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有权,最主要的是,老卒还有皇帝杨一笑作为后台,并且身份是皇后顾朝露的弟子。
当这四项条件同时满足时……
意味着在大唐干什么都没有阻力。
所以仅仅数日之内,周围村子便被召集,甚至连县衙里的官员全都到场,帮忙一起进行建镇前的筹备工作。
很明显,这些官员在寻求政绩……
同时,也是表达他们加入大唐之后想要做个好官的姿态。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些官员以前并不属于大唐。
他们全都是别方势力官员,他们才加入大唐不到三个月。
盐州是刚刚归附的州域,三个月之前还属于南云,由于战争利益瓜分而入手的缘故,再加上杨一笑开国称帝之后发展太快,因此大唐的基层官员奇缺,根本满足不了暴涨的国土。
所以杨一笑只能暂时忍耐,继续让以前的官员任职,只不过必须经过异地调换,而且是跨地域五百里以上的调换。
比如曾经盐州的官员,绝不可能再在盐州本地当官,甚至不允许在江北道的境内任职,朝廷一纸调令把江北官员全都调往山西道。
但是,山西道的官员却不会调任江北道。
原因是两地官员如果互调,容易出现私底下的利益交换,比如江北官员去了山西,山西如果被互调到了江北,那么会出现以下情况:我在山西照顾你的家族,你在江北照顾我的宗族,虽然官员不在本地,但是私下还是能苟合。
因此,杨一笑采用刘伯瘟的建议,四道官员,综合互调,江北去山西,山西去河北,河北去山东,山东去江北。
这种方式哪怕用文字形容都很繁琐,让人读起来会感觉绕的脑瓜子疼,实际操作起来岂不是更加繁琐,所以几乎没有任何空子让官员们钻。
不愧是刘伯瘟,干脏活真叫一个恶心,他把官员们能犯错的机会全都堵死,最大程度的减弱了固有官员继续任职的危害性。
而也由于这个政策的施行,所以各地官员基本都是外调而来,他们原本属于别的势力,因为州域交付大唐所以不得不跟着加入大唐,心里不免有所忐忑,不由自主就想干出成绩。
官员都是贱皮子,没人舍得放弃官位!
不管他们以前是不是贪官,也不管他们以前对百姓有多冷漠,但是随着州域加入大唐之后,他们短时间内根本不敢故态重现。
贪腐,肯定不敢。
欺压百姓?吓死也没那胆子。
尤其是异地交换调任之时,大唐吏部给他们下发了详细的任务,三年为一任,每年一考核,如果政绩不过关,立马滚蛋回家去。
即使政绩过关,还要遭受监督。
这些官员已经知道,大唐朝廷有着一个特殊的衙门叫做‘天子卫’,据说改名之前叫做一笑卫,开国之后换了现在这个名,仅仅从名字就能猜出来,这是直接效忠帝王的强权部门。
更何况,小道消息有流传,据说这个天子卫的统领乃是刘伯瘟,当今天下赫赫有名的毒蛇谋士。
白天是大唐礼部尚书,晚上是阴飕飕的毒蛇统领,天子卫在毒蛇的执掌下,哪个官员心里不感觉打怵?
……
毒蛇尚书的威力,震慑着新归官员。
所以他们担惊受怕,所以他们想出成绩,即使一时半会出不了成绩,但是表面上的态度必须摆出来。否则的话,被撵滚倒算是轻的。
因此当老卒们开始归乡之后,各地的县衙几乎全都动起来……
以前推诿冷漠的书吏丁勇们,以前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每天涎着脸带着笑,努力的往建镇之事上面凑。
整个大唐的情况都这样,田老三所在的这个县域也一样。
还是那句话,官员都是贱皮子……
当田老三归家之后,仅仅数日时间之中,县衙官员已经闻风而动,倾巢而出的全都到了田家村。
不但帮忙召集附近的村庄居民,而且官员们还动用私人关系帮忙筹备,凡是涉及建镇所需的物资,县衙官员和吏员们都在挖空心思的向外面购买。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是杨一笑有信心建设五千镇子的底气,他预测到了旧有官员的忐忑心理,也预测到了官员想要表现的心态,那么,杨一笑岂能不对这种情况加以利用?
既然想出成绩,就得有所付出!
