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哑巴黄莲(1 / 1)

崛起大明 韭菜东南生 2453 字 5个月前

罗铮是锦衣卫的老人,也是都指挥使李若链的亲信,如果李若链在现场,一定会惊讶的不敢相信,他最最相信的“小罗”,居然跟随在李晃的身边。

“你有没有觉得,周围有点太安静了?没鸡鸣没狗叫,一点声音都听不见,连风的声音好像都停止了,咱家在这里住了三天,从来都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李晃脸色怪异的望一眼窗外,再看向罗铮,冷冷道:“如果咱家猜的不错,我们已经被包围了。而这,都是因为你啊。”

罗铮的生命正随着鲜血在流逝,身体发冷,焉能听到什么声音?不过李晃的话依然让他愤怒。

“不……”罗铮嘶吼着:“绝对不可能是因为我!就算被包围,也不是我的错!”

李晃迈步向桌边走去,用火折点燃了桌上的蜡烛,迅速但却非常有条理地将这两天用过的一些纸张烧毁,一边烧一边道:“其实咱家早应该想到的,处置刘泽清这么大的事情,太子殿下又岂会只靠一个董琦?万一刘泽清狗急跳墙怎么办?以太子殿下的睿智,一定会派人盯着刘泽清,太子殿下身边能打探情报,紧盯刘泽清一举一动的,只有萧汉俊和李若链两人而已。”

“你跟着李若链在河南,河南大战在即,李若链脱不了身,只能派你到临清向太子殿下禀报消息,这一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萧汉俊。陕西并没有战事,萧汉俊为何急急到陕西去?当日接到你的情报,咱家就有所怀疑,现在咱家明白了,萧汉俊使的是障眼法,他并没有去陕西,而是悄悄来了山东。也就是说,你被他骗了,他早已经怀疑你了。他故意留下你,就是想要通过你找到我。”

“不可能!”

罗铮嘶吼着,用他不甘心的,充满怨毒的眼神盯着李晃:“只凭一个没声音你就认为有危险,就杀了我……你,就不怕杀错吗?”

“现在有声音了,我已经能听到士兵们的脚步声和铁甲声了。”李晃侧耳静听了一下,脸色更冷。

“我忠心耿耿,你却如此对我,你不得好死。”罗铮哀鸣。

原来他也是一名听命于李晃的东厂暗探。

李晃面无表情:“不要怨我,为了五皇子的冤屈,为了贵妃娘娘的伸张,我不得不这么做。知道刘泽清为什么必须死吗?当年五皇子被奸人所害,这厮身为武将,背地里竟然也附和勋贵们的说法,说陛下待人刻薄,所以丧子,着实可恶。今日寻这个机会,正好除了他。”

说到最后,微微有点激动。

“啊,原来……”罗铮瞳孔收缩。五皇子和贵妃娘娘,是他第一次从李晃口中听说,在这之前,他一直以为,李晃奉的是圣命。到现在,他知道自己错了,原来李晃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李晃稳定了一下激动的情绪,淡淡道:“知道咱家为什么和你说这么多吗?就是看在你忠心做事的份上,让你死个明白。萧汉俊故意说他要去陕西,李若链派你来临清,其实都是在试探你,当日在黄河岸边,他们两人一定有你没有听到的对话,又或者是说了什么暗语,但你却不觉,径自来见我,以至于被他们顺藤摸瓜包围了这里,你所犯的错误都是侦缉人员的大忌啊。照我东厂的规矩,我难道不应该处决你吗?”

