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请帮他们一把(1 / 1)

闯南洋 右边幸福 1448 字 5个月前

洋人的调查来很快。

案发的第二个白天,上午十点左右,张景正在会客厅画图,画染色设备图。

萧若兰来通传,有一队洋人登门。

张景到作坊前院接待,总共六人。

其中四个洋人,三人身着卡其色短袖、短裤制服、肩背长枪。

为首洋人身着西式风格便装。

还有两个是翻译,看肤色,一个是土人,一个是庆国人。

“你是地主?”身高约1.7米,为首蓝色眼睛洋人问张景。

庆国人翻译在旁边同声翻译。

“是,”张景客气报拳,“客人何事?”

“前天晚上,你和你的人有沒看见两个洋人?”

“沒有,”张景假装思考道,“这里平时沒有外人来,如果有,手下人会及时告诉我。”

洋人沒有全信张景说的话,接着开始搜查。

每一个车间,每一座茅草屋,每一栋晾晒屋,仓库,皆细查。

不仅翻找房子,还审问了一些正在伐木、正在采石的一些小伙伴。

确定沒有嫌疑,沒有异常,一群人离开。

搜查过程中,鬼佬全程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拽得跟傻B似的,早晚有一天让他们付出代价。

从穿越的那天晚上开始,张景目标就很明确。

一,拔掉庆国人内部的毒瘤,避免庆国人成为洋人卖给土人的泄愤工具。

二,增加洋人消灭土人国家的难度,让两边一直保持消耗。

三、四、五、六、七,暂时保一下密。

另一边。

刚刚离开的洋人治安官问同行翻译,“这个张景今年元旦才来三宝垄,为什么发家这么快?”

“坊间传闻,他得到了郑奕住的帮助。”

类似克锡人和新月人,庆国人也有相互帮助传统,治安官没有问更多,继续去查案。/

送走鬼佬,张景转身来到营地南部边缘。

作坊到大海之间隔着一百米左右雨林,算是一种保护,从海上看不出什么。

开垦方向主要是作坊的左右两边和南面。

除零星一些外观比较漂亮、珍贵、高大的树木,其它一切伐倒、拔树根、平整土地、采石。

大部分人都在这里工作,加上六头大水牛,忙得一片火热。

万事开头难,张景也加入其中,轮起斧子直接干。

下午三四点钟,杨花狗从外面购买两头大水牛、一些鸡鸭苗回来,找到张景汇报道,“有两个洋人失踪,全城的治安官都在找他们,贴了很多寻人启示。”

“赏金是多少?”张景擦掉头上汗珠问。

“我不认识字,”杨花狗分析道,“没有人提赏金,应该没有赏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景意识到,应该让小伙伴们识字,起码能给家里写一封简短信。

决定的事情马上做,晚饭休息一小时后,除轮班埋暗哨的小伙伴,其他人皆到宽大的茅草屋会客厅集合。

由萧若兰执教,教授众人识字、写字。

张景坐在课堂的最后排,注意到小伙伴中,原本几个女扮男装,现在皆已经换回女装,背后有一根大辫子。

没有出嫁的女人有自己的发型,结婚的女人也有自己的发型。

自梳女则是一根大麻花辫,辨识度挺高。

晚课一小时,萧若兰教会大家四个字,一、二、三、四,不算难,主打循环渐进,每天进步一点点。

出乎意料,案发的第三个白天,还是上午十点左右,下着大雨,背着步枪的洋人治安官带着狗,再次登门。

利用狗的鼻子,又对24号地进行了一遍仔细搜查。

张景猜他们想找尸体,全程配合,还管了他们一顿午饭。

而张景的老实配合,也成功赢管治安官的信任,在他们认为,如果杀了人,不可能那么自然、那么坦然。

第二次送走洋人,张景还要继续奋斗,决定新建一个建筑——铁匠铺。

因为没有四季之分,铁匠铺不需要保暖,只要考虑不被水淹就行,还有就是要稍微高一点,这是为制造染色设备考虑。

在离河边不远的地方,在之前清理出来的空地上,集合人力先挖地基、挖排水设施。

地基埋主梁、埋四角的地方,挖深约5米,使用12米长、经过火燎的整木埋进去。

一群人盖了许多茅草房子,从最初的生涩不懂,到现在个个都是建筑大师,仅用三天时间,就搭出一个高约7米,宽约10米,长约15米的新建筑。

虽然还是茅草屋顶建筑,但所有建筑都是牢固的。

“张大哥,”盖好房子,杨花狗问,“接下去继续伐木,采石头?”

“把这条小河,从源头开始清理。”

考虑台风季节就在眼前,还考虑到雨林被伐,地形有所改变,张景指着不远处的淡水河流决定道,“加宽两米、加深半米,沿岸土松的地方用石块垒砌。”

“这...”杨花狗有些意外,“会不会浪费人力?”

张景呵呵,这个时代,最不值钱的就是力气,何况这个任务不算难。

小河最深的地方也才一米左右,最宽的地方也才三米的样子,水流比较平缓,施工比较轻松。

而且目前清理出来的空地有约二十亩,暂时够用。

还有,张景打算增加人手,帮助明天搬过来的铁匠,打造块头比较大的染色设备。

见东家坚持,杨花狗马上去执行,带着小伙伴就是干。

傍晚张景一个人离开24号地,晚上约八点来到城东靠海的妈祖庙,见到一群拖着疲惫身体,刚刚下工回来的少年们。

其中有两三个女扮男装,这是正常情况,总有那么几个不接受命运安排的人。

“请问你是?”一个体型清瘦少年上来问张景。

“我从24号地过来,需要一些人手。”

刚到三宝垄,没有亲友带的庆国人大都到码头找工作。

码头的仓库多,为船上货、为船下货工作多,每天多多少少能找到一些生计。

但大多的糖包、粮包都是100公斤重,工作很沉。

不能跟穿越前的情况比,50斤上五楼就能累倒。

再往前推30年,老一辈年轻时担起100多斤重物对他们来说比较常见。

因此,听闻张景需要人手,黑夜里少年眼睛一亮,“我们这里有一些人需要工作,我带你去见他们。”

“等等,”妈祖庙门口,张景叫住少年,“你自己不需要工作吗?”

“我可以等等,”因为瘦,少年眼睛显得挺大,“他们也很能干活,只是码头的活太重,有些扛不住,所以...请帮他们一把。”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