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借黄(1 / 1)

“另外,朕可也听说了,你一个凤阳守陵的,居然还能喝六安贡茶?倒是不小的面子!”

王本岸一听,心中更是慌乱,同时大骂那户部官吏,定然是他告了状,皇帝才知道了这事。

“陛下——”

“骆养性,给朕拖下去,秋后问斩!凤阳皇陵、府衙,都给朕好好查查,除了这王本岸,还有没有人做凌虐罪宗之事,若有,一律严办!”

“陛下饶命啊,陛下饶命啊——”王本岸没想到就在殿上说了这几句,皇帝就下了斩首的旨意,他膝行上前,却被骆养性一把拽住了胳膊。

“来人,拖下去!”骆养性哪里能让王本岸继续在殿中喧哗,吩咐着将人拖了下去。

许是用了什么手段,王本岸刚一被拖出殿外,就没了声音,殿中很快安静下来。

朱聿键仍旧跪在地上,虽然皇帝处置了王本岸,可他不确定,处置了一个,自己是不是就没事了。

“朱聿键,这两年在凤阳,倒是磨去了许多锐气,你曾经带兵勤王时,可意气风发得很呐!”朱由检说道。

“陛下恕罪,草民这两年已是知罪,藩王不得离开属地,更不能带兵,是草民僭越在先,陛下贬谪草民,已是开恩!”

朱由检笑了一声,又道:“若是让你再选择一次,你会如何?”

朱聿键听到皇帝这个问题,心中起了警惕,朝王承恩看了一眼,却见他眼观鼻鼻观心,没有任何提示。

“草民虽然在凤阳,但也听闻陛下英武,去岁建奴入关,被陛下驱逐,没让他们讨了一点好——”

“朕没说这个,朕只问你,若是让你再选一次,你是会待在南阳,还是会带兵勤王?”

朱聿键额头上冒出了冷汗,伏地道:“草民定遵循祖制,留在南阳!”

朱聿键说完,余光看到青砖上王本岸留下的血迹,心中倏地起了冲动,继续道:“但是陛下,草民是朱家子孙,眼见鞑子入关劫掠,威胁京师却无能为力,草民也实在......”

“好了,朕知道了!”朱由检笑了笑,朱聿键这话,听着是认错,不该违背祖训,犯了大忌。

可这心底里面,还是觉得自己没有错,他有着作为宗室子弟的骄傲,这两年是磨平了些许锐气,但这股锐气如同星星之火,只要有股风,便能形成燎原之势。

“你这次进京,也是周堪赓同朕提了你,说你在水利上颇有想法,你也知道,朕如今不管身份,只要是能用的,朕就会用,宗室子弟,别说入朝了,果真有为将之资,朕也照样敢用!”

这件事,朱聿键也听说过,可彼时也只以为,是宗室里面出了什么不得了的人才,皇帝才破例颁了这道政令,却没想到是真的。

也就是说,今后宗室子弟,将不再只能混日子,而是能用自己所学,来为朝廷效力,能建功立业了!

“草民...草民...”朱聿键有些哽咽,他定了定神,稳定情绪之后道:“草民谢陛下恩典!”

“陛下,可要传周尚书和黄副使?”王承恩看见殿外人影,知晓人已是到了,既然说到水利,自然该让他们进来了。

朱由检点了点头,朝朱聿键道:“你先起来吧,身子不好就不要跪了!”

周堪赓和黄守才二人进殿时,就看到缓慢起身的朱聿键,不禁瞪大了眼睛,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尤其是周堪赓,他在皇帝面前提了朱聿键之后,皇帝可没有什么反应,哪里知道这短短半个月的功夫,就把人诏来了。

这么看来,陛下是要用朱聿键的呀!

“咱们说正事,”朱由检摆手让殿中三人都坐下,“朱聿键,你先说说,对于水利这块,你有什么想法?”

“对了,”朱由检看着朱聿键继续道:“关于洪涝会引起泥石流和山石塌方,周卿已是同朕说过,你说说其他的!”

朱聿键听了这话,心中才总算定了下来,关于洪涝会引起泥石流这事,他也是从书籍上看来,但别的却也没有了。

况且,眼前有两个治河大能在,哪里能轮到自己说些什么呀,若是说错了什么,可就是个笑话了,届时,陛下若是改了主意,可就......

“怎么?有顾虑?”朱由检看着朱聿键纠结的神色,淡淡道。

“不,陛下,草民有话说!”朱聿键听了皇帝这语气,忙打消了所有念头,机会已是在眼前,不能再踌躇犹豫不决了。

“但说无妨!”

“历来,水利都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草民以为,水利有三项主要工作,其一,修筑海塘,确保东南财赋之区不致沦为泽国。”

“其二,”朱聿键继续道:“整顿运河,以期东南财赋得为中枢所控制运用。”

朱聿键不知道皇帝已是准备海运,因此还将目光放在运河上,但朱由检也没有打断,虽然运河将来绝大部分的用途是民间货运,但也不是说,朝廷就一点也不能用了。

“其三,治理黄河!”

“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朱由检点头道:“说到治理黄河,古从大禹便开始了,各朝各代从未懈怠,你有什么新意?”

“陛下,治理黄河,目的有二,一是北方五府不致因为黄河泛滥成灾,而是保持运道的畅通。黄河由西向东,运河自南而北,运河与黄河交叉之处,入口与出口是错开的,漕船由运河入黄河,须在黄河中向东行驶一百八十里,再折而向北,进入运河,其名谓之‘借黄’。”

“把沙盘搬来!”这段话,让朱由检不再怀疑朱聿键的能力,吩咐王承恩将沙盘取来,这样解释起来更能直观一些。

沙盘自搬来后,就一直没有还回御马监过,很快就被搬来放在殿中,朱聿键起身,站在沙盘旁,见沙盘脉络清晰,山川河流绘制成一副大明舆图,心中对皇帝想要治理河道的决心有了更深的体会,更是赞叹皇帝英明。

“黄河风涛多险,漕船沉默者不知凡几啊!”借黄可不是简单的事,少有差错,就是船沉人亡的下场。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