“奸贼!”罗铮想要站起,但却已经无能无力了。

李晃冷冷道:“所幸这是你来到临清之后,第一次和我见面,不然说不定在计划之前,我们就都被抓了。现在计划已成,所有人都已经被灭口,你是唯一知道我身份的人,所以你必须死,只有你死了,我才能安全……”

“杀了我也没用,你已经被包围了……”罗铮用尽最后的力气,发出不甘的抗议。

这时,李晃已经将所有的纸张都销毁了,笑容诡异的道:“你说的没错。不过你好像忘记了,这里并不是普通的宅院,而是东厂在临清的接头点……”

最后一句话,罗铮已经听不见了。

这时,院墙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有士兵已经开始破门而入了。

李晃早已经不见了踪影,现场只留有刚刚死去的罗铮。

……

萧汉俊站在罗铮的尸体旁,脸色发白。

和平常的潇洒倜傥不同,今日的萧汉俊完全是另外的一个人,或许是街道上的尸山血海刺激了他,又或者是他明明已经察觉到了事情的异常,对刘泽清鼓动商人士子拦路喊冤、甚至是对李青山的小股反贼也有所防备,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他没有想到,幕后的那只黑手,并不是想要伤害太子,也不是要鼓动刘泽清造反,今日所做的一切,竟然只是为了屠戮请愿的商人士子,以此来败坏太子的声誉!

这让萧汉俊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和愧疚感。今日临清的这番血雨,对太子殿下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自诩为太子的耳目,却没有能阻止,他如何能不惭愧?

何况他还有罗铮这条暗线。

原本以为百分百能捉到幕后黑手,然后将真相揭发出来,没想到居然失败了。

幕后黑手究竟是何人?为什么连罗铮都会听他的?他又为什么要构陷这个局,往太子殿下的身上泼脏水呢?

萧汉俊心中满满都是疑问。

他并非没有怀疑的目标,只不过那个目标太惊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他不敢轻易提出。

隐隐地,萧汉俊心中还有后悔,早知道就应该在风陵渡口拿下罗铮,严刑拷打,说不定今天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但当时他对罗铮只是怀疑,并不能完全确定。怀疑的原因很简单,当日在山西,两个跟踪的东厂暗探原本不必死的,但罗铮却多了一句话,惹得陈和尚凶性大发,将两个东厂暗探直接斩头,使萧汉俊失去了拷问的机会。

萧汉俊表面什么也没有说,心中却生出警惕,他隐隐觉得,罗铮好像是在掩饰什么,于是才有了风陵渡口的分别,才有了他和李若链的暗语,才有了这个“障眼法”。

现在罗铮死了,刘泽清也死了,幕后之人却跑了,临清事件的真相成了一团迷雾。

“照磨,发现密道了。”

一个武襄左卫的百总上前禀报。

人不会平白消失,这宅子里一定有密道,发现宅中没人时,萧汉俊立刻命令搜查暗道。

暗道就在床榻之下,翻开石板,耳朵里听到清楚的水流之声,甚至隐隐可以看到水流的波光。不用问,幕后之人一定就是从这里逃走的,临清在运河之畔,水路通达,预备一艘小船藏在密道之下,有危险立刻坐船逃走,并不是什么太高明的逃生术。

“控制水路,全城搜捕,一定要抓到他!”

萧汉俊下令。

……

临清戎政府衙,大明皇太子的临时居所。

太子正在和吴甡密议。

虽然没有查到李青山的余党,也没有捉到施放冷箭的凶手,但刘泽清却是实实在在的牺牲在了岗位之上,朝廷不能再拿“杀良冒功”的小事去为难已经死去的“英烈”,只能将刘泽清定位为忠臣。这不止是因为中国人传统的“人死债了”的观念,更是为了安抚其他的军镇武将,如果锱铢必较,人都死了,还要给刘泽清套上“杀良冒功”的罪名,不但显得朝廷心胸狭小,也会令其他军镇心寒。

不止封建王朝,现代社会也会一样,人死了,太大的贪官也了了,不会再追查。

刘泽清原本是奸人,这么一闹,倒变成是忠良了。

作为一名“实事求是”的践行者,朱慈烺并不喜欢这种和稀泥的方式。但大势使然,不管他同意不同意,事情报上去之后,朝廷一定会这么处置。

刘泽清的定性朱慈烺可以不管,可以交给乾清宫中的父皇,但刘泽清的亲兵却是他必须处理的一个难题。

事发之后,吴甡立刻令武襄左卫和锦衣卫控制住了刘泽清的亲兵,除了少部分拒绝放下武器者被武襄左卫当场斩杀之外,大部分亲兵都乖乖放下了武器,缴械投降,另外有一小部分的机灵者,觉得朝廷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趁乱溜走了,到现在,被囚禁关押的刘泽清亲兵一共有四百人。