这些官员以前也许是个贪官,也许私底下积攒了不少脏钱,现在想要搞出成绩,必然要拿出一部分私财出来。
也许,这些人幻想的是将来官位稳固之后把花出去的私财再捞回来……
但是,杨一笑那时候怎么可能会给这些官员捞钱的机会?
敢伸手,那就杀,只要撑过两三年时间,朝廷每年举办一次恩科,从民间不断选拔寒门士子,很快就能解决大唐缺官的难题。
到时候不缺官员,也就不需要对旧有官员忍着了。
如果确实已经改过自新,那么仍旧允许继续当官,但如果故态复现,想要伸手贪腐捞钱,那么,杨一笑会把一条毒蛇放出来狠狠的咬。
刘伯瘟那个货,天生阴暗性格,做事的下限极低,并且每次都能突破更低的下限。一旦杨一下允许他大肆咬人,老刘会成为大唐朝廷第一酷吏。
……
建镇,正式开始!
由退役老卒作为主体,由县衙官员作为辅助,老卒出身当地具有号召力,外地调任的官员则是急于出成绩,因此,场面搞得轰轰烈烈。
这一日,清晨时,田家村附近的二十七个村庄百姓,总计三千九百余人全都被召集。
由于杨一笑开国之时就已经规定,大唐坚决不对百姓实行徭役制度,哪怕修桥铺路这种基建工程,但是只要动用劳力就要给钱。
然而民间百姓如果自己愿意无偿出工出力,那么大唐朝廷倒也不至于强行予以阻拦。
况且,古代本就有着农人自发聚集起来干大活的惯例……
古代农村很少干大活,大活同时也叫做公活,一般是修建自家村子附近的路,又或者建一座用于过河的小桥,基本上都是因为官府上面无法兼顾到,所以当地的百姓自发出工出力的干活。
百姓们干大活的原因只有一个,纯粹是因为想要自己生活的环境更好,至于所谓的为国分忧,底层人民尚且没有那么高的觉悟。
他们自发聚集起来干公活,只是为了解决切身困难而已,要么是道路年久失修不能走了,要么是村庄附近的河里经常淹死人,总之出发点只有一个,为的是解决生活问题。
但是,百姓自发出工干公活的情况很少……
原因是古代农村穷苦,一旦动工就意味着出劳力,而只要付出劳力,首要前提就是要管饭,大家虽然可以免费出工出力,但不能连吃喝都自己出吧?
家家户户都穷的年月,一粒粮食都要数着吃,如果干公活的时候连饭都不管,那么基本上再也无人愿意去干。
所以历来有着惯例,村里宗族要负责吃喝,一旦组织百姓干大活,就必须提供干活时的饭。
可惜,宗族也穷。
因此,很少动工!
大活公活很少开干,但是一旦定下决心可就不一样了,古代人比现代齐心,宗族的号召力非常厉害,只要村里族老说一句话,全村老少绝对全都上阵。
各家的家什工具,全都要凑出来,各家的锅碗瓢盆,也都要集中出来,从开始干大活的当天起,全村老少一起吃喝,所有粮食全由宗族出,直到完成公活才收手。
这期间保证没有一个百姓偷懒,哪怕再碎嘴的农妇也不会说闲话,甚至就连光腚的小屁孩都会想办法帮忙,尽量帮助爹娘和长辈们减轻一些劳动力。
咣~
咣~
咣!
一阵悠扬厚重的钟声,忽然在田家村的上空响起,这口钟据说在村里传了好几代,属于整个村子的最宝贵财产。
只要钟声响起,村里都要聚集。
由于全是老弱妇孺,没有青壮劳力的汉子,因此田家村百姓拿女人当男人使,只见一群妇人全都扛着大锤。
这些大锤是刚刚采买的,县里的官员已经承诺干完公活之后不带走大锤,留给百姓使用,对于穷人之家乃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妇人们扛着大锤,老人们则是端着锅碗瓢盆,小孩们则是抱着最近几天拾取的柴火,等会要帮着老人负责烧火做饭的事。
不远处的村外,此时已经聚集很多人,那是二十七个村庄的百姓,一大早就已经赶了过来。
所有人都知道,这次要干个很大的公活,管饭的却不是各村宗族,而是田家村的田老三,现在是官,朝廷发给了很多钱,据说,装钱的箱子有好几百呢。
所以也就意味着,这次干大活的时候不担心吃喝……
有饭可吃啊!
古代百姓最期待的就是这个!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