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怎么都来问我要授权了?(1 / 2)

四月二十日。

戛纳国际电影节提前半个月开始进行首映活动。

今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参展的电影全部都是非常有深度的电影。

从揭露草根困境,到醉生梦死的上层建筑,几乎每一部电影头都呈现血淋淋的现状,看完之后简直让人惊掉下巴。

《摄氏911》也首映了。

首映结束后,轰动了整个戛纳国际电影节。

这是一部半纪录片电影。

导演是老美本土的反战斗士迈克尔.摩根,是一位才华横溢却言论激进,让老美当局非常头疼的电影人。

九十年代初……

他拍摄了十部诸如《美国衰退》、《华尔街噩耗》、《原子弹》之类的纪录片电影,每一部电影都将老美的皮肉给狠狠刮开,露出里面的阴森白骨,让人忍不住不寒而栗。

摄影机在他手中就犹如一把更自由,且更具杀伤力的枪,每一个镜头都犹如一发子弹,狠狠射在老美当局人的脑门上,炸开了血红色的脑浆。

毫不意外这些电影全部在老美受限上映,而且美国当局对这这些电影管得非常严,在国际范围内,更是一部都没有流露出来。

迈克尔.摩根是一个偏执的人。

纵然电影在老美受限上映,纵然被老美当局警告,却依旧坚持着自己作为电影人的信念,花了三年时间,拍摄了《摄氏911》。

这部纪录片电影血淋淋的镜头讲述了那场伊美战争的残酷画面,而且比迈克尔.摩根以往的电影更为疯狂。

它的镜头不止是在战场上,更是潜入到了老美军方,采访了大量在伊平民和老美大兵,甚至渗透着大量的老美政客。

当戛纳国际电影节官方拿到《摄氏911》这部电影并看了一小段以后,很多评委当场就吓傻了,反应过来以后,甚至一些评委借故离开观影区,生怕这部电影会牵连到他们接下来的电影生涯。

这部电影的主演名叫乔治.科尔曼,是老美现任总统。

他在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都极具写实,有些是新闻里的画面、有些则是新闻外不为人知的偷拍画面,甚至这其中有黑人在军方被歧视的画面。

当然……

没有刻意贬低的味道,甚至从电影的表面来看,还是赞扬乔治.科尔曼的。

他在镜头里时常以一种风度偏偏、露着热情洋溢的笑容、让观影者颇具好感的形象出现。

然而……

随着剧情推进以后,每一句对话,每一次会面都像是一种讽刺,特别是镜头零碎中,拼凑出的那些信息,更是暗指乔治.科尔曼背后的家族,跟恐怖分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特别当911大楼被轰炸的时候,乔治.科尔曼那错愕与震惊的表情,更是生动地揭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闻。

“这个人疯了!”

“上帝啊,他还能活着来到戛纳吗?”

“这部电影竟然拍成这样,他的飞机没事吧?”

“天啊,他居然真的到戛纳了,他还能回去吗?”

“上帝啊!请保护这个人吧!”

“……”

四月二十日下午两点。

《摄氏911》这部电影首映结束之后,在一阵阵惊呼之中,迈克尔.摩根来到了放映厅现场。

他不但来到了现场,而且是跟主席斯蒂夫.费雷斯一起过来的。

他对着所有的影迷鞠躬,并且举着手说了一大堆话。

他的控场能力很好,演讲能力更是不错每一句话都铿锵有力,令在场所有观众热血沸腾,觉得他就像是一个在黑暗时代走出来的英雄。

“斯蒂夫.费雷斯先生,周洋先生来了吗?”

“还没有来,似乎工作比较繁忙,要稍微迟一些过来。”

“哦,我真的迫不及待地想见见这位东方导演,我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和我一样的气质,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事实上,我也挺期待见到他的,克里斯蒂安先生昨天跟我聊了一晚上关于周洋先生的电影,事实上,我在他身上也看到了一个身为电影人的高尚品格以及那种牺牲精神,这太难得了。”

“嗯,咦?前面的是克里斯蒂安先生吗?”

“好像是……”

“……”

给自己的拉票演讲结束以后,迈克尔.摩根和主席斯蒂夫.费雷斯离开了放映厅。

在闲聊的时候,两人看到了克里斯蒂安来到《挣扎》的首映厅里,于是便走上前去打招呼。

克里斯蒂安身边跟着一个头发乱糟糟的摄影师。

迈克尔.摩根认识这个摄影机,他名叫卡梅伦,是一个来自法国的摄影师。

在看到迈克尔.摩根的时候,那位卡梅伦眼睛一亮。

“迈克尔.摩根先生,我希望等周洋先生来的时候,能拍一张你和周洋先生的特殊合影,可以吗?”

“什么特殊合影?”迈克尔.摩根有些疑惑。

“我一直想拍摄一张反战题材的摄影,特别是在老美即将撤军的历史性时刻,我希望带着这张照片去参加本月的《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你们的电影,你们的人物事迹,将会被载入这个历史性的史册……”

……………………

办公室里。

周洋看完了《那些年一起追过的青春》的剧本。

看完以后,他默默地看着外面的窗户,心情微微有些感触。

他仿佛回到了曾经的那个青葱年代,看到了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影子。

人生总有很多遗憾。

很多时候,我们缅怀往事,都是会在遗憾中哀然叹息。

想着当初如果能好好珍惜,或好好努力就好了。

周洋自然也有遗憾。

原先世界,家境不富裕的他对学习并没有什么兴趣,在寝室舍友的影响下,沉迷游戏和小说,后来考了一所专科学院,毕业后成为了社会的底层牲畜,又因情商不高的关系,在领导的刁难和同事们的排挤下压抑且悲哀地活着。

也曾爆发过,愤而辞职,觉得天大地大哪里都能去,觉得总有一个地方能重视自己。

辞职了几次,换了几份不同的工作,最初的棱角被生活磨得一干二净,在跌跌撞撞中,终于认清了自我,逐渐低下头的同时,也丧失了最后一丝最严,成为渺小的螺丝钉。

专科学历,又没啥能力和技术,情商又不高,家境普通又没什么特长,你凭什么能混得风生水起?

《那些年一起追过的青春》的总体剧情很平淡,没有苦大深仇、没有愤怒的嘶吼,没有所谓暴风雨下的青春,更没有爱得你死我活、海枯石烂的扯淡爱情。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