被害的百姓有二百,经过仔细盘点,没有一个是李青山的余党,全部都是城中的商人士子和百姓。杀良是大罪,依律当斩,这本没有什么疑问,但刘泽清的亲兵们却自觉是在杀贼,是在为主将报仇,一个个都认为自己无罪--明末官军欺压百姓已经是常态,伤害百姓性命的事情层不出穷,加上又是在主将被害,情况不明,有可能会有大批反贼的情况下,亲兵们“误杀”百姓,乍看起来,却有情有可原之处。但细究之下却可以发现,很多亲兵是明知故犯,明知道眼前之人是善良百姓,但也要杀人泄恨。

“公布其罪,全部诛杀!”

对这四百人的处置,吴甡只有八个字。

为了挽救太子的声誉,为了安抚临清的百姓,刘泽清的亲兵一个也不能留。哪怕为此得罪其他的军镇武将也在所不惜--太子是国本,未来的皇帝,声誉不容玷污。就如同皇后的贞操不容质疑一样,太子的良善也是不能被天下人怀疑的。

主将刘泽清定为忠良,其手下的亲兵定为“乱兵”,全部诛杀,以安抚临清城的百姓,吴甡的处置办法可谓是即当了婊子,也立了贞洁牌坊。

但能有多少效果,临清百姓相信不相信,却很难说。

这正是幕后黑手的毒辣之处,他知道,只要刘泽清一死,太子就很难洗刷屠戮百姓的嫌疑。

朱慈烺想了良久,终不能同意。

刘泽清该死,其手下的亲兵也都不是什么好鸟,一贯的肆无忌惮,欺压百姓,不过就这么不分青红皂白的全部杀掉,却也不符合比例原则,于是朱慈烺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凡刀上有血,当街杀人者,定为第一批死罪,再由临清百姓甄别伸冤,有恶迹或者平常杀过百姓者,定为第二批死罪,最后剩下的安分守己者,分到临清营,交给董琦,准他们戴罪立功。

“殿下,如不能尽数诛杀,怕难去流言啊……”吴甡道。

“尽数杀了,也有杀人灭口的嫌疑。”朱慈烺淡淡道:“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就由他们说去吧。”

相比于刘泽清的亲兵,其实朱慈烺更垂涎刘泽清的财产,去年为了复职,刘泽清送了千两黄金给周延儒,更有野史甚至记载的是万两,不过刘泽清已死,又被定位为忠良,刘泽清的家财,他是不能动了。

刘泽清之后,朱慈烺顺便提了一下山东总兵的继任人选。

榆林老将尤世威。

有明一代,榆林为天下雄镇,兵最精将材最多,然其地最瘠,饷又最乏,其忠烈又为天下最盛,明军中的榆林籍将领可谓多如牛毛,其中尤氏最为盛名。

尤世威,榆林卫人。以勇敢著称,天启年间就已经是建昌营参将,守墙子路。崇祯二年擢总兵官,镇守居庸、昌平,其后的十几年,在各地奋力杀贼,卢象升曾说:「世威善抚士卒,晓军机」,但时运不济,虽作战勇猛,但却没有立下过什么赫赫战功。崇祯十五年,以廷臣荐,尤世威与弟尤世禄赴京候调,召对中左门,但却没有被任命职务,复告归。十六年十月,李自成陷西安,榆林变成孤城,总兵官王定惧弃城走。众推世威为主帅、原延绥总兵李昌龄为副。世威与李自成决战七昼夜,以三千守军抗击闯军十万之众,终寡不敌众,榆林城破,坚决不降,被俘杀。

榆林尤氏是将门,也是忠烈之门,榆林之战中,尤氏几乎死绝。

这样的将领才是大明的柱石。

何况,尤世威和其弟尤世禄正赶往京师,用其为山东总兵,正是合适。

——————

感谢闲人一个013、爱四你521、金瀚仙宫道主的打赏,爱你们呦,另,求各种票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