人,难道……”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解缙抬手打断。

解缙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随后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一字一句的说道,“此举,当真是要动摇国本了……”

他话音未落,屋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压抑的气氛。

众人立刻警觉起来,纷纷看向门口,握紧了各自的拳头。

解缙的话音刚落,厅堂内便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有人捶胸顿足,痛心疾首道:“解大人所言极是!这五皇子行事乖张,不尊祖制,如此下去,国将不国啊!”有人则忧心忡忡地附和道:“是啊,解大人,我等寒窗苦读数十载,如今却要被这些奇技淫巧之徒取代,这叫我等情何以堪啊!”

一位身材矮胖的官员,脸色涨红,汗珠顺着额头滚落,他颤抖着声音说道:“解大人,如今太子殿下身体抱恙,这朝政大权尽落五皇子之手,我等……我等的仕途可该如何是好啊!”他说着,竟忍不住哭了起来,声音呜咽,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诉起苦来,一时间,厅堂内哭声、叹息声、咒骂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丧钟一般,令人心生绝望。

解缙看着眼前这群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官员,此刻却一个个如同丧家之犬般惶惶不可终日,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悲凉。

他深知,这些人并非是真的关心国家社稷,他们只是害怕失去手中的权力和地位罢了。

解缙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翻涌的情绪,他环视众人,沉声道:“诸位,稍安勿躁!事已至此,我等更应该团结一致,共度难关!”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让众人渐渐安静下来。

“解大人,您有何高见,不妨直言。”一位留着山羊胡须的官员小心翼翼地问道,他眼巴巴地望着解缙,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解缙目光闪烁,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皇上的意图。皇上为何会如此纵容五皇子?难道……”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难道皇上真的有意要废黜太子,改立五皇子?”

他的话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耳边炸响。

众人面面相觑,如果皇上真的要改立太子,那么他们这些支持太子的官员,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