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宣武众兄弟就住在了扳井村范家大院,白天魏宣武和大伙儿带着狩猎队或训练狩猎,或耕种土地,晚上魏宣武就把自己所学所知的佛、道、儒、教融合一起,经过三个月的研习,取佛家的因果及惩恶扬善、道家的个体休养及
清净无为、儒家的中庸和礼义仁智信、法家的法治、洋教的男女平等及原罪救赎,拜上帝教的太平论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义,魏宣武时常与杨权、王茂林、大山等众人探讨这套教义,把大神分为天帝、如来、老子、耶稣、孔子五兄弟,承认天庭体系,以天帝之子为人类之主,大伙儿给这个教取名叫天道教,意为遵循天道,采各家所长,包纳天地万物为民造福,同时,把魏宣武神化为天帝幼子,下凡是为百姓创立人人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的理想天国的,又把基本教义编成简单语句,以便传扬。
接着,魏宣武、王茂林、杨权、张云顶等人四处布教,大山又联络了各处捻子入教,一时“天道出、天下平”,“世间皆兄弟,世间皆姐妹,何为不太平”,“大家有衣穿,大家有饭吃,大家有地种,何为不太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祥和,各人无忧愁”,“今世善,转世必得善,世世善,可为天帝子”,“为恶者,转世必得恶,世世恶,必难成往生”,“孝为首礼,天地君亲师,恭敬有加必成正果”,“遵纪守法,凡事循规蹈矩,为人本分”,“学以致用,技多不压身,博学必成器”,“习文练武,立身之本,人之本权”,“劳而获,人之上品,不劳不获,人之下品”,“汝无衣,吾教汝衣之,汝无屋,吾教汝屋置之,汝无食,吾教汝食飨之”等等教义在河南四处传唱。这些教义,既迎合了百姓渴望公平、渴望太平,渴望土地、希望从黑暗中解脱的心理,又有一些维护统治阶级建立正常社会秩序的愿望,还有读书人认同的孔孟之道,与洋人的洋教也有互通之处,所以受众很广泛,不像拜上帝教那样与中土文化相抵触,受到广大儒家知识分子和佛道的极力反对。
后来,大家也知道了北伐军已渡河北上,追不上了,只有在河南发展了。魏宣武带着古大力、杨二娃在河南各处传教,摸清了南阳周边伏牛山、桐柏山、秦岭、大巴山、大别山的地理分布,知道了南阳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四出之地,并且南阳人口较多,民风淳朴,水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可垦荒地面积大,攻守两相宜,决定先从南阳裕州入手,打下根基后北沿伏牛山、南沿桐柏山逐渐发展进而控制整个南阳地区。基于这个构思,从1853年9月起,魏宣武带古大力、杨二娃在南阳、汝宁地区传教,王茂林带李三在归德、彰德地区传教,杨权带张云顶、杨冬月在开封、河洛地区传教,关保带着秦汉陕州、许州地区传教,大山则和刘铁柱、谢姑娘留在扳桥村训练狩猎队、积蓄物资。
1853年11月,魏宣武带着古大力、杨二娃在桐柏山太白顶云台寺遇见了慈云和尚,两人一见如故,慈云和尚了解到天道教内容,认为此教尽得佛家精髓,又从佛家角度对教义进行了充实。慈云和尚非常喜爱天道教,就和寺里和尚都入了教,一月后,慈云与弟子们离开云台寺四方云游布教。同月,王茂林带着李三在归德府的睢州碰到了当地乡绅李云,李云字懋功,是当地有名的大善人,读了茂林送他的《济世篇》,觉得天道教很符和他扶危济困的思想,就加入了天道教。1853年12月,杨权父女和张云顶在河南府洛阳县遇到了杨权的师兄赵金虎,赵金虎子敬之,也以卖艺为身,现加入了天地会,是天地会一个小首领,赵金虎听杨权、张云顶讲了天道教,一下就被其中教义所迷,立即加入了天道教。1854年1月,魏宣武在南阳府新野县遇到了云游到此的师叔无为子,两人在一起证道,无为子看了天道教的教义,从道家角度对天道教进行了补充,也入了天道教。同月,关保带着秦汉在陕州发展了船夫头儿曾顺加入天道教,秦汉还与许州长葛县捕头陆道南成为莫逆之交,陆道南也入了天道教。1854年1月,关保在许州临颍帮助受到上司欺压的外委把总唐见秀,导其入了天道教。1854年2月,魏宣武在南阳县遇到了游方郎中青延礼,发展他加入了天道教。1854年3月,太平军北伐援军攻占归德永城县,后出发前往夏邑县,王茂林和李三救下了受伤掉队的太平军两司马周俊,同月,李三也找到了他的师傅河南乞丐头儿杜裕,引他加入了天道教。1854年4月,张云顶在开封府祥符县与县学教谕任峻研习儒家学说,逐渐将其引入天道教,任峻还从儒家角度对天道教进行了修正、充实。
经过半年多的传教,天道教众遍布河南各地,其余各地也纷纷出现了天道教的教徒,天道教的教义也在传教中不断丰富完善。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