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郑芝龙(1 / 1)

自从上次收到信后,张献忠就派人去山东那边打听,得知朱逢春真把鞑子给赶跑了,还给遭灾的老百姓分地分田,又把所有的赋税都给免了,高兴得嗷嗷叫:“这个朱皇帝歪美滴很么,简直撩咋咧!”

此时的老张才 33 岁,也不知道他是真的啥都不怕,还是对朱皇帝特别有信心。

他也没调兵过来护着自己,除了朱逢春点名要带的李定国,也只领了贺一龙(革里眼)和马守应(老回回),干儿子孙可望被他留下守家。

四个人来到飞艇边上,给下来迎接的朱逢春磕头行礼,就高高兴兴登艇出发了。

得到邀请的还有福建总兵郑芝龙,不过他预先获得了消息,会一同调派战舰参与行动,不单要收复吕宋,回程时还将顺道解放大员。

朱逢春与郑芝龙的联络得从前段时间谈起。

那时巴城那边传来消息,称已调集一千多吨粮食,会分三批运送抵达,请求朱皇帝提前联络郑家海军,以保障海运安全。

派往真腊、占城、暹罗的人员发回消息,说已经联络好当地粮商,需调派运力过来拉粮。

那时赵刚已升任总理大臣,朱逢春同他商议后,赵总理主动请缨亲自出马,乘坐飞艇去拜访那位“南海王”。

当时的郑芝龙尚未收到朱逢春占领济南驱逐鞑虏的消息,不过从帝汶回来的海商朋友为他带来了那边的讯息。

说是南边有座大岛,叫作瀛洲。其上有建文后人,国力强盛,船坚炮利,打荷兰舰队就得像老父亲教训儿子,荷兰人毫无还手之力。

此人与他相识已久,自然不会怀疑消息的真实性,若日后都在南中国海讨生活,必然会与瀛洲人低头不见抬头见。

正打算派遣使者与那边交往,赵政委就坐着飞艇来了。

听闻有人汇报天上有飞舟,起初他还不相信,待他弟弟郑鸿逵和儿子郑森也跑进来说后,这才匆忙出府观瞧。

济南那边刚遭遇过兵灾,飞艇天天来回降落,也未引起太大轰动。

而后迎接张献忠,那些人虽说是流寇,可他们也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接应他时也未发生骚乱,顶多飞走后军中多了许多谣传,说是神仙皇帝把大王接走当神仙去了。

唯有见郑芝龙那次,飞艇在晋江安海镇降落引发巨大轰动,只要是离得近的,都跑来瞧稀罕物。

还好飞艇上有定向发声器和大喇叭,发出巨响使百姓不敢靠得太近,不然后果难以想象。

等郑芝龙赶到,得知竟然是瀛洲使者到来,赶忙命人将百姓隔开,把赵总理迎入总兵府。

两人交谈一番,得知瀛洲的朱皇帝已然开始经略北方,郑芝龙就打定主意改换门庭。

他对于明朝内部的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南方还好些,民乱也都处于可控范围。

其他地方就不行了,从北方一直到川陕,无不是野火燎原般混乱。

此时距料罗湾海战已过去四年,这期间郑芝龙垄断了南海的贸易航路,借此大发横财。

他垄断的主要方式是收取“保护费”,即沿海过往船只,必须购买郑家的航海令旗才能保证安全,否则就会被拦截。

原本他只想安安生生做个南海王,现今有了瀛洲大明,还需重新谋划。

他又让人把兄弟儿子唤来拜见,虽说不是皇帝亲至,可瀛洲的总理就相当于明廷的内阁首辅大臣。

他和兄弟们日后还要在人家手底下讨生活,所以积极点并不寒碜。

待见到郑森,就发现或许是他常在海边玩耍,皮肤略有些黑,但人很精神,待人接物也有礼有节。

这孩子去年才考上秀才,按照郑芝龙的想法,是要将他培养成文官,将来也好为郑家增添政治影响力。

赵刚忍不住夸赞这孩子有福气,将来成就必然不低于老郑。

郑芝龙听后开怀大笑。

就这样双方不单谈妥了护航问题,还就运输和贸易等提出合作计划。

赵总理代表朱皇帝做出承诺,将来全国统一后,不仅不会收取他的兵权和战船,相反,二十年后还会把扶桑岛划出一部分留给郑家,可做世袭传递。

只要他们郑氏不造反,便可与国同休。

眼看着原本戏称的南海王,即将变成真正的大明“扶桑王”,郑芝龙感激涕零,老家的地分就分了吧,海外占块地盘当个有实权的王爷,不比那点地香?

他郑重表示一定要帮朱皇帝看好大明的南大门,绝不让任何宵小破坏朝廷的运粮大计。

只是不知为何要等到二十年后才能去扶桑?

赵刚答道,那里正在闹极为严重的瘟疫,比天花还要厉害,能通过空气传播,致死率超九成九,只要有一人染瘟就能祸害全城。

所以,近期凡是从扶桑离港的船只都会被击沉,凡是接触过那里人的,都要隔离消杀。

听到是比天花还厉害的瘟疫,众人忍不住打颤,表示一定会配合瀛洲的消杀工作,必不使一人漏网。

他们对此都深有感触,古代若是有地方遭遇了天花或瘟疫,唯有强行隔离,否则蔓延开来真的会一城一城死人!

即便放在近现代也是无解。

临走前赵刚告诉郑芝龙,过些时日会派遣舰队收复吕宋,届时飞艇会过来接他去现场观摩。

郑芝龙立功心切,当下提出想要派兵协助。

然而以太平洋舰队的航速,路上只需四五天左右。

他们别看离得近,可风帆战舰若想参与进去,恐怕当天就得出发。

赵刚向郑芝龙说明这一问题,随后留下太阳能充电插座和一部手机便告辞离去。

是否派船就由他自己考虑。

送走赵刚后,郑芝龙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派船过去,并且当天夜里就出发。

总兵府点了五十艘大船,二百艘小船,船员加士兵共计两万五千人。

说是大船,其实也不过一两百吨,小船更是大小不一,十几吨、几十吨的都有。

其中作为主力的“三桅炮舰”仅有 6 艘,最大那艘超过两百吨,便是郑芝龙的旗舰。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